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每當師兄、師姊對他讚歎,他慚愧表示自己絕非最好,只是深知佛典浩瀚的法益,是一帖心靈良藥而歡喜與大眾分享。
共修中師兄提出「悟達國師造懺的故事,一般人覺得如神話,其給我們什麼啟示?」他稍做解釋,悟達國師十世的福澤還抵不過業力,而膝蓋生了人面瘡痛苦;遊學僧的悟達幫助病僧 而種善因,遇其三昧法水濯可癒的善緣。他以身邊的事理作分享,上人慈悲建醫院,成立醫療志工,廣邀天下善士種善因,不僅修德根,更能將過去的惡緣轉良善緣。
他說:「自己是帶著改往並修來的歡喜與大家結緣,並以佛學三要『聞思修』常勉自己,讀書會廣邀里民數相集會,人數從二十多位,至今九十多人參與,相信時間累積智慧,人人慧 命永存。」
潘癸舟把握因緣,當眾誠心懺悔過往,在一九九二年,他的父親往生而有機會讀《地藏經》,看到「地獄名號」其數無限而心生恐懼,過去交際應酬吃盡山珍海味,一點同情心都沒 有,為了口欲望造了很多業,隨著書中事理慢慢往後看,漸進了解所造的業有救了!這時他開始讀經書。
一九九九年開始茹素,吃第一道素食時感覺平淡無味,他捫心自問「真的有辦法繼續茹素嗎?」一陣思緒掠過心頭,但覺得吃的很安心;日後,有朋友邀約吃好料都會婉拒,剛開始會 為了一頓飯,讓朋友誤會他經濟有危機或不近人情世故、一頓飯都請不起等等。消息很快在建築業界傳開,他說:「當時不做解釋但心意堅定,應酬少但生意並沒少,因此將這些時間 用在讀經書與陪伴家人。」
時日已過十二年,只知過去為口欲之足造業有救,飽覽經書與茹素只能自利,但沒有法門去力行,透過朋友接引而進入慈濟,發覺這正是找尋多年的利他道場,二OO五年受證後,他 改變事業的經營方式,把作息時間做大幅度的調整,讓自己每天都有時間做慈濟,也因此從付出而得到無限的法喜。
家中有七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么,過去會邀約家族到海產地吃活撈的海鮮,自從茹素後,家族聯誼他卻常被遺忘通知,走入慈濟後他多一份善解,知道因為行菩薩道需要被考驗, 人言冷語都無法動搖他,他表示:「自己深信佛典,所以不需為信念的改變內心受煎熬,一切隨緣善解即自在。」
曾經許多人問他,怎麼可以放心事業,他不經思索的回覆「配合的廠商大都知道我是慈濟志工,朋友相處首重信義,商場買賣講公平,分工合作恰好處,時間用毅力安排,萬難用智慧 排除,一即一切皆圓滿。」做人處事無需絲毫虛為或隱瞞,言出必行久而久之在朋友相處間,就會有良善的平衡點。
現今全家是慈濟人,都持素齋也一同入經藏,同修師姊林蕙雯承擔活動組,整天忙裡忙外卻法喜充滿。大兒子潘彥同不捨年長的師姑、師伯在成果展被刷下來,平時演練中會協助種子 老師關懷大家,使得團隊能更完美呈現。女兒每天投竹筒發好願,竹筒滿滿、愛心洋溢全家和諧又安康。
圖左 : 林雲娥師姊捐贈自家已不使用的鋼鐵,潘癸舟(右)師兄把它拆除回福音環保站使用。[攝影者:彭東整]
圖右 : 潘癸舟師兄在台中志業園區,參加經藏演繹的彩排。[攝影者:白振弘]
圖 : 潘癸舟師兄在台中慈院旁小巨蛋,參與經藏演繹演出前最後一次彩排。[攝影者:郭適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