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大明路眼鏡行年輕的老闆娘,熱情響應在店內設置愛心竹筒,ㄧ起點滴匯聚愛的能量。[攝影者:楊智麟]](/community/./images/community/2FBFAFD0014811F0A8944589D7133C83_0.jpg)
首家拜訪新強路的機車行,老闆楊宗仁聽了志工的說明,當下就答應設置「愛心竹筒」,機油展示櫃前綠色的愛心竹筒,期待廣邀更多人一起來行善造福。
志工接著拜訪機車行隔壁的綠音符音樂教室,親切的潘老師充滿笑容地與志工互動,她覺得愛心竹筒是很有意義的事,願意加入富有愛心店的行列,廣邀音樂教室的學生與家長一起小錢行大善。
在音樂教室櫃臺,一位笑得燦爛的施佳驊,親切地與志工互動,聊天中得知她的父親施議進也是慈濟志工,大家稱他為紅豆師兄,因為在慈濟許多活動中,他總是帶著熬煮好的紅豆與大家結善緣,慈濟人一家親,「愛心竹筒」續善緣。
新強路上明亮的「赤羽商行」,店面排列整齊的日本商品,老闆娘王昭仁耐心地聽志工的說明,她謙虛地表示,店內的生意沒有很好,擔心愛心竹筒的效應不會很豐富,志工和她分享竹筒歲月募心募愛的故事,儘管日存五毛錢,微小的金額,涓涓細流也能成為穩定充沛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有這一念好心、行這樣的善舉,讓更多人一起來共善。
慈濟志工繼續沿著新強路向大明路前進,八點左右過了晚餐的尖峰時間,志工沿路推廣「愛心商店」,大明路上林家陽春麵、王姐蒸餃都熱心地加入愛心商店行列,除了小吃店,大明路上的軍茶飲料店,年輕的老闆娘看到慈濟志工沿路掃街推廣愛心商店,讓她很感動,也熱情響應在攤位設置「愛心竹筒」,一起點滴匯聚愛的能量。
海洋路上營業超過三十年的玉明檀香,窗明几淨的店面,第二代的老闆林殷德響應愛心,在店內設置「愛心竹筒」,小錢行大善匯聚愛心,慈濟志工祝福店家「善念時時生,福慧日日增」。
接著志工走入大明路上的明影數位沖印店,老闆娘正在忙,志工向她邀約在櫃臺的角落,設置「愛心竹筒」來共善,她向志工表示櫃臺空間小,客人收件、取件頻率高,不適合放櫃臺,但是她願意提供櫃臺旁邊的空間放愛心竹筒,只是擔心位置不明顯效應不大,一旁剛取完件的客人,馬上拿出取件後找的零錢投入竹筒響應愛心。
「愛心商店」是竹筒歲月精神的延伸,新甲慈濟志工期盼在社區串起人心之愛。「愛心商店」其實還有另一種深層意涵,上人曾說:「願意放置愛心竹筒的商店,讓客人有付出愛心造福的機會,不論是一元、五元、十元,大家把愛的力量會合起來,就有一股福氣;響應的人愈多,愛心善念愈大,福氣就愈大,足以消弭災難。」
首次的徒步掃街「富有愛心店」推廣,新甲慈濟志工共七位,從七點三十分開始到九點,共拜訪二十七家店,成功設置九支「愛心竹筒」,在汗水淋漓的背影中,看到堅定的步伐,「富有愛心店」募心募愛,新甲慈濟志工會持續推廣,期待善效應持續擴散,點滴匯聚愛心與善念,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圖左 :新強路的機車行,老闆楊宗仁聽了志工的說明,當下就答應設置愛心竹筒,機油展示櫃前綠色的愛心竹筒期待廣邀更多人ㄧ起來行善造福。[攝影者:楊智麟]
圖右 :「綠音符音樂教室」,潘老師(左三)笑著表示,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願意號召學生與家長一起參與善行。[攝影者:楊智麟]


圖左 :「赤羽商行」老闆娘王昭仁(右三)原本擔心竹筒效益不大,經志工分享「竹筒歲月」精神後,深受感動,決定設置竹筒,期待涓滴之愛匯聚成大福緣。[攝影者:楊智麟]
圖右 :海洋路上經營30多年的「玉明檀香」,第二代店主林殷德(右一),也主動在店內擺放竹筒,並祝願:「善念時時生,福慧日日增。」[攝影者:楊智麟]


圖左 :大明路上的「林家陽春麵」,熱情加入「富有愛心店」行列, 響應小錢行大善,匯聚社區善能量。[攝影者:楊智麟]
圖右 :大明路上的王姐蒸餃老闆娘(左二),熱心地加入愛心商店行列,慈濟志工為她說明並填寫上傳相關資料。[攝影者:楊智麟]


圖左 :大明路上「軍茶飲料店」的年輕老闆娘,看到志工沿街推廣,深受感動,也欣然同意讓攤位成為愛心據點。[攝影者:楊智麟]
圖右 :新甲慈濟志工透過這場徒步掃街行動,共拜訪27家店,成功設置9隻愛心竹筒。這不僅是竹筒歲月精神的延續,更是社區凝聚愛的象徵。[攝影者:楊智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