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三年五次義診 帶動斯國志工付出

三年五次義診 帶動斯國志工付出

E-mail 列印
新加坡慈濟人自2004年南亞大海嘯救援斯里蘭卡後,對斯國的關懷,六年來沒有間斷。思及當地醫療資源匱乏,從2009年8月開始,新加坡分會每年固定前往斯國舉辦大型義 診。2011年10月14日至16日,是義診團隊在當地舉辦的第五次大型義診,地點選於西部省(Western Province)卡魯塔拉縣(Kalutara)的班達 拉伽瑪區域醫院舉行。一百四十名新加坡醫護人員及志工,與十名馬來西亞慈濟人,加上一百零三位斯里蘭卡志工,利用週末假期及年假,共同為義診活動出一份力,持續為蘭卡貧病 患者解除病苦。

◎高齡前病患 重逢如親人

延續今年3月的第四次義診因緣,醫護團隊再度來到班達拉伽瑪區域醫院舉辦義診,有了上一次的義診經驗,志工們對環境相當熟悉,工作流程也就特別順暢,舉凡拉電線、安裝儀 器、設置手術室和診療室,就連地板、墻壁、窗戶也要用消毒水清洗過。

闊別七個月,平靜的小鎮再見到藍天白雲的身影,等待許久的居民們滿心歡喜。上次前來動過白內障手術的高齡阿嬤阿拉哈可溫(Alahakoon),知道慈濟醫療團隊又來了, 特別在義診第一天的早晨就專程來探望志工。

阿嬤表示,動手術後眼睛就恢復視力,看得很清楚。「一直以來我都在等機會表達我的謝意,所以今天專程來答謝你們。」熱情的阿嬤和衆人一一擁抱,還唱了一大段的頌詞,爲大家 祈福,讓大家覺得好溫馨。

◎本地手術不易 義診補不足

斯里蘭卡雖然擁有不錯的醫療服務網,居民到醫院看診免費,不過在醫療設施方面,卻是落後匱乏,生病的居民,特別是需要動手術的病患,有時一等要數年才有治療機會。

卡魯塔拉縣衛生局副局長伊薩(Dr. Issac Rathnaike)表示,在縣內共有兩所基地醫院及二十二所有如班達拉伽瑪區域醫院規模大小的區域醫院。班達拉伽瑪區 域醫院附近人口衆多,平均要照顧約十五萬名居民的健康,然而能提供的醫療服務有限,只有急診部門、一般內科及牙科服務。

「比較嚴重的病患都要送到大醫院,而且醫院提供的資源有限,很多醫療服務還是需要付費。如火燒傷或外科腫瘤的患者,若他們要做進一步的手術,到公立大醫院排隊的名單很長, 有的等待好幾年都還沒消息;而私人醫院的費用太高,窮人是付不起的。慈濟的義診爲這些病人們提供即時的手術,真的是太好了。」伊薩副局長表示。

來自可倫坡的杰亞瓦德納(Kapila Jayawandana),右邊肩上長了個大腫瘤。身材壯碩的他,儘管穿上寬鬆的衣服來掩飾,肩膀上仍是清楚可見明顯的隆起物,就 像是小山一樣,也因為外觀的特殊,讓杰亞瓦德納一直覺得很自卑。

擔心手術的危險,也因爲醫院動手術的等候名單很長,時間總是安排不到,就這樣一年拖過一年,腫瘤也越來越大。

「這個腫瘤將近有六年了,起初是小小的,不知爲何就變大了,雖然不會疼痛也沒有什麽大礙,但頂著個大腫瘤在肩膀上,總是讓人不安,也覺得很不好看。」杰亞瓦德納說。

經過身體檢查後,黃金國醫師(Dr Vincent Ng)爲杰亞瓦德納動手術。因為腫瘤很大,讓手術耗時耗力,將近兩個小時後,重達三公斤的腫瘤終於被切除。出了手術 室,一直陪伴杰亞瓦德納的太太及兒子,看到他手術成功、平安,心頭如釋重負,開心地笑了。

肩膀變平坦了,杰亞瓦德納也很歡喜:「手術很成功,沒有痛也覺得很安心。醫護人員都很慈悲,好感謝有這個機會,讓新加坡的大醫王爲我開刀。」他充滿謝意地說。已經是慈濟志 工的杰亞瓦德納,也發願要繼續付出,就像慈濟幫他一樣,他也要幫助他人。

◎用愛治心傷 光明在望

求診病患絡繹不絕,雙目失明的桑雅(Sandya Priyadarshani)這天獨自摸索到義診現場,尋找重見光明的希望。

十二年前一場嚴重的家庭紛爭,桑雅雙眼被酒醉的先生潑漒水(硫酸),導致受傷而失明。雖然不斷求醫,也歷經二十次手術,桑雅的眼睛最終還是被宣判永遠失明。個性堅强的桑雅 心中雖然痛苦,卻一直沒有放棄恢復光明的機會。

