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第一場論壇「自然環境的保護」 儒釋道「萬物一體」現代意義

第一場論壇「自然環境的保護」 儒釋道「萬物一體」現代意義

E-mail 列印
慈濟論壇共進行兩天四場的專題研習,第一場「自然環境的保護」分為四大議題,主持人是沈世宏先生,汪中和博士、陳玉峯教授、謝景貴先生、黃華德先生擔任講師;另外安排一場樓宇烈教授的專題演講「儒釋道“萬物一體”觀念的現代意義」,還有板橋志業園區環保站導覽。

第一場論壇「自然環境的保護」分為四大議題,主持人是沈世宏先生(中),汪中和博士(右二)、陳玉峯教授(左二)、謝景貴先生(右一)、黃華德先生(左一)擔任講師。[攝影者:王賢煌]
◎水資源管理

慈濟論壇共進行兩天四場的專題研習,第一場論壇「自然環境的保護」,分為四大議題,包括水資源管理資源管理是氣候變遷下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自然生態保育環境保護與慈濟 宗、清淨在源頭-環保生活的落實與力行、物命永續-以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例,說明萬物一體的現代意義;另外安排一場樓宇烈教授的專題演講「儒釋道“萬物一體”觀念的現代意 義」。還有板橋志業園區環保站導覽。

「水資源管理資源管理是氣候變遷下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由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汪中和博士針,對全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他提出「如何減少、減緩災變」的具體可行方案 之一就是「水資源管理」。

自然環境的永續經營原則,保育先於開發、節流重於開源、古禮重於實用。 台灣六十年來降雨量南比差異日漸擴大,形成北溼南乾現象。全島自北而南,降雨日逐年減少,但是強降雨量不斷攀升,是值得省思的議題。

對於證嚴法師教育大家惜水的觀念,汪博士特別肯定與推崇,肯定欣慰臺南慈濟小學學生在學校中認真執行省水,並把正確的省水觀念帶回家,對家人也是一項教育,將來步入社會也 會帶進各行各業。

他說「惜水就是惜福」,能夠把水做有效使用;減少浪費就是「把福留住」,看到那麼多慈濟人為環保在努力,汪博士說有時候會為「浪費資源的人或行為」感到痛心,希望在越多人 的努力下環境越改善。

◎自然生態保育

「自然生態保育環境保護與慈濟宗」主題,生態研究學者陳玉峰教授開發人類的善與人倫道德,從事基層運動數十年,他感慨的說:「研究越做悲心越廣;也說不上是慈悲還是什麼? 一種跟自然萬事萬物融合的感覺,所以在森林裡面對一棵樹、一根草可以跟它們對話。」陳教授雖然有著許多無能為力的痛,還是戮力於發掘台灣自然生態系的潛能。

陳教授非常肯定慈濟宗正在開展出人類善的倫理與普世價值,是宗教中的宗教,是建立永世之宗的活水源頭,提供生命價值的,切入面正在賦予人類新的價值。同時建言:「面對大是 大非的智慧、勇氣與承擔更是所需,成為佛法大本源的終極依歸。」

陳教授笑言,早期政府推廣舉手之勞做環保,而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他肯定慈濟人推動、宣導環保的成果。未來,他最深切的希望就是,環保最後要做的就是沒有環保。

◎清淨在源頭

「清淨在源頭-環保生活的落實與力行」慈濟基金會宗教處謝景貴主任談,台灣共有四千多個環保點,受證的環保志工六萬多人,大家可以看到環保站的分佈是一個網,不是一個點, 也不是一條線。推展到全球之後,現在已經有超過五千多個點,這樣的環保志工有八萬多個。每一個環保志工都是一個故事,每一環保佔都是守護社區的道場。

謝景貴從實作的志工的例子,告訴大家要如何分類,他稱之為重量訓練。這些環保志工不只是做環保,還在做的過程中把環保當做修行。有人想到菩薩十地,可以廣結善緣、延長物 命,做得非常歡喜,在歡喜的過程,可以脫離煩惱。

◎物命永續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董事長黃華德以「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例說明物命永續」,說明我們產業界也是對保護地球資源付出一點心力,是臺灣第一家完全環保、完全回饋的綠色公益企業。

