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濟臺北松山聯絡處,4月12日幸福人生講座,投入慈濟四十多年的志工羅美珠分享「愛在佛國,情牽尼泊爾」,付出後的真心體悟。[攝影者:蔡麗瑜]](/community/./images/community/EBA3676019F211F0868E2FF92A5FA2C8_0.jpg)
◎國際賑災 愛在佛國
一趟負氣離家出走的花蓮靜思精舍之行,從此 投入慈濟四十多年,如果不是慈濟的因緣,已經七十四歲的志工羅美珠,或許至今仍是一位平凡的「歐巴桑」。二十歲時結婚,身為建材行的老闆娘,既要忙著操持家務,關照一家老小,還要協助先生經營事業。年紀漸長時,或許也會跟著人家出國旅遊、血拼。只是加入慈濟之後,她也經常搭機出國,卻不是去遊山玩水,而是參與國際賑災。曾經到訪十多個國家,足跡走過二十多個關懷地點。而她那張樸實的笑顏,也經常現身在臺灣各地大小災難之後的現場。
2024年4月3日花蓮大地震過後,全臺灣各地的專業修繕志工,來到花蓮地區為鄉親修繕房屋。羅美珠說自己又不具泥作與木工專業,但是她隨著團隊走訪關懷鄉親。4月22日午後起,一連串劇烈餘震,尤其深夜中一陣接著一陣的警報聲,更能親自感受花蓮鄉親的驚恐。而在今年(2025年)農曆年前,嘉義大埔地震過後,修繕志工再次匯聚臺南市湳西區,協助鄉親修繕住宅,羅美珠也前來關懷受災民眾。期許藉由志工的真誠付出,撫慰鄉親不安的心靈。
「愛在佛國,情牽尼泊爾」。羅美珠分享2015年4月25日,在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數十公里的地區,發生規模八級的淺層地震,隨後數日也發生多起劇烈餘震。地震估計造成八千多人往生,近二萬人受傷,加德滿都近九成老舊房屋震損。為關懷受災民眾,慈濟隨即於4月27日整備物資,以空運方式透過星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地志工與政府組織協助,前往當地投入醫療救助與勘災發放。她親自參與第三梯次賑災,去到當地舉目所及,幾乎都是傾倒的建築物,連寺廟、歷史古蹟也無以倖免。
由於一時驟增的往生者,家人只得在大庭廣眾下予以火化。訪視過程中,遇到豪雨造成帳篷區淹水成災,不捨災民面對多重災難,志工也幫忙遷移至高處。5月12日,羅美珠也曾親自感受七級餘震的威力。義診期間,慈濟人醫團隊的醫師,就在極其克難的醫療站為孕婦接生,這位媽媽請團隊為孩子命名,最後大家就以「大愛」祝福這位孩子,並期許菩提種子在當地發芽生根茁壯。而在關懷期間欣逢佛誕日,為民眾發放物資時,志工也以克難形式進行浴佛,藉以讓篤信印度教的民眾得以親炙佛法。
◎弘法利生 愛一直在
關懷團隊也搭乘「佛陀航空」的小型飛機,前往關懷位在尼泊爾中南部與東部薩拉衣(Sarlahi)、勞特哈特(Rauthat)及馬克萬普(Makwanpur)等三處,所興建的一千八百戶大愛屋。緣於1993年夏季,當地發生嚴重水災過後,慈濟為弱勢民眾安生立命興建房屋。團隊再次見證,於1995年落成,提供民眾入住的大愛村,每一棟建築至今依然穩固堅實,當年入住的民眾,目前都過著安穩的生活。透過翻譯的傳達,民眾稱讚她一點都沒有變,羅美珠強調並不是自己沒有改變,而是他們企盼能夠再次見到藍天白雲身影,志工給人溫暖的感覺一直沒變。
證嚴上人期許弟子能夠回饋佛陀故鄉,再次弘揚佛法在尼泊爾與印度。羅美珠提到前些年,大愛電視臺進行專題報導,同時也為經藏演繹,前往尼泊爾與北印度等地取景。就在一則報導中,鏡頭前出現一位腹部腫脹的印度男孩。一般人見到此景,直覺男孩可能生病了,只能徒歎他的命運乖舛。但是上人一念悲心,期望弟子盡快找到男孩,協助他去就醫,解除他的病苦。印度當地志工,也不負上人的期望,終於在茫茫人海中尋覓到他,不僅千里迢迢帶他前往就醫。這段鏡頭前幾秒鐘的因緣,小男孩山普迪的命運,從此燃起無限的希望。
鑒於近年來天災人禍頻仍,羅美珠強調慈濟人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信念,只要進得去,走得到,發得到,總是堅定走在最前,做到做後,體現感恩、尊重、愛的精神。縱使無法深入災區,慈濟也會借力使力,與各國慈善機構合作,期望能將物資送入災區,讓受災民眾能夠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所以承擔國際賑災時,曾經有人稱許她是上天派來的女神。感恩有機會為別人付出,這位不平凡的歐巴桑告訴對方:「我只是慈濟的菩薩。」
