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實現慈青時受證約定 馬來西亞許翠琴做學弟妹後盾

實現慈青時受證約定 馬來西亞許翠琴做學弟妹後盾

E-mail 列印
今年從海外回來受證的新發意菩薩中,許翠琴無疑是很特別的一位,因為「受證」不僅是她多年願望的實現,也是遵守一群慈青年少時的約定。

◎菩提種子「盟」新芽

生性害羞、不善與人交往的許翠琴,來自於馬來西亞的一個小漁村。2004年念大學時,一場慈青的迎新茶會,使她第一次接觸了慈濟。之後,只要慈青幹部邀約,她都會開心地參 與,並和慈青幹部保持聯繫,悄悄地開啟了她的慧命之門。

慈青社團的純樸親切,和許翠琴的成長背景相似,她感受到熟悉的活力與溫暖,於是也加入成為慈濟青年的一員,並且與一群來自各地的慈青好友相約,將來要一起回花蓮受證慈誠、 委員,再回到各自的社區耕耘,接引傳承新加入的慈青。

2007年畢業後,許翠琴離開馬來西亞到新加坡工作;隔年,她開始融入社區,以便能適應當地繼續做慈濟。「社區的師姑師伯對我真的很好、很照顧。」深感慈青雖然很有活力, 但沒有師兄、師姊那分細膩和穩重,許翠琴開始思考成為一位慈濟人應有的學習,而開始參與見習培訓。

◎有願有力,注入新生力

「我從慈青開始就希望能夠回來受證!」許翠琴讀大學的地方──沙巴,住著許多原住民,慈青常去愛灑與介紹慈濟。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地對慈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許翠琴深覺 自己很有福報,「這麼年輕就能認識慈濟,而且可以盡一己之力來護持慈濟……」她認為不只當學生時要做慈濟,畢業之後更接著做。

經過多年的聯繫與相互鼓勵、期勉,2010年初開始,九位大學時期的慈青夥伴持續為彼此加油,期待著這一刻的來臨,其中還包含了她的先生。「我想這應該是上人希望看到的, 有更多的年輕人來承擔。」

「不只是自己要做好,也不要忘了接引後來的學弟學妹。」在工作和家庭穩定之後,許翠琴常幫助剛來新加坡工作的慈青學弟學妹,甚至仿效沙巴「慈青之家」的做法,讓還沒找到工 作的慈青,安心地住在自己家裡。「現在,我們家有六位慈青同住,非常熱鬧!每次答應了師姊出勤,就等於八個人同時會出勤喔!」

◎願做志工的後盾

目前任職志業體行政祕書的許翠琴,覺得能夠「職志合一」是很幸福的事情。「因為大都會新加坡,人們講求工作效率,承受很大的生活壓力;比起當地的志工要在志業、事業和家業 中取得平衡,只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參與慈濟,我能在慈濟志業體裡付出,感到很滿足。」她說。

在協助志工推動會務的過程,許翠琴最不捨的,是新加坡法規制度嚴謹又繁複,志工只能利用下班後的八點到九點半的時間,挨家挨戶去按門鈴進行愛灑,而連要成立一個環保點都得 挨家挨戶去宣導,並且不厭其煩地和政府組織一次次的開會協調,「如果我們職工不更加努力地把前置作業做好,怎麼去做志工的後盾呢?」她哽咽了。

「志工最讓人感動的地方,是大家都會用心的把時間抽出來,不分身分地位,那怕只是做環保,也是全心全意、心無旁騖。」海外做志工的堅定,許翠琴說得真切。

◎感恩感動心動力

「上人說:『有感恩就有感動,有感動就有一股推動的力量』。」許翠琴表示能夠回來花蓮受證,都是因新加坡慈濟人的努力與堅持,更難得的是大家都樂於配合、勇於承擔;而這股 感動的力量,推動許翠琴勇於面對原生家庭的問題,「過去父母長久的爭吵是我心中的痛,在慈濟裡感受到的和氣和溫暖,是我很珍惜的。」

現在,做慈濟是許翠琴生活的全部,她將汲取到的感動,化為力量與兄弟姊妹溝通,進而努力化解家人間的爭執,「用祝福的心態來改變自己,也改變家人。」當不再指責家人之後, 彼此的關係改善,妹妹也開始參與慈濟的活動了,許翠琴內心激動,「如果沒有慈濟,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我。」她為自己下了一個註腳。 .

圖左 : 今年從海外回來受證的新發意菩薩中,許翠琴無疑是很特別的一位,因為「受證」不僅是她多年願望的實現,也是遵守一群慈青年少時的約定。 [攝影者:呂秀芳]
圖右 : 做慈濟是許翠琴生活的全部,她將汲取到的感動,「用祝福的心態來改變自己,也改變家人。」許翠琴內心激動地說:「如果沒有慈濟,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我。」[攝影者:呂秀芳]
圖 : 目前任職志業體行政祕書的許翠琴,覺得能夠「職志合一」是很幸福的事情。[攝影者:呂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