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0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志業體水懺讀書會圓緣 回顧並發願

志業體水懺讀書會圓緣 回顧並發願

E-mail 列印
花蓮靜思堂第十一次的《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讀書會,於5月4日晚間七點展開。下午兩點,幕後工作團隊(基金會資訊處、總務處同仁)照例進行連線測試,讓晚上的 共修得以順利連線至精舍。承擔讀書會的行政統籌同仁,基金會教育志業發展處高專嚴玉真滿懷感恩地表示:「如果沒有幕後團隊的合和互協,無法成就這一大事因緣,很感恩大家勇 於承擔。」

共修開始,在嚴高專帶領唱誦〈果報障〉中正式展開。本週是最後一次共修,範圍是──發願回向(水懺講記下篇P1259~終),一百零六位來自四大志業同仁、志工及慈青齊聚 220講堂,共同精進。

首先,透過由人文真善美團隊製作的圓緣影片,帶領大家回顧前十週的共修歷程;兩個多月的讀書會,有法喜、有歡笑、有淚水,更有許多人上台見證茹素的好處、懺悔自身的習氣, 以及發願在志業體落實職志合一,在菩薩道中更加精進。

◎以科學、醫學闡述佛學

負責本次主持的慈濟大學宗研所教授林建德,引述印順導師「人間佛教」開示,來強調集體共修力量的偉大。在讚嘆眾人共同修行的同時,亦懺悔自己應改變閉門造車的習性,與團體 一起共修。

繼第一次讀書會導讀,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本週再次為大家導讀,主題為「佛學與科學合和」,從科學與醫學的角度,闡述其與佛法之間的合和概念,同時將《水懺》講記做重點式的 回顧與複習。

首先校長對於「水」、「懺」二字做基本論述。從水的物質型態,到以宗教來詮釋水的意義,說明水不僅是原子和分子的存在,而是一種象徵性的精神意識,誠如法水能洗滌自心的煩 惱無明一樣。而「懺」,則需透過事相的觀照、覺察來反省、改過,就像身上的癌細胞,一旦發現,如果不趕快治療,仍然藥石罔效。

在行為心理學裡,亦強調意念、心念的重要性。心念的累積會變成想法,想法會造成行為,行為會造成習性,習性會形成性格,性格就會決定命運。而貪、瞋、癡的欲念,就是所謂的 煩惱製造機,所以要「懺」,就要從意念開始。

王校長以往不相信宗教,認為科學是「我見故我信」,宗教是「我信故我見」,兩者之間壁壘分明。在接觸佛法之後,深覺佛法深遠的智慧,不但是科學的形式,也是超越科學的存 在。

◎去除驕慢嗔怒心

慈濟大學學務處張美玉分享,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每當看到大愛臺播放新聞時,就會問自己:「我可以做什麼?」剛好上人在今年推動大懺悔、大齋戒、法入心、法入行,所以師姊 報名參加經藏演繹,期間諸多的考驗,也容易因此而心生煩惱。不過在練習當中,看見大家為了要去呈現整體美,都秉持著「合和互協」的精神,縮小自己,這是值得她效法的。

有一次美玉師姊去市場買芭樂,因為沒有發現自己誤看價格,而跟老闆起了爭執。師姊因此反省自己從民國87年進來志業體至今,雖然不斷的薰陶和學習,但習氣一來便容易起驕 慢、嗔怒心。她藉此機會向眾人發露懺悔,並發願要洗淨內心無始以來的習氣。

◎法益分享及手語成果展現

最後一堂的法益分享,由慈濟大學學務長林聖傑,針對「願竭貪婪欲望水、願消瞋恚躁動火、願破愚痴諸迷闇、願折貢高驕慢幢、願拔猜疑不信根、或因四執造一切罪」進行文字釋 義,並提醒眾人應以戒慎恐懼的心,來對治自身的起心動念。

而最後一次的手語教學,同樣由花蓮慈濟醫院教學部葉仙子師姊及慈濟技術學院郭育倫老師,講解〈業障──至誠發願〉的手語分解動作。5月19、20日志業體同仁將於靜思堂經 藏演繹,今日趁此因緣,手語組和法音組同仁先上台展現成果。

靜思堂十一次的讀書會,共有一千二百四十人次參與,而每三人就有一人因為參與共修讀書會開始齋戒。誠如首次讀書會中,主持人基金會秘書處林純霞師姊分享:「讀書會不僅是讀 書會,而是共修的法會。」透過此殊勝因緣,帶領大家入經藏、大齋戒、大懺悔,在濁世當中帶出一股善的清流。 .

圖左 : 本次擔任主持的慈濟大學宗研所教授林建德,引述印順導師「人間佛教」開示,來強調集體共修力量的偉大。[攝影者:陳以靖]
圖右 : 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本週再次為大家導讀,主題為「佛學與科學合和」,從科學與醫學的角度,闡述其與佛法之間的合和概念,同時將《水懺》講記做重點式的回顧與複習。[攝影者:陳以靖]
圖 : 慈濟大學學務處張美玉分享,從民國87年進來志業體至今,雖然不斷的薰陶和學習,但習氣一來便容易起驕慢、嗔怒心,她藉此機會向眾人發露懺悔,並發願要洗淨習氣。[攝影者:陳以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