日前聽聞新加坡醫療團隊的義診,桑雅心中再次看到曙光。經眼科醫生仔細地爲她檢驗後發現,桑雅要恢復視覺是不可能的事。過後,桑雅來到外科診斷疝氣,但因患有糖尿病加高血 壓,不適合在義診現場動手術。最後,桑雅的牙齒有狀况,前往牙醫部門,卻因爲牙齒表面太過平直,而不能補牙。

逗留了一個早上,桑雅都無法接受醫生的治療,但是臉上的表情依舊燦爛。桑雅說,來到這里,志工對她很好,擔心她眼睛失明會跌倒,時時扶持照顧著她,讓她不孤單,感覺好溫 暖,她的心靈已經得到最好的治療。

◎帶動醫療人文 啓發本土力量

2004年底慈濟和斯里蘭卡因南亞大海嘯而結緣,慈善的脚步從沒有停歇。儘管南亞海嘯的重建計劃結束,因爲地緣的關係,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毅然承擔起在斯里蘭卡推動志 業的重擔,這些年來,想方設法就是要將志業深耕。

執行長劉濟雨認為,斯里蘭卡的濟貧機會多,但是啟發當地志工的機會不多,單靠訪視個案帶動出來的志工有限,實是緩不濟急。而大型義診的持續進行,正好可以填補居民對醫療資 源的大量需求。他說:「斯里蘭卡醫療設施落後,醫療需求很大。義診的持續,吸引了當地政府及居民的關注,也讓大家知道慈濟自海嘯後仍留守當地關懷弱勢。而看到醫院這麽熱 鬧,居民會好奇到底是什麽活動在這里舉行,慢慢從觀望就走進來幫忙。」

2011年3月,慈濟首次來到班達拉伽瑪區域醫院舉辦義診時,西部省份衛生局西瓦局長(Dr. Amal Harsha De Silva)對慈濟還不太認識,懷抱著「有 待評估」的態度。然而在參觀義診全場後,他一掃疑慮及擔憂,深受感動,並在義診第二天又帶著家人前來探視,給予慈濟高度讚賞及支持。同年9月,局長一行人到臺灣參加慈濟人 醫會年會後,更深入了解慈濟的理念,將慈濟的醫療人文在斯里蘭卡帶動。

局長說:「我非常謝謝慈濟志工所做的一切,因爲慈濟啓發了本地人要行善付出的愛心。我們的醫護人員也會從中學到,要更有愛心來對待病人。」

義診活動在16日下午圓滿結束,外科、眼科(白內障)、牙科及內科,合計共嘉惠了二千七百二十六名病人。醫護人員也發現當地有許多近視或老花眼的民衆,因爲沒錢佩戴眼鏡, 連看報紙都有困難,終身霧茫茫的過日子,這次還特別在正式義診日的前兩個禮拜,加上了驗光科目,爲五百零三名民衆配眼鏡。

回顧慈濟在斯里蘭卡三年內五次義診,共爲逾萬名居民看診,義診地點也從中部的拉納普拉縣(Ratnapura)逐漸往可倫坡北移。交通的方便性,讓本土志工人數劇增。在此 義診中,兩天半內共有近兩百人次本土志工協力投入。新馬及斯里蘭卡志工,大家不分彼此,共同爲貧病居民的身心健康一起努力,提供最專業的醫療及最真誠的關懷。

圖左 : 由於蘭卡醫療設施落後匱乏,特別是需要動手術的病患,有時一等要數年才有治療機會,慈濟的義診服務猶如及時雨,幫助他們解除病苦。[攝影者:陳碧慧]
圖右 : 新馬醫護團隊結合蘭卡本土志工,再度來到班達拉伽瑪區域醫院舉辦義診,在兩天半的義診活動中爲二千七百二十六名貧病患者解除病苦。[攝影者:潘寶通]

圖左 : 3月的義診中,前來動過白內障手術的高齡阿嬤阿拉哈可溫(Alahakoon),知道慈濟醫療團隊又來了,在義診第一天就專程來探望志工表達謝意,讓大家覺得好溫馨。[攝影者:陳碧慧]
圖右 : 來自可倫坡的杰亞瓦德納(Kapila Jayawandana),右邊肩上長了個大腫瘤。醫師花費將近兩個小時,才將重達三公斤的腫瘤切除。他發願要繼續付出,學習慈濟助人的精神,把這份愛延續出去。[攝影者:李炎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