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教官受培訓 盼推慈濟人文進校園

教官受培訓 盼推慈濟人文進校園

E-mail 列印
8月28日,「南瑪都」颱風來臨的前夕,起了個大清早的太陽,早已將柔和的光茫遍灑在綠草如茵的慈濟中壢園區,清風徐徐下,有了淡淡的秋意。不到七點,園區已湧進一百六十 位身著灰上衣、白長褲的師兄、師姊,他們前來參與社區見習志工的研習課程;今天的課程的主題是「教育──守護希望的盤石」。

課程中播放《人間菩提──教育是社會的希望》影片,內容是慈濟技術學院的畢業典禮,只見莊嚴的殿堂裡,學生秩序井然,有禮有節。師長們以歌曲〈叮嚀〉祝福畢業生,畢業生則 以〈立願〉和〈感恩〉兩首歌,來感恩師長,還看到了親子溫馨擁抱的畫面,接下來懿德媽媽、慈誠爸爸,就跟他們一起互動〈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愛」,讓他們安心進入了 社會,走向正確的人生方向。如此溫馨感人的畢業典禮,只有在慈濟學校才看得的。

看完影片,曾經是兒童精進班的班主任,個兒嬌小、頭髮斑白、年過七十的張珊瑚師姊用自己做的簡報,和大家分享「教育──守護希望的盤石」。

一張張簡明扼要的簡報,說明「慈濟教育完全化」從托嬰中心、幼兒園、小學……到研究所等,慈濟辦校的宗旨是富有慈濟人文的精神教育,這就得讓孩子們接受生活管理,進而達到 不必人管,即會自我管理的自愛目標,教育不求量,但求質。希望來到學校就讀的每一位孩子,都是未來希望的種子;最重要的是「教之以理,育之以德」。

「慈誠懿德會」是慈濟教育的特色,也是教育史上史無前例的創舉,慈誠懿德肩負的是身體力行,以身做則的典範,在外的行為舉止,及內在的涵養氣質,皆為教育。

社區教育有「快樂兒童成長班」、「親子成長班」、「慈少班」……教育推廣環環相扣,節節相通,張珊瑚在分享中,還不時提到帶孫子的樂趣與甘苦,引得哄堂大笑。

在中央大學當教官的楊汝誠表示,看到慈濟用愛與關懹服務社會、淨化人心,哪裡有災難,哪裡就可以看到慈濟人,深受感動的他,主動前來上見習志工課。他還說,慈濟人付出無所 求,讓整個社會充滿希望。他也要透過慈濟的學習,服務社會,使生命更有價值。

中央大學是以科學教育為主軸,作為教官的他,更希望慈濟的品德教育、生命教育、環保教育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讓學生學到更寬廣、更深入的人文特質。

課程最後,大家以虔誠的心祈禱「南瑪都」颱風帶來適量的雨水,不要帶來災難,讓地球平平安安、無災無難。

圖左 : 見習志工們依序進入佛堂準備上課。[攝影者:羅兆亭]
圖右 : 志工用心的做筆記。[攝影者:羅兆亭]

圖左 : 知心相契與資深志工互動。[攝影者:羅兆亭]
圖右 : 見習志工們表演手語。[攝影者:羅兆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