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海外實業家參訪志業體 體會付出的快樂

海外實業家參訪志業體 體會付出的快樂

E-mail 列印
全球實業家四月份靜思生活營今天(4/16)開營,海外七國八地二百二十位實業家,匯聚台北,充實心靈資糧。第一天的行程是參訪慈濟的志業體,包括台北慈院、內湖環保站、人文志業中心,以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及八大法印的精神理念;第二天就要回到心靈故鄉與台灣二百一十八位實業家會合共同學習。期許將營隊所見所聞,所得愛的感動與善的種子帶回國,帶起更多善的循環。

實業家們在志工陪伴下,來到台北內湖環保站體驗回收分類,在做中感受惜福愛物、守護大地的心意。[攝影者:成鎮宇]
全球實業家四月份靜思生活營今天(4/16)開營,海外七國八地二百二十位實業家,暫放下事業與家庭,匯聚台北,充實心靈資糧,第一天將參訪慈濟的志業體,台北慈院、內湖 環保站、人文志業中心,以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及八大法印的精神理念,第二天就要回到心靈故鄉與台灣二百一十八位實業家會合共同學習。期許將營隊所見所聞,所得愛的感動與善的 種子帶回國,帶起更多善的循環。

◎守護生命與愛的醫院

第一天精進課程二百二十位海外學員,第一站就來到台北慈院,認識守護生命與愛的慈濟醫療人文。

台北慈濟醫院將滿五周年,徐副院長榮源歡喜迎接學員回家,分享守護生命的喜悅。在醫院裡進行的「生命圓舞曲」課程,林靜宥師姊用一個個小故事,分享自己進入慈濟後的轉變, 從一個用手提菜籃的平凡家庭主婦,發揮良能變成一雙助人的手,讓生命發光發熱。

洪壽忠是頂新集團員工,他是公司推動慈濟人文的種子之一。在課後,他分享自己的體悟,自從他調整教育子女的態度,改用鼓勵取代責罵,真的讓親子關係更和樂了。

學員陳鴻模是美國的實業家,受這幾年金融風暴的影響,生意走下坡的他,轉換心念,反而有多餘的時間來做慈濟。參訪慈濟醫院,了解醫院堅固耐震的建築設施,更體會慈院特有的 志工人文,感受醫病一家親的氛圍,令他感動不已。

◎疼惜大地守護心靈的環保站

第二站學員前往內湖環保站,環保志工陳阿桃師姊分享「心靈桃花源」課程,回首過去曾經沉迷在大家樂簽賭的迷思。 她笑說,加入慈濟後也是在玩「大家樂」,踏踏實實地付出,讓自己及周圍的人都快樂。體會「真正的富有,不是有多少錢,而是內在的快樂風光;真正的幸福,就在於身行好事。」

接著是學員最期待的環保實做體驗課程,除了學習資源回收的分類方法外,也親眼見證到志工疼惜地球及物資的用心。寶特瓶回收再製成毛毯等產品、塑膠袋分類、紙類分類、拆解錄 音帶等,一一用心學習,要用在生活中,並帶回國去推動。

頂新集團員工楊春福認真學習塑膠袋的分類方法,環保志工解說學習塑膠袋的分類:「撕的時候有波浪的為PE材質,撕的時候為直線的是PP材質。」「將有花的部分剪掉,純白、 乾淨的要另外分類。」

看著一包包塑膠袋,志工不惜繁瑣,要將資源回收再利用。學員楊春福體悟,分類回收可減少石油及資源浪費,他表示:「回家要回收塑膠袋,對愛護地球及有限的資源盡一份心力, 從學習做環保小尖兵應具備的知識努力起。」

同樣來自頂新集團的人資處處長趙麗燕表示,因為公司有PE、PC模製造廠,來到這裡參訪後了解到後續回收問題。也知道寶特瓶可做成毛毯、圍巾,更在收到志工貼心致贈的禦寒 圍巾,溫暖在心,期許要將大陸環保觀念帶回公司,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在這裡,學員透過環保實做,體會愛護地球的歡喜心,只要用心分類瓶罐,垃圾也能變黃金;並親身感受寶特瓶毛毯在細緻的柔軟中,所透出融合環保、科技、關懷與大愛的用心,餐 與的學員無不感動。

◎沒有手術檯的醫院──大愛台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是今天的第三站,「芳草碧連天」的主角魏杏娟,用自己的親身故事來與學員分享,她感恩地說:「父母雖無留財給孩子,但是留德給孩子。」成就她捐贈目前人文 志業中心用地的好因緣。「不求財富增值,但是生命要增值。」是她入慈濟後深深的體悟,也用這一句話來與學員分享。

