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娟師姊解說寶特瓶可以製作成毛毯、衣服的妙用。[攝影者:沈玉蓮]
12月21日台北縣新碧獅子會會員在朱玉珠會長的帶領下,來到新店屈尺環保教育站參訪,學習資源回收的分類,透過水源保護區環保影片的介紹、環保站從無到有眾人護持的精 神,及精細的分類解說,讓參訪者嘖嘖稱奇,感動之餘並發願共同來做環保守護大地。
「台北縣新碧獅子會」是一國際性社會團體,成員來自社會各界婦女菁英,平時為社會服務、造福人群不遺餘力,近年來因地球暖化,災害頻傳,該團體不僅特別重視環保議題,「節 能減碳護地球」也是每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朱會長有鑑於環保的推動需要有經驗者來帶動,她說:「多年來知道慈濟志工對環保的用心,今天特地到屈尺環保站取經,學習正確的分類,再將經驗落實於每一位會員的生活中,並 推廣於社區。」
上午十時三十分,四十多位獅友(獅子會的會員稱獅友)陸續抵達環保站,師姊們立刻奉上熱騰騰的紅豆湯圓,提早為佳賓們過冬至,藉著湯圓話家常拉近彼此的距離,並祝福她們福 氣滿滿。
接著,徐雪英師姊透過環保影片,與大家分享屈尺環保站向蔡文基大德借用土地、志工們一磚一瓦、一沙一土的籌建完成,到每天十餘位環保菩薩做環保的護持,讓大家瞭解除了環保 站內,在烏來、福山、坪林水源保護區內,三十多個環保點,每天都有數十位老菩薩,默默的彎腰在守護著這遍山河。
因參訪者大都是新店區的地方人士,認識提供土地設環保站的蔡文基大德,感佩於他捨得的情操,更感動環保志工們為守護大地無私的付出,鄭玉春獅友感動的說:「我在這附近平廣 地區有塊百餘坪的土地,上面有一棟三樓建築物,若慈濟需要可以提供出來,讓慈濟應用。」
環保站的惜福區是分類的實作區,李亞娟師姊除了解說寶特瓶的妙用外,並告訴大家紙類可分成:白紙、雜紙、報紙、紙板……
「咦!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剪呢?」楊美金獅友看到環保志工將書本內頁的白紙部份與有字體的部份一一剪開,好奇的發問。 「白紙與有色的紙分開來,再製的過程,白紙就不用因漂白而再造成二次污染。」 師姊簡單清楚的說明著。
「喔!您們這樣一直剪,不會累嗎?」獅友問。 「不會啊!習慣就好了,要不要試試看?」志工搶著回答。這群嬌客立刻爭著拿起剪刀開始剪,並說:「回家也可以這樣做哦!」
看到掛在牆上的塑膠分類標示,獅友們問:「塑膠類就分這麼多類,看起來都有些雷同,要怎麼去辨識?」雪英師姊說:「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是:一撕就破的塑膠類,一般是不能回收 的垃圾;不容易撕破的,才是可以回收的塑膠類哦!」黃玉霞獅友問:「那髒了,濕了的塑膠袋也可以回收嗎?」「可以,但要先沖洗乾淨、涼乾再回收,環保講求清淨在源頭,像寶 特瓶、鋁箔包也都要先沖洗了再回收。」雪英師姊說。
大夥兒走出室外,參觀蓮花池,雪英師姊一一介紹:蓮花象徵現代人處在五濁惡世中,要如蓮花出污泥不受染,常保清淨心,蓮花水池的蓄水多功能再利用的設計,也讓參訪者感受到 慈濟志工的處處用心。
進到剛蓋好的廚餘屋,一桶桶標示著日期的廚餘堆肥,引起了參訪者的興趣,雪英師姊詳細的解說製作過程,並說明堆肥所產生出的酵素是無臭無味,妙用無窮的清潔劑,獅友們則用 心的拿出筆記本詳細記錄。
獅子會祕書李金卿獅友說:「我雖然住在這附近,但不曾走進環保站,今天的參訪感動於環保志工們對大地的護持,以後會發動社區志工一起加入,共同來推廣環保的理念。」對廚餘 最感興趣的她表示:自己也曾做過堆肥,但總是不得其法臭味難聞,今天學到正確的方法,真的獲益良多,回家馬上就做。
參訪雖只有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獅友們與慈濟志工在環保站的初接觸,必能將汲取的經驗在社團中廣為宣導,並應用於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落實守護地球人人做環保的願景。 .
圖左 : 師姊們為獅友奉上熱騰騰的紅豆湯圓,提早為佳賓們過冬至,藉著湯圓話家常拉近彼此的距離,並祝福她們福氣滿滿。[攝影者:吳建銘]
圖右 : 獅友們爭著拿起剪刀開始剪,並說:「回家也可以這樣做哦!」[攝影者:吳建銘]
圖左 : 大夥兒走出室外,參觀蓮花池,雪英師姊一一介紹,讓參訪者感受到慈濟志工的處處用心。[攝影者:吳建銘]
圖右 : 雪英師姊詳細的解說廚餘堆肥製作過程,並說明堆肥所產生出的酵素是無臭無味,妙用無窮的清潔劑。[攝影者: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