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轉「怨歎」為「付出」──呂玉謙的故事

轉「怨歎」為「付出」──呂玉謙的故事

E-mail 列印
七十五歲的呂玉謙,1998年隻身從台北來到台中,獨自一人生活,孤苦無依。2004年時因缺血性心臟病作了心導管,辭去工作,靠老人年金生活。後來透過慈濟個案關懷補助,六年來深受慈濟人的真誠感動,發心加入每月捐款行列,身體狀況好時,便到園區做環保,2008年參加社區志工培訓,立願要受證慈誠。

接觸慈濟後,呂玉謙漸漸走出悔怨,長期在慈濟師兄、師姊的陪伴鼓勵下,心情日漸開朗。[攝影者:管連修]
晨風吹過相思樹梢,東大園區瀰漫著一股相思味。一早,呂玉謙來到園區,參與出坡除草工作,全神投入的那份專注,及兒童手語班小菩薩的手語演出,暫時取代了他思鄉念家之愁。

七十五歲的呂玉謙,1998年隻身從台北來到台中,獨自一人生活,孤苦無依。2004年時因缺血性心臟病作了心導管,只好辭去工作,靠老人年金生活。後來透過慈濟個案關懷 補助,六年來深受慈濟人的真誠感動,發心加入每月捐款行列,身體狀況好時,便到園區澆花拔草做環保,2008年參加社區志工培訓,立願要受證慈誠。

呂玉謙自小家境窘困,十三歲時便外出做長工貼補家用,工作認真勤奮,後因父親要求多拿些薪水回家,致使工作量大到無法負荷,年少輕狂,便離家出走,從此開始了流浪生活。後 來,成家立業,於台北縣土城市定居,育有三子,平時以開計程車為生。

原本可以是個和樂的家庭,卻因自己一心想賺錢,不甘每天跑車,賺一百元卻只能獲取八元的工資,加班賺錢還換得一場嚴重車禍。微薄的收入,不幸的人生,使他憤恨不平,因而漸 漸忽略了家庭,一次與家人的口角爭吵下,負氣出走。

離家後的日子,並不好過。開公車、當清潔工……,樣樣勞力工作,他幾乎都做過,幸有房東及里長熱心幫助,得以渡過每個難關。夜深人靜,輾轉難眠,隨著年紀的增長,思家的情 緒與日俱增,後悔當初意氣用事,導致現在有家歸不得。

負責長期陪伴與關懷的詹玉英師姊說:「六年前,呂玉謙由榮總轉介到慈濟社工,剛開始的時候,經常抱怨,他那裡痛,那裡不舒服,人都沒有體力。走一下路,就上氣不接下氣。後 來,邀請他到東大園區後,和大家一起做環保,有許多老菩薩一起作伴,現在精神好很多。經常可以看到他在環保站拆解回收物零件,看到他的改變,我們也覺得很欣慰。」

「人生的劇本要自己寫,前世的劇本沒寫好,這輩子更要存福報,為來世舖路。」一時的賭氣,呂玉謙,失去了與家人共享天倫樂的機會,再多的無奈與後悔,只求換得一聲的原諒。 他說:「當時,如能早一點接觸慈濟,就不會負氣而離家出走,現在就算悔不當初,也得不到家人的諒解。」

「能放下,心就開;能懺悔,得自在;不埋怨,就有福。」接觸慈濟後,呂玉謙漸漸走出悔怨,長期在慈濟師兄、師姊的陪伴鼓勵下,心情日漸開朗。除了身體力行做環保,也發揮自 己的能力,每個月布施一點錢,為自己植福田,為社會盡一點心。

圖左 : 只要身體狀況許可,呂玉謙幾乎每天上午前來環保站拆卸物品。[攝影者:周秀鳳]
圖右 : 呂玉謙長久以來深受慈濟人的真誠感動,發心加入每月捐款行列。[攝影者:周秀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