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0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見習志工研習 從「慈善」中看見人性之美

見習志工研習 從「慈善」中看見人性之美

E-mail 列印
本年度(2010年)見習志工研習,今天(4/25)在台北慈院國議廳,進行第二次的課程,主題是「慈善」,共有一百一十五位學員和三十位師兄師姊陪伴參與。由林秀鳳師姊分享「認識慈濟之美──深耕社區」、楊茹芸師姊分享「慈善國際化──慈濟緣起到遍及國際」、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簡介等豐富內容。

共有一百一十五位學員和三十位師兄師姊陪伴參與。[攝影者:安劍強]
本年度(2010年)見習志工研習,今天(4/25)在台北慈院國議廳,進行第二次的課程,主題是「慈善」。由林秀鳳師姊分享「認識慈濟之美──深耕社區」、楊茹芸師姊分 享「慈善國際化──慈濟緣起到遍及國際」、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簡介等豐富內容。共有一百一十五位學員和三十位師兄師姊陪伴參與。

繼第一次課程(4/11)的相見歡,學員們了解慈濟人問訊、佛堂儀規、十戒、食衣住行坐臥的學佛行儀,透過課程回顧片,再次溫習,同時進入「慈善」的主題。慈善是慈濟志業 的根基,而訪視是走入案家,看到人間疾苦進而伸援,體會人生形貌而有所悟。

◎貧中之富 好典範

林秀鳳師姊投入訪視多年,個案從過去以資助物品為主,到現在心靈關懷和精神支持,對每一照顧戶的家庭狀況和面臨的困境,慈濟人都很用心地幫助,希望能讓他們脫離苦難。對於 身心障礙或是洗腎的照顧戶,仍把握因緣做資源回收,讓林秀鳳師姊感恩又感動人性之美。

例如八十幾歲的余鏡奶奶,年輕時自越南遷居台灣,如今只剩余奶奶獨居一人,生活相當節儉。但是無論是「921地震」、南亞海嘯等捐款,余奶奶寧願省下冰箱維修的錢,總是想 到身陷苦難的人。從奶奶的身上,看到慈悲、勤儉和大愛,是貧中之富的最佳典範。

慈濟人除了時時探望她,叮嚀食衣住行事項、注意身體健康,並安置適當的簡單傢俱。由於奶奶行動不便,林秀鳳師姊還帶著她到台北慈院參訪,讓奶奶心情很開心。

學員武松美分享,十多年前因重度肢障的長輩住進安養院,探望期間,時常有慈濟人關懷院友,帶來很多歡笑。當時她就希望退休後,要加入志工的行列。如今放下生意,要將退休生 活投入利益人群的事。

◎培養慈善基因

四十四年來,慈濟的腳步沒有停歇,從台灣遍及國際。當「921地震」發生後,曾經有十幾個接受慈濟救助的國家,主動前來台灣援助。楊茹芸師姊分享「慈善國際化──慈濟緣起 到遍及國際」中,提及證嚴上人的大愛精神是從社區做起,啟發人人的善心循環,才有祥和的社會。

與楊茹芸師姊同行前來分享的胡肅正師兄,是參與今年萬華區見習的學員,與在場學員見證他的體會。這幾年社區發生數起火災、氣爆等意外,即使他看到志工付出的腳步從未停止, 仍聽過楊茹芸師姊說「慈濟人做的不夠!」給了他很大的震撼,原本徘徊的心,決定加入見習志工的行列,希望多聚集大家的愛心,讓災難減少,人心平安。學員以熱烈掌聲回應,一 份善循環已開始啟動。

學員高慎重分享,十多年前因住處淹水至一層樓的高度,橡皮艇每天帶來慈濟人準備的熱食,讓處在困境的居民,不用擔心溫飽的問題,當下發願退休後要加入志工行列。雖是多年的 事了,高慎重的心情仍是相當激動!如今如願參加見習志工,以回饋的心學習付出。

學員蘇敬家分享,到環保站做環保的時候,看到年長的志工風雨無阻,每天持續不斷做資源回收,很敬佩他們的精神!就像是那輛載運回收物的舊車,為愛護大地仍啟動著引擎運作。 年輕的蘇敬家希望在有能力、體力的時候,為社會付出,參加見習是做對的事,在團體中成長茁壯。

遠親不如近鄰,人與人之間結好緣,相互幫助,讓社區都是好鄰居,才有祥和的社會。影片「上人開示」中,說明人們深受後天所處時代與環境的影響,遠遠超過天生的遺傳,所以要 培養慈善基因,感恩別人就是美化自己。

在慈濟歌選「慈濟人」、「慈悲的心路」唱誦聲中,結束今天的課程。最後,以照片的回顧,讓學員們緬懷上星期往生的徐潤蓮師姊,一張張、一幕慕都是慈濟人的足跡,見證她此生 無私付出的精神,令人感佩!也讓在場學員更親處彼此共同的心念與願景,透過動態和靜態的活動參與,認識慈濟真善美。

圖左 : 楊茹芸師姊分享「慈善國際化──慈濟緣起到遍及國際」中,提及證嚴上人的大愛精神是從社區做起,啟發人人的善心循環,才有祥和的社會。[攝影者:安劍強]
圖右 : 胡肅正師兄參與今年萬華區見習課程,希望多聚集大家的愛心,讓災難減少,人心平安。[攝影者:安劍強]

圖左 : 學員武松美分享,十多年前就希望退休後,要加入志工的行列。如今放下生意,要將退休生活投入利益人群的事。[攝影者:安劍強]
圖右 : 學員蘇敬家到環保站做環保,看到年長的志工風雨無阻,每天持續做資源回收,他希望在有能力、體力的時候,為社會付出。[攝影者:安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