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笛力普(Dilip Ravidas,左二),是位長期關懷的對象,一星期三天需要到醫院洗腎,因為路途遙遠,怕笛力普中途體力不支,太太都要陪伴著,故無法外出打工,預計開間小店比較彈性。[攝影者:邱俊良]](/community/./images/community/545A4CE004D311F0A8944589D7133C83_0.jpg)
◎迎接慈善日 複查更緊迫
而慈善日會選在每月最後一週的假日,主要考量需要出動大量的人力,其次是案家複查需要時間,更重要的是「在月底發放物資,大部分案家前次物資將用磬,不會拿了眼前多餘的物資去眅售。」慈善組海外志工駱美花(明晴)無奈的表示。
3月18日在出發的嘟嘟車上,主責的以工代賑蘇蒂(Sweety Raj)依序和駱美花說明並討論照顧戶的最新狀況,也在未到達現場前交換基本觀點及意見。駱美花也會提出其他方向的看法,以期到現場後有個基本共識,怪不得她總是說﹕「蘇蒂人很老實,做事很細心。」看得出駱美花對她的期待與惜才之心。
今天複查的第一位是住在牧羊女可洛尼巷(Bakrour colony)的珂希菈(Koshila Devi),丈夫往生不久,二月醫療組進行「以茶代酒」時,發現轉介的新個案。育有五個小孩,大女兒已嫁人有一位小孩,先生在鄉下當廚師,大女兒目前就讀大二,將來打算要考警察,就看體能是否合格,目前是回家陪媽媽,預計四月離開。至於其他四位孩子複查當天均上學。
◎志工的關懷 個案的希望
第二位是住在巴克拉爾市集地(Bakrour Bazaar)的笛力普(Dilip Ravidas),是一位長期關懷的對象,也是洗腎病人。當天志工看到他衣著整齊、穿戴乾淨,還對他豎起大姆指,表達對他的讚賞。
他的外表看起來狀況不錯,但事實上現在每週要進行三次洗腎,由於需要多次轉車,擔心身體勞累不勘負荷,因此,每次都必須由太太陪伴,洗腎時間較長,擔心如果由女兒陪伴會被人欺負。因此,太太無法去工作謀生,但在志工鼓勵下,她考慮自己開一家小店營生,時間也較彈性。
大兒子在大都市外工作,收入不高且生活費負擔重,因此無法資助家庭開支;二兒子仍在大學就學,而女兒十年級了,對於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有意願,因此,志工熱心幫她就近報名參加思龍加村英語班。
◎自助始人助 毋成依賴性
第三位是住在哈蒂亞爾村(Hathiyar)的古拉讓(Gulejan Khatun),這個村比較特別,村民大都是信仰回教的穆斯林,先生生病在家,按蘇蒂的說法,穆斯林家庭不會讓女兒外出打工,但駱美花隨即提出菩提迦耶會所以工代賑,不是也有位穆斯林?所以這種說法令人難以信服。
慈濟不可能無限期幫忙,所以仍然要他們有心裡準備。連來聊天的鄰居都看不下去,建議古拉讓可以做手飾販賣。
令人驚訝的是她女兒身上衣服是她自己縫製的,雖是老師協助裁剪,但其縫製手工相當好。蘇蒂當下即表示,給她一匹布請她協助縫製,事後再付她工錢,但她似乎意願不高,因此志工們會審慎評估,這戶人家是不是有必要再予以協助。
◎誠信是首要 助自力更生
由於前次慈善發放日的物資有短斤缺兩狀況,慈善組覺得有違誠信原則,因此今天拜訪新的供應商。
在返程途中駱美花也向蘇蒂提醒,慈濟的價格雖然低一些,但批量大而且可以長期合作,最重要的是慈濟處事不會有印度一般收回扣的風俗陋習,所以他們不必多付出這筆款項。
駱美花也提醒﹕「即便廠商私下要給你,也絕不可拿,因為你領有慈濟以工代賑津貼。」更重要的是這經費來自十方大德,物資又是要給自己的鄉親,不要讓自己陷入因果輪迴中,如果他要捐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當然蘇蒂聞言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及操守,只是道德上的提醒還是必要,畢竟她是駱美花認為值得培養的人選。
嘟嘟車行至佛陀吉祥草寺(Buddha Kusa Grass Temple)前,剛好看到過去慈濟協助過的照顧戶,志工們還和他揮揮手打招呼,「那輛水果推車是慈濟補助的,剛開始蘇蒂還看到他攤架上在販賣香煙和檳榔,志工就告訴他要回報,他立即撒掉不敢賣。」駱美花笑著說起這段經歷。
這次供應商改分散成二家,有一家是新合作店家,而另一家則是「以茶代酒」的馬莎拉茶供應商,老闆處事信譽可靠,也同意自行吸收運輸費用,駱美花見狀就和他聊起慈濟經費來源,也幫蘇蒂募到這位有心的老闆成為會員。
蘇蒂高與的說這樣她就有二十三位會員了,駱美花也鼓勵她說慈濟不必害羞,也不用擔心,當不當得成會員都是緣分,敢說也可以堅定道心,更可以讓自己的鄉親知道慈濟在做什麼。
慈善複查了解照顧戶最新狀況是有必要的,將資源用在最恰當的地方,而鼓勵照顧戶多方尋求就業機會,這些努力的目標不是單純在於停扶考量,而是為他們尋求「自力」,自力更生。


圖左 :訪視之路不容易,穿過大街、走過小巷是常態,只希望陪伴苦難人走出身心之苦。[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珂希菈(Koshila Devi ,左),丈夫往生不久,二月由醫療組進行以茶代酒時,發現轉介的新個案。[攝影者:邱俊良]


圖左 :珂希菈的大女兒(左一)已婚,還在就讀大學二年級,目前帶著兒子回來陪伴媽媽,預計待到四月。[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笛力普就讀十年級的女兒(中),在志工告知思龍加村有開設英語班時,她也有心想學習,還提到可以騎車過去上課。[攝影者:邱俊良]


圖左 :以工代賑蘇蒂拿出靜思語讓笛力普女兒誠心翻開一頁,並讓她念出來,也讓她了解其中涵意。[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古拉讓(Gulejan Khatun,左),是信仰回教的穆斯林,先生生病需要照顧,二個女兒卻因為信仰關係無法外出打工,這樣的理由似乎太牽強。[攝影者:胡媛甄]


圖左 :古拉讓的先生因為生病,在房問內足不出戶。[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海外志工駱美花(左一)看著古拉讓(中)女兒身上這套衣服,縫製得相當好,蘇蒂也提到拿一匹布讓她做,可以支付工資,她卻表現得意興闌珊。[攝影者:胡媛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