全球社區網

04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兩老相依發善念 菩提迦耶團隊合力治痼疾

E-mail 列印
菩提迦耶一村一協(1V1C)慈濟志工團隊每週有二次(目前是週三、六),進入思龍加村(Silaunja village)辦村民聯誼會。

2025年2月15日這天,比較特別的是在尼連禪河(Niranja n River)畔辦撿跑淨村(plogging)活動,期待村民可以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有更積極的作為,從外在環境清潔到綠美化,配合內在心靈的淨化。

◎生活的掙扎 團隊動員啟關懷

在村集會分享時,有位名叫蘇妲(Sudha Devi)的婦女出來分享現況,提到她目前與丈夫相依為命,沒有子女照顧,她也因眼疾造成視力模糊而無法工作,而丈夫目前腿部嚴重潰爛,難以行走。

儘管他們為每日溫飽而掙扎,但現場蘇妲仍將乞討所得的一部分投入竹筒(Bamboo Bank),善行令人敬佩。

得知他們的生活困境,1V1C團隊將她的情況提報給慈善團隊,希望透過家訪去關心,再評估是否提供必要的援助,慈善組蘇蒂(Sweety Raj)及蘇達(Sudha Kumari)當日即到家中了解狀況。

經查先生拉姆・普拉薩德(Ram Prasad Manjhi)與妻子蘇妲同住,女兒已往生,辛苦扶養長大的孫子也離開他們,另行在外居住,本案經慈善組討論後同意建立新案。

同時於2月19日再度到達蘇妲家,除了告知協助外,也將在23日慈善發放時送物資到家中。由於拉姆・普拉薩德腳部有明顯狀況,因此,再轉介給醫療組希望給予專業處置建議。

2月21日醫療組探訪時,恰好有非政府組織到村內提供午餐,拉姆・普拉薩德也在排隊等待領取餐食,醫療組李翠珊只能就地察看。發覺他右腿腫脹且有積水狀況,腳部雖有知覺,但無法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行走,小腿前方有明顯發炎;另外左腳有傷口,但在隊伍中無法進一歩評估。

拉姆・普拉薩德聲稱此情形已持續一年多,由於家中沒錢加上妻子視力不佳,無法陪他就醫,儘管他表示自己沒糖尿病,但醫療組認為仍應檢查確認。

◎生命的救助 醫療組守護之路

2月24日,在慈善發放第二天,醫療組直接到思龍加村載拉姆・普拉薩德到雪謙診所(Shechen Clinic),由於他行動不便,以工代賑馬漢(Manish Kumar)向診所借輪椅。

雪謙診所的醫生也展現人情味,出來診所外為他看診。醫生初步檢查判斷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左肺衰竭,建議需要先看心臟科才能制定醫療方案,醫生只答應先開一些藥給他。

因為沒有專科醫生開檢驗單,雪謙診所無法幫他做心電圖及拍攝X光片。海外志工李翠珊,即刻用電話向心臟科蘇文醫師(Dr Suwen Kumar)諮詢,最後先到位於加爾比哈爾邦(Jani Bihar)阿摩哇(Amwan)市的蘇文醫師家看診,再由蘇文醫師開了檢驗單,下午再次回到雪謙診所補做檢驗。

所有檢查結束後,一群人再次前往迦耶市的診斷中心(Dev diagnostic center),正式由蘇文醫師做心臟超音波檢查。由於胸部X光檢查,肺部右下葉發炎浸潤,胸腔積液疑似結核病。而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為三尖瓣、主動脈瓣和二尖瓣輕微逆流,且下腔静脈輕度擴張。

蘇文醫師解釋說,拉姆・普拉薩德心臟虚弱,肺動脈疾病導致心臟衰竭無力,所以造成他的血壓非常高(229/121)。

醫療組奔波了一天,最終初步在雪謙診所取得了抗生素、抗組織胺藥和碘膏,以治療他腳部病症。而蘇文醫師也協助開了一些高血壓藥、鈣阻滞劑等,另外檢驗室檢查结果出來後,預計會加開利尿劑。

