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精進行道 傳承佛法

精進行道 傳承佛法

E-mail 列印
2025年度臺南區慈誠、委員精進日課程,3月16日於仁德靜思堂B2大講堂舉行,臺南區慈濟志工六百八十七人,工作人員一百零五人,合計七百九十二人齊聚。活動以《無量義經•德行品》梵唄,讓眾人心靈攝受;精舍 德(耒英)、德杰師父帶領禮拜《法華經序》、《懺悔文》,並講述《靜思法髓妙蓮華•信解品》;援助楠西賑災分享,以及執行長顏博文、志工呂慈悅課程連線,說明本年度慈善基金會目標、如何為六十週年浴佛,並開闢各項課程廣邀菩薩以活絡各社區道場。

◎信解修行 廣結善緣

2025年度首次慈誠、委員精進日課程,在司儀林國祥引導大眾行禮如儀中展開序幕,由精舍德(耒英)、德杰師父帶領全體靜思弟子禮拜法華經序、禮拜懺悔文,白絲、青絲髮色蒼蒼,眾弟子們虔誠恭敬禮拜。

課程透過德(耒英)師父與德杰師父的開示,引導學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行菩薩道,並強調「信解」是學佛求法的關鍵。「信解」是修行的根本,佛法要從「信」開始,唯有「信解」才能真正領悟佛法的智慧。《靜思妙蓮華‧信解品第四》:「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心念影響修行:「善念一動,五陰俱善;惡念一動,五陰俱惡。」

德杰師父談執事,認為修行是在生活中實踐,看似平凡的工作,如包裝穀粉、掃地等,只要懷抱虔誠心,便能轉為修行的資糧。修行是在人群中歷練,像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學佛應重視智慧、慈悲、方便法門,持之以恆,苦中作樂。

修行雖然不易,但有法在心,就能在辛勞中生起法喜,內心自然莊嚴。「法是一層保護膜,有法就不會被鐵板所傷。」斷除貪嗔癡,修持戒定慧,才能證得涅槃。「神通不能抵業力」,唯有造福才能轉業,行菩薩道才能得解脫。

課程內容提醒大家,真正的修行是在人群中實踐佛法,以信心與行動來淨化內心,將每個平凡的行動轉化為修行的道場,並將這份智慧傳遞給他人。唯有信解修行、廣結善緣,才能真正走向菩薩道,成就覺悟之路。

修行應當時時反省己過,不宣他短,內修定慧,外行慈悲。守護身、口、意,讓每一念趨於善。人生短暫,聞法修行是難得的福報,應去除妄念,回歸清淨本性。世俗重視血脈相傳,而佛法更重視法脈延續,將佛法融入心,才是真正的慧命成長。

學佛從「信解」開始,唯有信受奉行,才能真正領悟天地萬物的實相。今生應精進修行,發願行菩薩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讓佛法廣傳,福慧雙修,法喜充滿。

◎凝聚信念 傳承佛法

課程連線由志工呂慈悅,以「清淨法水潤澤蒼生」為題,呂慈悅強調,信仰是一股持久的力量,慈濟人正是憑藉這份信念,才能贏得他人信任。上人期盼佛法能開啟方便法,並在慈濟六十週年時,凝聚全球慈濟人更成熟地凝聚,堅信末法並非終結,而是重新振作的契機。

為推廣《無量義經》梵唄唱頌,慈濟規劃「唱頌傳法班」、「傳法健身班」、「一甲子品書會」及「活絡社區道場」等課程,並將這些活動推廣至全球,期盼營造法喜充滿的祥和社會氛圍。

在浴佛活動中,透過「敬足禮」等儀式,表達對佛陀的虔誠,藉此淨化人心。今年的「繞佛繞法」活動,則以「法譬如水」為主軸,讓參與者感受佛法如水般潤澤眾生的智慧與慈悲。

此外,呂慈悅示範「讓法帶著勇健走」,將經文唱頌與健身結合,讓大眾在聞法的同時強健身心,使佛法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她呼籲大家珍惜與上人的師徒因緣,精進修行,因為上人的動力來自弟子的精進。