上人說地球最後的一滴水可能是我們人類的眼淚,大家特別要省思。上人淨化人心是讓我們的慧命永存,回收資源是物命永續;所以,大愛感恩科技也是讓物命延續,是我們重要的使 命目的之一。上人的一句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環保志工,在二十年來一生無量,無量由一而生,印證在慈濟志工。

◎「萬物一體」觀念

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談「萬物一體」的觀念,講的就是緣起,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分不開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損害了別人也等於損害了自己,有這樣的觀念對於我們所生存的 環境,不管是有生命或無生命的,都跟我們有密切的關連。

眾生平等,即使對於沒有生命的物也要尊重它,稱為一種生態的倫理,倫理的核心就是敬,敬就是相互尊重,唯有相互尊重之後才可以和諧的相處,尊重自己的存在也尊重他人、的存 在,才能實踐人類最高的文明、生態的文明,也是人類最高的理想,必須建立在生態倫理的基礎上。

萬物為一體的理念,儒道都有這樣的觀念,佛教講的「同體大悲、同體大慈」把自身與萬物合一,相互關聯的循環,保持長遠發展和協舒適的環境中發展。

◎環保站 省思深

午齋後,板橋園區外溫暖的冬陽,吸引著參與的來賓們,一隊隊地往園區中的環保教育站參訪。

在廚餘區為大家解說的是板橋後埔和氣區的環保幹事許桂榮,他用最簡潔的方式從廚房將廚餘切細整理、然後運送至廚餘區、再用木屑粉將廚餘覆蓋。經過秤重、做紀錄後,將材料投 入有機堆肥的製做機器中,經過詳細的水分控管,兩天的發酵就可出料,最後成為天然最滋補大地的有機堆肥「黑金土」了!

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功德會王雪玉執行長仔細聆聽慈濟人化廚餘為堆肥後,她語重心長地表示:每次法會後,大家的用齋時,應該要學習慈濟人力行的環保精神,鼓勵信眾們要隨身攜帶 環保餐具!

對慈濟推動環保二十年,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游祥洲教授很是敬佩,他表示:板橋環保站光潔亮麗的惜福區,可以比美「精品區」,在此虔誠地將觀世音菩薩和媽祖的佛像請回家供奉 了!

頂新集團今日共有蔡建弘、高于修、張學義等十八位同仁參訪了板橋志業園區環保站後,張學義先生表示這樣的研討會很有意義,因為慈濟邀約的專家學者提供發人深省的議題,特別 欣賞陳玉峰教授主題「自然生態保育、環境保護與慈濟宗。」他說:教授從自然與佛教的觀點,提醒環境教育的本質,乃在發現我們內心深處,是與所有生命、環境之共存共榮的關 係。

誠如陳玉峰教授所述:「感情是最深沉的理性,理性是最優雅的情感。」一趟環保教育站參訪,就是慈濟宗門想要傳達的「與地球共生息」最佳見證。

紡拓會楊曉琴處長覺得愛護地球,讓地球資源永續,是一個必然的驅勢。回收寶特瓶經過抽絲製成紡織品,也是現階段最新的科技產品。紡拓會輔導業者走上國際舞台,讓台灣的紡織 品更具競爭力,感恩慈濟及大愛感恩科技,在這方面的努力是有目供睹的。

大觀寺釋自莊法師看到地球資源不斷的被開採與墾伐,追本溯源就是人類應該減少物欲的需求。對於物質需要的不多,而是想要的太多, 證嚴上人所提倡的清淨在源頭是現階段最應 廣為推廣的理念。.

圖左 : 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功德會王雪玉執行長(左一)仔細聆聽慈濟人化廚餘為堆肥後,她表示,應該要學習慈濟人力行的環保精神,鼓勵信眾們要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攝影者:陳李少明]
圖右 : 慈濟論壇共進行兩天四場的專題研習,第一場論壇「自然環境的保護」,分為四大議題進行;另外安排一場專題演講,還有板橋志業園區環保站導覽。[攝影者:張進和]

圖左 : 「水資源管理資源管理是氣候變遷下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由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汪中和博士發表。[攝影者:林亨]
圖右 : 生態研究學者陳玉峰教授開發人類的善與人倫道德,今天以「自然生態保育環境保護與慈濟宗」為講題。[攝影者:林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