◎康復的旅程 志工的無私奉獻

拉姆・普拉薩德返家後,或許是經過一整天的檢查奔波,第二天看起來很疲累,志工把醫生開的藥送達後,並給予必要的衛教,更開始另一階段的陪伴工作。

志工早晚各一次到拉姆・普拉薩德家幫忙量血壓,並了解服藥狀況,因其血壓居高不下,志工又密集和醫生保持聯繫,其間醫師也調整了數次用藥。

後續血液檢查報告,結果顯示除了血紅蛋白低外,腎臟、肝臟、脂質、全血細胞計數均正常。另外也確認他沒有肺結核病,只是有胸腔積液。

拉姆・普拉薩德胃口及精神狀態也逐漸進步,由於醫療組尚有二個個案在處理,量血壓的工作就委由思龍加村在地志工協助,晚上由萍琪(Pinki Kumari )幫忙,早上則委由莎姞娜(Sajina Devi)協助檢測。

醫療組翠珊體恤拉姆・普拉薩德不識字,無法理解早上該吃甚麼藥,晚上又該吃甚麼藥,以及吃多少份量。所以她重新整理拉姆・普拉薩德的藥物,將藥分成早晚兩個不同顏色袋子,黑色代表晚上服用,白色則是白天服用,以便讓他容易辨別。

在長時間的陪伴,也回診多次,拉姆・普拉薩德的狀況一直朝好的方向進展。

但病患基本醫療常識不足,及缺乏有效的醫療整合,常讓這裡的民眾有病只能在家賭運氣,也由於「用餐時間」的落差,他們無法清楚了解何時是飯前、何時是飯後該吃,引發病情起伏,甚至可能造成無效治療。

天下苦難偏多,而印度這裡幾乎都可以列成個案,但團隊在人力、資源有限下,相互支援補位,相信村民看在眼裡必有所感受。但這種陪病關懷過程,幾乎都是通案,應該也是醫療人員在印度,不得不磨練出另一項必要的專長吧!

圖左 :2月15日慈善組接到此個案通報,隨即在同日下午到蘇妲(Sudha Devi)的家訪視,只看到簡陋的房內,拉姆・普拉薩德(Ram Prasad Manjhi)無力的坐在床上。[攝影者:蘇蒂]
圖右 :2月15日,在思龍加村辦理的村民聯誼會中,蘇妲(Sudha Devi)分享她的困境,除了兩老相依,自己眼睛視力不佳,先生也身體不好,但即使如此,她還是把乞討來的金錢投部分到竹筒,善心令人感動。[攝影者:桑杰]

圖左 :2月21日,醫療組利用時間到思龍加村,卻看見所有人在排隊等待領取食物,拉姆・普拉薩德也在隊伍中,海外志工李翠珊只能利用短短時間簡單檢查他的狀況。[攝影者:陳秀珠]
圖右 :2月24日,醫療組團隊去載拉姆・普拉薩德到雪謙醫院看診,以工代賑馬漢(Manish Kumar,右)借了輪椅把他送到醫院門口,而醫師也展現人情味,特別到門口為他看診。[攝影者:陳秀珠]

圖左 :因為沒有專科醫師開立的檢驗單,所以海外志工李翠珊特別連絡了蘇文醫師(Dr Suwen Kumar,左),故又將拉姆・普拉薩德載到蘇文醫師家看診。[攝影者:陳秀珠]
圖右 :由於拉姆・普拉薩德走路都無力,所以要進行檢驗時,由海外志工李翠珊(左)及以工代賑馬漢(右)一起攙扶。[攝影者:陳秀珠]

圖左 :2月25日,海外志工李翠珊再次探視拉姆・普拉薩德,發現他可能因為前一天的整天看診顯得沒精神,特別提醒他一定要記得用餐後才能吃藥。[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為了觀測拉姆・普拉薩德的血壓,特別請村中二位在志工,早上由莎姞娜 (Sajina Devi,左)、晚上由萍琪(Pinki Kumari ,右)幫忙檢測血壓。[攝影者:恩德拉吉]
圖左 :海外志工李翠珊(左),為了避免拉姆・普拉薩德吃錯藥物,特別把他的藥物用白色、黑色的袋子分別包裝,代表白天、晚上的用藥。[攝影者:陳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