慈濟六十週年即將來臨,全球慈濟人正積極規劃各項活動,凝聚共識,傳承佛法,讓慈濟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法水滋養 身心成長

被喻為有始以來最可愛的慶生活動,在活動團隊帶動唱著〈生日快樂歌〉,一、二、三月出生的壽星們緩緩地走上臺前,歡喜地從精舍師父手中收到一份代表腳踏實地的襪子,及一顆代表能巧妙克服壓力的巧克力,並接受祝福,在慈濟路上走得久久遠遠。

首次參加精進日課程的志工劉建章,是東二和氣的新發意志工。他表示,來上課不僅能吸收法水,還能親近善知識,讓自己保持精進心。他坦言,在禮拜經懺時仍感生疏,對起落點不太熟悉;但透過虔誠學習,期盼自己能夠愈來愈進步。

在師父的經文講解環節,他因初入佛門,對經文較陌生,但透過生活化的故事解說,讓他深受感動。其中「苦中作樂,自得其樂;工廠即道場」這句話,對於忙碌的現代人特別受用,讓他領悟到,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

來自歸仁區的姚朝榮,同樣是培訓志工,今日(3/16)早上便承擔人文真善美的平面攝影。他分享,首次參加慈濟的慶生活動深感特別,與以往單純送蛋糕、唱生日歌的方式不同。活動中,童音、童語、國、臺、英語版的〈生日快樂歌〉,搭配師兄們的健康操,與師姊們的手語帶動,讓壽星們備感溫馨,場面充滿歡樂與活力。

此外,安南區志工鄭素月分享了德(耒英)師父的叮嚀:「莫將佛法當人情,莫作最後斷種人。」她藉由深入楠西震災區的見聞,向會員說法,讓對方感動地詢問:「為何新聞上都沒報導?」她便引導會員觀看大愛臺的災區即時報導,讓更多人了解慈濟的善行。盼弟子們能將佛法放在心中、落實於行動,並發願承擔傳承佛法的使命,讓慈悲與智慧綿延不絕,成就祥和世界。

◎以歌明道 行善即修行

午後課程前,由合心組隊長帶動唱〈大家來做阿彌陀佛〉,歌詞唱道:「走遍高山與大河,有人去求佛,佛說何不求自己?生活中就有佛……」這首歌旋律輕快,傳遞上人對弟子的叮嚀,提醒大家修行不在遠方,而是從日常行善中實踐。

透過歌聲,弟子們深受觸動,體悟「佛法在人間」的意涵。行善不僅幫助他人,也帶來內心的法喜與滿足,不僅增添趣味,更讓大家在音樂中領悟慈濟精神,激勵自己精進修行。

◎援救行動 持續關懷

志工賴秀鸞分享,在0121嘉義地震後,當地志工迅速啟動救援行動,提供熱食、安置物資,並展開安心家訪,撫慰受災民眾。同時,臺南區訪視與社工團隊立即進行災損評估深入楠西區、玉井區等重災區,確認受災戶需求,協助修繕受損房屋。

形容救災如作戰,三十六小時內緊急動員全區訪視團隊,發放應急金,並擴大勘查大內區受災情況,地毯式安撫鄉親,確保受災鄉親獲得及時援助。

為提升救災效率,慈濟團隊結合手機科技,開發專屬APP,即時追蹤訪視進度、修繕狀況,讓資訊流通無距離,使修繕團隊能夠迅速安排工班進駐,特別是在偏遠山區,加快重建速度。許多受災戶因屋損嚴重無法居住,慈濟志工細心安撫,並協助申請輔具與臨時安置,確保鄉親生活穩定。

在修繕過程中,志工秉持「搶晴天、戰雨天」的精神,全力趕工,避免梅雨季來臨加重受災戶困境。志工吳連登感動「中彰投團隊」修繕的法喜,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透過專業修繕團隊與在地社區合作,加快修繕排程,並針對屋損情況貼上標示,以利後續處理。

