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快樂志工行,自我保健好,才有能力保護別人。中醫師林亞萱提醒大家,睡眠最重要,睡眠夠,志工才能做得長久。[攝影者:林文質]](/community/./images/community/8F388D80033A11F0A8944589D7133C83_0.jpg)
◎生命是一個旅程
研習首堂課由社工師魏楷霖講解「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他首先拋出問題:「什麼是善終?」,讓學員思考不同的生命終點安排,如在家與家人共度最後時光或在醫院不打擾鄰里。隨後,他進一步說明「病人自主權利法」適用的五種情境,包括末期病人、不可逆昏迷、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及主管機關公告的難以忍受之疾病,並介紹該法允許病患預先決定是否接受「維持生命治療」及「人工營養與流體餵養」。
魏楷霖解釋,病主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不同,安寧條例主要針對無效醫療,如插管、電擊等,而病主法則允許病患拒絕特定有效醫療,如輸血及抗生素。此外,病主法還允許患者拒絕鼻胃管餵食及營養針,適用於不可逆轉之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重症病患。
課堂最後開放學員提問,有人詢問「開過刀的人是否能捐大體?」魏楷霖回應,須由慈濟大學評估,若曾做過重大手術或摘除器官則無法捐贈。另一位學員林秀如則提問:「若家人未簽署病主同意書,但口頭表示不想急救,在醫院是否能拒絕急救?」魏楷霖解釋,若無書面文件,醫院仍會施行急救,除非符合末期病人或器官衰竭等條件,家屬可簽署額外同意書。
◎器官捐贈生命的延續愛與善意的傳遞
器官捐贈不僅是生命的延續,更是愛與善意的傳遞。慈濟志工張豔珠分享了她先生的經歷。春節期間,先生在打網球後突發狀況,送往大林慈濟醫院,醫師詢問是否繼續救治,她回應:「我們簽署了器官捐贈,所以一定要救。」雖然先生患有B型肝炎,無法捐大體,但仍成功捐贈了眼角膜、肝臟及腎臟。
張豔珠曾疑問:「B型肝炎患者為何能捐肝?」醫師解釋,若器官功能良好,仍可捐給同樣患有B、C型肝炎的病患。此外,社工師也提醒,目前健保未納入病主法諮商,各大醫院屬自費服務。
◎能為別人付出才是幸福人生
慈濟志工董壽梅分享:「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被需要、能付出。」醫院志工的服務並非個人努力,而是團隊合作的成果。她強調,志工應以修行和學習的心態投入服務,才能真正體會「用心做是志工,不用心做只是勞工」。
志工服務前的教育訓練至關重要,行前叮嚀需仔細聆聽,工作崗位分配與交接都應確認清楚。進入病房如何破冰?董壽梅表示到病房有心就不難,陪伴病人或送餐是破冰機會及好方法。例如:進入病房時,輕聲問候病人,如「昨晚睡得好嗎?」或「吃過早餐了嗎?」都是建立良好互動的方式。
若人力不足,應及時向領隊反映,由領隊視情況支援。此外,面對紅、黃隔離病房,志工需謹慎遵守防疫規範,保持勤洗手、自我防護的習慣。志工服務還需具備「志工七寶」:笑臉、甜言、明亮眼神、敏銳耳力、柔軟身段、迅速行動、清晰頭腦,才能成為醫療團隊的堅強後盾。
董壽梅分享花蓮醫院志工能親近師父的法和精舍師父都是一種化城,每個的地方都要和眾生結好緣,更要把握健康有用時,當個快樂醫療志工。
慈濟志工陳兆陽則分享他在菲律賓從事志工的經歷,無論是以工代賑、發放物資,或擔任會計、翻譯,他皆歡喜投入,並帶著兒子參與,讓他學會「見苦知福,惜福再造福」。
◎醫療志工法寶中醫保健
自我保健是保護他人的基礎。中醫師林亞萱強調,睡眠夠志工才能做得長久,繁忙的生活中應適時減少工作量,學會分工合作。
每位志工上課前都拿到一片痠痛貼布,這是林醫師分享的秘訣。她表示,許多志工早上無痠痛但下午開始肩酸,教大家如何正確使用貼布:剪三分之一,第一貼鎖骨下方,要貼到雲門穴;二貼小圓肌(酸的地方);三,肩峰上方。一個貼布可以做一個很大的效果,貼完之後做一個旋轉動作,就能達到效果。
在感到肩頸痠痛時,結合走動的動作能帶來更好效果。志工在幫助他人時,也可一邊走動一邊按壓,甚至捏耳垂,非常方便。林醫師統整了肌群練習示意圖,以可愛的圖案幫助大家更易於理解和實踐。
除了中醫治療,急診中也能結合中醫的照顧。提升記憶力的方法包括在房間放時鐘和小字條,並調整作息時間,確保按時入睡。司儀李淑貞也提醒大家復習這些健康法寶。
參加志工培訓的劉智銘表示,唯有自己掌握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顧他人。他提到病人自主法的重要性,使得家人依照病人意願做決定。林醫師的保健知識適合所有年齡層,特別幫助上了年紀者。
醫療志工課程讓大家學會如何觀察和滿足病人需求,透過服務傳遞愛與關懷,讓每位參與者都獲益良多。


圖左 :首堂課由社工師魏楷霖為大家介紹「病人自主權利法」。首先社工師拋出議題,善終是什麼?心目中的善終?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讓大家思考自己的人生課題。[攝影者:林文質]
圖右 :許多志工早上無痠痛但下午開始肩酸,教大家如何正確使用貼布:剪三分之一,第一貼鎖骨下方,要貼到雲門穴;二貼小圓肌(酸的地方);三,肩峰上方,一個貼布可以做一個很大的效果。[攝影者:林文質]


圖左 :慈濟志工張豔珠(圖右一)疑惑地問:「我先生有B肝,為什麼可以捐贈肝臟?」醫生表示有B、C型肝炎的捐贈者,只要器官功能良好,還是可以捐贈器官給有B、C型肝炎的移植等候者。[攝影者:林文質]
圖右 :如何提升記憶力?房間要放時鐘、小字條,十一點要入睡,調整作息也能提升記憶力, 司儀李淑貞溫馨提醒,一起複習林醫師的法寶。[攝影者:林文質]


圖左 :如何保護好自己讓身體充滿能量,林醫師貼心幫大家統整練習肌群示意圖,以可愛阿公、阿媽娃娃圖統整簡單清楚,讓大家可以清楚明白容易在家做到,每個人都用心做筆記,中醫養生不漏接。[攝影者:林文質]
圖右 :慈濟志工董壽梅分享:「醫院志工不是一個人可以造就的,所有的都是大家同心合力成就團隊。」[攝影者:林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