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聲嘶力竭仍傳法 妙音種子鍥而不捨

聲嘶力竭仍傳法 妙音種子鍥而不捨

E-mail 列印
距離8月21日正式演出不到一個月時間,7月23、24日連著兩天,來自各個社區共約二千多位入經藏菩薩,矢志努力,紛紛排除困難,積極參與臺中東大園區密集演練。人人以 結夏安居的心情,潛心參與兩日精進共修,為經藏演繹做最完善的努力,務必扣緊每個環節,期使動作、走位精準到位。

一早從六點開始,一直到晚上七點,各社區入經藏演繹者,以互換場地的方式,分頭進行長達十多個小時的集訓。除了最重要的模擬舞台,有效地展現多日來練習的成果外;各組妙 手、妙音還得各自帶開,至各個定點進行演練,強化肢體動作的落實;也透過法益的引領,收攝心念,更了解《法譬如水》經文內涵。其中種子志工承擔使命,更是馬不停蹄,為經藏 演繹付出最大心力,期能不辜負上人要大家入法的用心。

◎誓弘法音 使命必達

「一、二、三、四,手慢慢打開,眼睛往上看……」演繹過程中,妙音種子韓玉蓮發出近乎沙啞的聲音,數著節拍,不斷地調整大家手勢的位置、高度及方向,務必達到整齊劃一。從 臺北、花蓮集訓、首場演繹、到近兩個月來,社區緊鑼密鼓的演練,她總是一步一腳印,按部就班教導入經藏的志工與會眾,儘管身子疲憊,臉龐依舊是神采奕奕,法喜充滿。

「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玉蓮用上人的法語鞭策自己。面對來自四方的會眾、志工,她付出最大的關懷、愛心及更多的耐心與陪伴。她說:「他們就像一塊海綿, 你教他甚麼,他就吸收甚麼……」因為入經藏演繹者,有的從未接觸過慈濟;有的年事已高,肢體不太靈活,做起動作生澀、不順手,她另外找時間、地方加強訓練,來一個教一個, 來兩個教一對,無論參與人數多寡,總是來者不拒,一個動作教上十來遍也不以為苦。

尤其,玉蓮師姊是元極舞老師,對太極、氣功、舞蹈多有涉獵,當大家悠遊在肢體語言與優美的詞曲中,她也同時把拉筋疏脈、四肢伸展,力的剛、柔、美都融入妙音的動作裡,帶動 更多人透過經文檢視自己,啟發善念。讓入經藏菩薩除了運動手腳,身體得到健康,心靈也充滿法喜。

「……兩舌能造諸眾惡……兩舌能起諸爭端……」經文字字入耳,玉蓮不但弘法音也反觀自性,說道:「人與人之間,不要無中生有、撥弄是非,口業不造就不會得罪人。」數月來, 一場場《水懺》讀書會,一遍遍經藏演繹,讓法入身口意,宛如在耕耘自己的心地。

玉蓮表示,自己是山東人,個性較為急躁,以前總是耐不住性子,差點要脫口而出:「你怎麼都教不會?」深入經藏後,當無明火剛要起時,她馬上想到上人要大家入法的用心,就知 道要收口了。她說,背誦經文更瞭解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時時提醒自己凡事要慢、要有耐心,漸漸改變長久以來的習性。

◎以勤補拙 莫空過因緣

「有練習就一定要來!演練時手勢要出力,對身體也很好。」滿頭銀髮阿嬤郭阿敏笑容滿面,從入經藏以來演練、彩排從不缺席,參與妙音組,以勤補拙,一個禮拜練習六到七天,練 就一身手腳俐落,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人生難免老邁凋零,七十歲的她,把握當下,讓生命不留白;不但參加今年委員培訓,又適逢入經藏因緣,讓她喜上加喜,感覺自己很有福 報。

年輕時,因為先生嗜賭,入不敷出,為了養兒育女,阿敏師姊做加工撐起一家經濟。生活雖清苦,救人的功德款一繳二十年卻從不間斷。她說:「每個月的善款,都先存起來,怕被花 掉。」幾年前,兒女大了,終於可以卸下家庭重擔,將助人的心化為行動走入慈濟。

同往年一樣,今年2月,阿敏回花蓮靜思精舍,聽到上人開示:「人呀不嫌老,會做卡重要。(臺語)」沒有讀過書,識字不多,不會寫字的她,原本自卑的心態,當下得到鼓舞。回 來後,勇敢報名參加委員培訓,因緣俱足得以加入演繹行列,直呼「賺到了!」走進慈濟,結得善緣;入經藏增長智慧,永保一顆歡喜心,更成了她快樂的泉源。

「感恩上人讓我們入法,我們一定要使命必達。」從4月經藏演繹練習開始,不論是種子志工、入經藏演繹者,或是周邊護法菩薩,在各個地點動了起來,展現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 決心。儘管烈日炎炎,汗水濕了衣襟;儘管唱得口乾舌燥,手比得筋疲力竭,但一分傳法的熱誠,依然在每個人的身上,在整個東大園區蔓延。 .

圖左 : 7月23、24日連著兩天,來自各個社區共約二千多位入經藏菩薩,矢志努力,紛紛排除困難,積極參與臺中東大園區密集演練。[攝影者:陳永和]
圖右 : 滿頭銀髮郭阿敏笑容滿面,參與妙音組,以勤補拙,入經藏演練、彩排從不缺席。[攝影者:陳永和]

圖左 : 儘管烈日炎炎,汗水濕了衣襟;儘管唱得口乾舌燥,手比得筋疲力竭,但一分傳法的熱誠,依然在每個人的身上,在整個東大園區蔓延。[攝影者:陳永和]
圖右 : 佛堂內,入經藏演繹者也透過法益的引領,收攝心念,更了解《法譬如水》經文內涵。[攝影者:陳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