許多志工在救援過程中發揮「地湧菩薩」精神,無論訪視、修繕或發放,都展現無私大愛。志工林國興感動雲林團隊不僅迷你、專業修繕,更貼心安撫案家,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依靠。許多受災鄉親原本對外界援助有所顧慮,但看到慈濟人的付出後,紛紛感動不已,並願意接受協助。

嘉義大地震已過一個多月,災後重建仍在持續進行。慈濟人不僅修繕房屋,更用愛撫慰人心,讓鄉親重拾希望。他們秉持「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精神,陪伴受災戶走過最艱難的時刻,展現慈濟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大愛精神。

賴秀鸞感恩團隊全體總動員,大家合和協力,更邀約未來半年大家仍一起共襄盛舉,持續關懷陪伴鄉親,正所謂:「一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2025年基金會 目標與展望

顏博文執行長從「花蓮本會」透過視訊分享2025年慈善基金會的目標與展望,並回顧2024年全球重大災難的援助行動,總計幫助九十八萬人次,展現慈濟對全球苦難眾生的關懷與行動力。

顏執行長以日本導演黑澤明1950年電影《羅生門》為例,探討「人言不可盡信」的概念,強調事件常有不同角度的詮釋。他進一步引用德國哲學家弗里德希尼采的名言「沒有事實,只有解釋;沒有真相,只有視角」,作為課程的總結,提醒大眾在面對資訊時,應保持思辨與包容。

課程尾聲,白絲、青絲髮色蒼蒼的靜思弟子們,隨著精舍師父帶領,虔誠禮拜《懺悔文》。

圖左 :安南區志工鄭素月(前中)分享了德(耒英)師父的叮嚀:「莫將佛法當人情,莫作最後斷種人。」她藉由深入楠西震災區的見聞,向會員說法,讓對方感動地詢問:「為何新聞上都沒報導?」她便引導會員觀看大愛臺的災區即時報導,讓更多人了解慈濟的善行。[攝影者:黃川碧]
圖右 :志工賴秀鸞分享,在0121嘉義地震後,當地志工迅速啟動救援行動,提供熱食、安置物資,並展開安心家訪,撫慰受災民眾。同時,臺南區訪視與社工團隊立即進行災損評估深入楠西區、玉井區等重災區,確認受災戶需求,協助修繕受損房屋。[攝影者:黃川碧]

圖左 :首次參加精進日課程的志工劉建章(前排左一),是東二和氣的新發意志工。他表示,來上課不僅能吸收法水,還能親近善知識,讓自己保持精進心。[攝影者:黃川碧]
圖右 :午後課程前,由合心組隊長帶動唱〈大家來做阿彌陀佛〉,歌詞唱道:「走遍高山與大河,有人去求佛,佛說何不求自己?生活中就有佛……」這首歌旋律輕快,傳遞上人對弟子的叮嚀,提醒大家修行不在遠方,而是從日常行善中實踐。[攝影者:黃川碧]

圖左 :被喻為有始以來最可愛的慶生活動,在活動團隊帶動唱著〈生日快樂歌〉,一、二、三月出生的壽星們緩緩地走上臺前,歡喜地從精舍師父手中收到,一份代表腳踏實地的襪子,及一顆代表能巧妙克服壓力的巧克力,並接受祝福,在慈濟路上走得久久遠遠。[攝影者:黃川碧]
圖右 :呂慈悅示範「讓法帶著勇健走」,將經文唱頌與健身結合,讓大眾在聞法的同時強健身心,使佛法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她呼籲大家珍惜與上人的師徒因緣,精進修行,因為上人的動力來自弟子的精進。[攝影者:黃川碧]

圖左 :德杰師父開示,談執事,認為修行是在生活中實踐,看似平凡的工作,如包裝穀粉、掃地等,只要懷抱虔誠心,便能轉為修行的資糧。[攝影者:黃川碧]
圖右 :德(耒英)師父的開示,引導學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行菩薩道,並強調「信解」是學佛求法的關鍵。[攝影者:黃川碧]
圖左 :2025年度首次慈誠、委員精進日課程,在司儀林國祥引導大眾行禮如儀中展開序幕,白絲、青絲髮色蒼蒼眾弟子們虔誠恭敬禮拜。[攝影者:黃川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