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三歲兒子有個願 回臺灣見上人

三歲兒子有個願 回臺灣見上人

E-mail 列印
「爸爸,我要去臺灣。我要去見師公上人。爸爸若你要去見上人,要吃素也要學手語。」馬來西亞內科醫師陳成亨三歲的兒子,尚在牙牙學語之際,卻對他說出這樣一句話,驚訝之餘 也讓他趕緊報名參加2011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

◎醫療與慈善結合 另一種專長付出

十五年前,陳成亨在醫學院念書的時候,對人生有很多疑惑,恰巧有一位同學送給他一本《靜思語》,內容讓他很震撼。證嚴上人所說的話都很有道理,從中他找到如何做人的答案。

因為工作忙碌的因素,這分感動也漸漸從腦海中淡忘;直到2006年,突然覺得生命不應該只是工作、睡覺而已,夫妻倆想要做慈善工作。有了這樣的念頭,第一個想到的團體就是 慈濟,於是他主動前往住家附近的慈濟靜思書軒,留下名字與連絡電話,但是沒有進一步的聯絡訊息。

幾個月後,一位從事藥物工作的慈濟志工,經過他開業的診所,看見小兒科診所很不一樣,門口貼了很多關懷孤兒院的照片,好奇地走入診所內請問他:「有沒有興趣做慈善?」李醫 師很開心地回答:「有啊,我一直在尋找,但是一直沒有聯絡上。」

經過慈濟志工搭起了線,陳成亨開始投入人醫會的義診服務。一段時間後,他覺得沒有發揮自己的專長,心中又有些猶豫。人醫會義診服務的民眾,多是較為年長的病患,讓從事小兒 專科的陳成亨,覺得與所學不相同,常有使不上力之感,漸漸有點悶悶不樂,只把做善事當作是一份工作。

個性較活潑的陳醫師,喜歡接觸不同事物,總是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他鼓勵太太加入慈濟,自己也陪太太同參與社區訪視關懷。一次又一次的付出,他終於找到真正的歸屬感,他發 現,除了醫療工作之外,還可以做很多事幫助更多人,心境轉變了,所看到的都是充滿快樂。

◎發願培訓 回臺接受上人祝福

為了孩子,他和太太特地飛到美國,參加教育課程,也讓孩子接觸許多不同的事務,用盡各種方法培育孩子,果不其然,孩子真的變得很聰明,什麼語言都會,而且也很會讀書。

後來,陳醫師發覺人格養成更為重要,於是他改變作法,常常帶著孩子參加慈濟活動,耳濡目染下孩子會口說好話,喜歡唱慈濟歌,還會比手語。每次看大愛電視《人間菩提》節目, 孩子就乖乖地坐在一旁,久了之後,孩子就想去臺灣見上人。

參與國際慈濟人醫會五年的時間,期間陸續有人問陳醫師要不要回臺灣,他總是說:「很忙,沒有空,還有其他課程要參加。」每次藉口都不一樣。今年因為三歲兒子一句「想要回臺 灣見上人」,促成此次參與人醫年會的因緣。

「愛」與「關懷」真的發揮很大的力量。日本海嘯過後,慈濟人克服困難到去救災,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力量,讓陳成亨醫師很感動;捐贈大體的風氣,雖然受舊觀念的影響推廣不易, 但他發現有了愛與關懷,可以溶解寒冷的心。未來,他將這些感動,運用在做人處事中:「哪怕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他也發願,下次回來要以培訓慈誠的身分,接受上人的祝 福。
圖 : 陳成亨(右二)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後,孩子隨著看大愛電視《人間菩提》節目,而認得師公上人。也因為孩子童言童語的鼓勵,陳成亨決定回台參加人醫年會。[攝影者:陳李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