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起懺悔正人生 入經藏續佛緣

起懺悔正人生 入經藏續佛緣

E-mail 列印
歲末將近,臺南區慈濟人正緊鑼密鼓地為迎接歲末祝福準備。每星期五晚上,靜思堂的B2大講堂,匯聚了來自十二個和氣組隊的師兄們經藏彩排。

彩排前,東二組的呂銘振師兄與大家法益分享:「三業十善造福田,十善是為人的根本。」呂銘振勸大家要素食護生,他說:「護生就是不殺生。」素食二十幾年他,精神抖擻,說話 鏗鏘有力,讓大家見證他「吃素真『健康』」。

入經藏滌心垢 突破人生關卡

市中和氣的洪順發師兄,在眾人面前發露自己不堪回首的「半段人生」。 在兄弟姊妹眾多的家庭裏,順發師兄年紀最小,又是小老婆所生,他說:「我是成為庶生子,家庭人口嘈雜,從小就是在被打罵的家庭教育下成長。小時候父親因案進了牢籠,所謂 『上樑不正下樑歪』,成長在不正常的環境,十六歲便離家混幫派,對家庭,道德倫理認知不足,更遑論作事會顧道德。」

「當兵後,我做過建築工地主任、大家樂組頭、賭博性電動玩具……」洪順發自嘲不務正業,沒有正常生活,把身體搞出問題時才39歲。那一年他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醫生宣佈 他罹患急性腎衰竭,並引發高血壓,不久又腦中風傷到眼睛,成了重度殘障的視殘疾人。

「像我這樣的人,竟然還能進來慈濟,上人還要收我。」洪順發今年還參加入經藏。懺悔以前做組頭叫人家簽大家樂,經營電動玩具店引誘很多人傾家蕩產、家庭破裂。他說:「每次 唱誦《慈悲三昧水懺》經文時,總會想起不堪的過去──家庭沒了,無妻無子是自己積惡因惡緣的惡報。現在孤家寡人的人生,感恩還能峰迴路轉,還能聽經聞法,走上另一段懺盡心 靈汙垢的慈濟路。」

安平連絡處成立以後,順發師兄常去參加共修,聆聽上人講法華經和開示,最讓他受用的靜思語「前腳走、後腳放」。洪順發說:「心已平靜無有罣礙,心頭記住上人在《法譬如 水》」中一段話,「業力現前時,以一分的智慧去善解,用感恩心去思考;否則業障來時,無明起業障不但不能除掉,又再加重自身無明。」現在的他,專心做志工,有了慈濟的法親 陪伴,入經藏已讓他改往修來心更安。

入經藏續法緣 齋戒安心更護生

聆聽法益分享後,經藏種子開始分隊彩排。除了大講堂內的彩排聲,講堂外的大愛階梯,由仁德、永康、歸仁及大橋和氣的團隊師兄們,正在演練法船隊形。

妙音、妙手人員手比著手語動作,唱誦著:「願,永離怨憎不殺生、救生護生不殺生;願,生生世世持齋戒、不聞哀嚎宰殺聲……」

人人隨著樂音心口一致,融入在清涼的懺悔氛圍中。團隊中,一位動作純熟身形融入在法音意境,手勢動作、腳步定位沉穩的師兄,聽到旁邊的隊友稱讚他。 「您很用心哦!」

卻聽他靦腆地回答:「我才來彩排三次,我是『大愛媽媽』的先生,是半路參加的。」這位來自大橋的施旺政,因兩個孩子參加社區親子成長班,被慈濟的教育理念感動而鼓勵太太陳 碧蘭參加大愛媽媽。

陳碧蘭參加大愛媽媽活動得知訊息告知他,「今年歲末祝福參加入經藏比給上人看」。旺政高興地與四位社區大愛媽媽的「先生」,一起報名,同進同出地參加經藏彩排。

「我每天下班休息時,就打開電腦練習,背起來然後再吸收;自己參加入經藏後,從唱誦經文中,讓我再連結荒廢一段時間的佛法經義……」

未婚前就素食的他,如今孩子已上高一,施旺政說:「算一算,自己素食近十八年了。回想當年上班時,每天中午便當一打開,上面常鋪著排骨,想換個口味。剛好有宗教信仰同事, 邀我一起去素食。從天天肉食,能嚐到清淡的素食,也喜歡上吃素。

旺政說:「讓我堅定素食的原因是休假回家,疼我的媽媽燉豬心替我進補;當我一看到那顆大豬心時,噁心反胃,為何要去傷害別人的生命,決定不再吃葷了。」

從此後,旺政常和同事去親近法師,參加經藏共修。但真正親近經藏的原因,是結婚後懷了四個月的孩子與他們無緣,這樣的失意牽引他去探討「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我參加過八關齋戒,也參學過《地藏經》,但後來工作忙碌了,心也漸漸鬆懈怠惰了。而這一次能再接續法緣,是今年八月全家去高雄巨蛋觀賞經藏演繹。從《慈悲三昧水懺》中, 重新讓自己深入因果義理。每天練習唱誦,真的時時薰習不懈怠,讓法入心更法喜。」施旺政歡喜分享,來到慈濟,讓他再次接上佛法因緣,讓他覺得今後的人生路,更明確光亮。

圖左 : 來自大橋的施旺政與四位社區大愛媽媽的「先生」,一起報名,同進同出地參加經藏彩排。[攝影者:李啟華]
圖右 : 聆聽法益分享後,經藏種子開始分隊彩排。[攝影者:李啟華]

圖左 : 呂銘振勸大家要素食護生,他說:「護生就是不殺生。」素食二十幾年他,精神抖擻,說話鏗鏘有力,讓大家見證他「吃素真『健康』」。[攝影者:李啟華]
圖右 : 為讓彩排順利進行,師兄們合力從B3搬樓梯上來放於大講堂中。[攝影者:李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