◎飄洋過海 唯我獨尊
幸福講座下半場,接續由二十八年前,在1998年遠從越南嫁來臺灣的「新住民」阮清水,分享「漂洋過海來愛你」。曾經在越南家鄉選美會榮獲第三名,只因家境所限,高中畢業後卻無法繼續念大學。從小就覺得身上沒有錢,就缺乏安全感,因為十萬新臺幣和一些黃金首飾,二十歲那年她決定嫁來臺灣。也相信有錢好辦事,所以陸續生下兩個孩子。由於過去未曾做過家事,嫁來臺灣後還鬧過不少趣事,只是當時她覺得自己這麼做都是有道理的。
和同樣來自越南的姊妹聚會時,大家分享自己的家庭與現況,她的心中總是充滿計較與比較。為了孩子,阮清水拼命工作賺錢,甚至還受雇賣檳榔。擔心兒子功課比不過同儕,她對孩子的功課要求嚴苛,只要考試成績低於九十五分,每少一分就得挨打一下。但是公婆疼惜孫子,不許她責打孩子,因此每一次要打孩子時,她總是藉故要帶他們外出遊玩,因此每一次母子一同外出時,孩子內心總是充滿恐懼。
懺悔過去的無明,阮清水說過去覺得自己最大,有錢就是大爺,對人對事總是理直氣又壯,不懂要與人結善緣。有一次,遇到一位曾經是慈濟的關懷戶,同樣從越南嫁來臺灣的慈濟志工向她募款,不僅沒有得到迴響,阮清水甚至還花了一個多小時,數落對方的不是。等到2012年,她開始受邀參與環保,看到志工無畏辛勞,投入資源回收分類,而決定加入志工培訓。某次她開口向人募心募愛,對方從國家、社會到自己的家庭,叨叨念她長達五個小時。由於參與讀書會體悟忍辱的真義,她沒有回嘴辯解,只是頻頻點頭回應。這一次經驗之後,她很順利在短期間就募到一百多位慈濟會員。
◎一張白紙 把握當下
第一次參與助念,阮清水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在現場嚎啕哭泣,她內心思索著,或許自己往生後,先生很快就會再婚,孩子就要喊別人媽媽,原來靜思語告訴我們「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就是要自己把握每一個付出的當下。而「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動的文章。」更要善用每一天去為人群付出。
強調果凍花都是從背面注入天然蔬果製作,如同每一次付出,雖然無法預知結果,重點就是在把握付出的當下。阮清水透過果凍花製作教學,和各地社區結下善緣。而為了推動蔬食,同時為年長者應愛心便當,她告訴自己「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每周供應六百到八百份愛心便當,沒有任何壓力,但是她告訴自己只要用心自然會有好因緣。最後她獻出自己親手製作的果凍花義賣,藉此為遭逢地震的緬甸盡一點心力。
幸福其實很簡單,藉由兩位志工的分享,讓我們知道少欲知足,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無私為人付出,就是真正的幸福。


圖左 :三月底緬甸中部發生劇烈地震,造成重大損傷,響應慈濟的賑災行動,志工阮清水藉由自己的專業,義賣純天然的果凍花募心募愛。[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幸福其實很簡單,藉由志工的分享,讓大家知道少欲就能知足,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無私為人付出,就能感受真正的幸福。[攝影者:蔡麗瑜]


圖左 :人間菩薩幸福講座活動中場休息,藉由《無量義經》梵唄唱頌,由志工帶動伸展操,在既莊嚴愉悅的氛圍中,讓大家藉機伸展四肢。[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慈濟臺北松山聯絡處,幸福人生講座,4月12日午後展開,一百零八人蒞臨,志工羅美珠與阮清水(前排右一、二)分享自己的慈濟故事。[攝影者:蔡麗瑜]


圖左 :羅美珠不具泥作與木工專業,她在花蓮地震過後,隨著修繕團隊走訪關懷鄉親。尤其連串劇烈餘震,讓她更能感受花蓮鄉親的驚恐。[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每一位志工投入慈濟的因緣不同,投入的領域與體悟也有所不同,藉由別人分享每一則生命故事,也砥礪自己志工路上要更加精進。[攝影者:蔡麗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