菲律賓實業家黃蔡清美,來自嚴謹家教的家庭,體會量大福就大,有能力時就要回饋社會。認識慈濟後,她更是捨得與大家結好緣,開花店時布施鮮花,莊嚴靜思堂會所。全心做慈濟 後,在這次菲律賓凱薩娜風災,感恩家人一切都平安之餘,也體會受災災民最需要的就是食物,在女婿贊助下,她送麵包給災民,因此菲律賓慈濟人都稱呼她「麵包師姊」。

大愛新聞主播倪銘鈞師兄在「大愛清流繞全球」的課程中,分享一個好的媒體,對家庭及對社會的影響。不同於一般商業媒體,大愛台堅持真、善、美的報導方向,有觀眾因看大愛台 憂鬱症穩定、有人省思要孝順父母,還有幫助瀕臨破碎的家庭重新複合。倪銘鈞師兄肯定大愛台讓社會祥和的貢獻,每天都在發揮救人的功能,就如「一間沒有手術檯的醫院。」

大愛人物誌主角慈濟志工張溪福及陳瓊如夫妻,用自己的親身故事來分享:陳溪福曾是一個憂鬱症患者,在太太不放棄、用愛及耐心照顧下痊癒了。瓊如師姊並分享她做環保的經驗: 1998年時,台北環保局招考儲備人員,做環保志工作出心得的自己,決定去報考,也順利考取;之後與師兄以感恩的心,將這份「多出來」的薪水,每個月捐出三萬,贊助傳播清 流的大愛台。因為知足,她笑著說:「每個月將三萬元『掃』到慈濟。」

從事旅遊業的印尼實業家郭庭彰表示,在慈濟志工分享「好好利用有生之日做善事、做好事」、「有錢可以買到時鐘,買不到最後一秒鐘」的觀念,給了他一些省思。認同慈濟是因為 可以幫助全世界的苦難人,他說:「如果我有一筆錢我要捐給慈濟,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越南實業家張明堯,原本即是慈濟會員,從台中搬到越南做生意後,有機緣在2007年參加義診,讓他深深感動,開始投入慈濟活動。他很感恩這次回到台灣參加活動,孩子能幫忙 照顧生意,並分享同行的朋友,因為參加這次營隊而感動,想捐一百萬圓滿榮董;而他也考慮今年要為三個孩子捐榮董,以延續父母一直以來「為善最樂」的心念,故表示:「現在自 己有一點能力,就要把它捐出來。」

◎找回快樂,讓生命展翅高飛

今天最後一堂課「讓生命展翅高飛」課程,馬六甲分會暨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師兄,分享過去自己經營企業的經驗,許多企業家因為腦海中只想著如何賺錢的方法,久了成為沒有 哭笑能力、臉上表情始終如一的「統一面」,忘了什麼是快樂的感覺,甚至連找回快樂的方向都錯。他說:「其實快樂必須往內心尋求,而不是在五光十色裡尋尋覓覓。」

透過許多生命故事,他娓娓道出如何在慈濟裡找回快樂,讓自己的生命展翅高飛;幽默風趣的他,讓現場實業家們笑聲連連,他也勉勵在座的每一位,不單是捐錢學做好事,更要把握 因緣親身付出,學習好好做人。

來自大陸頂新集團的陳瑞蒼總經理,七年前赴大陸拓展業務,才開始參與慈濟活動。1986年即加入慈濟會員捐善款,多年來常自問為何無法走出來做志工,直到2004年與北京 慈濟志工一起赴河北省的偏遠小鎮發放,由於目的地交通不便,除搭乘火車外,尚須徒步行走一段不短的路程,除了志工克服困難的精神讓他留下深刻印象外,當次發放也讓他體會雙 手付出的歡喜。

陳瑞蒼表示,參加慈濟活動讓他心中充滿法喜,也體悟《靜思語》:「做中學,學中覺」,多做一分,愛又多了一分,透過「做」,讓他開發心靈愛的能量。他也期待透過參加生活 營,能為心中大愛再充電,讓自己的生命不只「增值」更要「增質」。

期許透過營隊課程,讓慈濟美善的人文深植人心,更期許透過實業家實地參訪了解,將慈濟大愛理念,帶回每個家,為淨化人心而努力。

圖左 : 二百二十位海外學員,第一站就來到台北慈院,認識守護生命與愛的慈濟醫療人文。[攝影者:楊福龍]
圖右 : 大愛人物誌主角─張溪福師兄(右一)及陳瓊如師姊(中)夫妻倆,用自己的親身故事來分享。[攝影者:楊福龍]
圖 : 今天最後一堂課「讓生命展翅高飛」課程,馬六甲分會暨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師兄的分享。[攝影者: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