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向上慈少社友善社區 體驗環保清淨在源頭

向上慈少社友善社區 體驗環保清淨在源頭

E-mail 列印
台中市向上國中慈少社團成立約三年多,每年課務組都會把環保概念併入教材中,去年開始規劃戶外教學,帶學員們到東大園區環保站,參觀瞭解並親身體驗資源分類之方法。今年則 選定鄰近學校,徒步約十五分鐘可及的向上環保站,一方面落實減少碳足跡,一方面可知道社區環保站所在位置。

10月28日下午兩點左右,位於向上南路路慈濟向上教育環保站,不斷地傳出「劈劈!啪啪!劈劈!啪啪」踩扁保特瓶的聲音,還不時夾雜著青少年陣陣歡笑聲。原來是二十多位向 上國中慈少社的學員,戴口罩、著手套,在二位老師及十幾位慈濟志工帶領下,正賣力地在做資源分類、回收。

環保幹事詹素津師姊利用牆上海報「環保七化」做簡單的講解,隨後再帶領大家進入環保站,介紹如何在成堆的回收物做資源分類,以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 3、5、7】做為歸類依據。資源再利用延長物命,不是口號而是由我們日常生活中,人人自身做起。

學員們三五成羣分散,或踩踏歸類好的寶特瓶、或蹲坐在小板凳轉開及分類寶特瓶蓋、剪瓶環、或將已踩扁的瓶子分類顏色裝進不同的尼龍袋子、還有人忙著在堆積如山的回收物中分 類。

「這是硬塑膠嗎?」「這是鐵罐還是鋁罐?」「這個是否可以回收?」「唉喲!寶特瓶還有水!倒那裡?」「好臭!餐盒裏還有發霉渣渣!怎麼辦?」……詢問聲此起彼落。其中有一 女生「哇!蟑螂!」的驚叫聲,引來女孩們一陣騷動。只見有位男生見義勇為救美,舉起腳就要踩死蟑螂,在一旁的志工見狀立即制止,並且趁機來個「尊重生命」的教育,告訴孩 子:「不要殺生,天生萬物本平等,大家要學習互相和平相處,尊重各自生態空間。只要住家環境要常常打掃保乾淨,蟑螂、老鼠、螞蟻自然不會來拜訪我們,掠佔我們生活。」宇宙 萬物生殺大權並不屬於人類,我們要懂得尊重大自然的法則,不要任意破壞生態食物鏈。

孩子們做得正起勁,短短一個半小時很快地結束了。課程結束前十分鐘心得分享時,一位在做回收中撿到,慈少花秉呈立刻舉手出來說:「我撿到好幾個半新的黏著劑,它們幾乎都只 用了一些些就丟棄,太浪費了!還可以使用的東西,就這樣丟掉,它會造成地球負擔。雖然做環保時會聞到異味,但是我還是很有耐心地做。」

林冠宏說:「我也撿到好多還好好的東西,它們就這樣子被丟掉好可惜!剛剛我還撿到一只全新的水壺,為什麼要丟掉呢?環保分類要從家庭做起,才不會造成環保人員的麻煩,惜福 回收很重要。」

指導老師潘美娟在愛的叮嚀中也不忘分享說:「我在家裡做分類,以為只有簡單紙、塑膠、鐵罐等幾類,今天來做環保,才知道資源居然能如此細分。在做環保分類聞到臭味,也讓我 們知道,在丟置回收餐具、飲料瓶,記得先沖洗乾淨。」

志工們揮手送走慈少,望著孩子逐漸遠去的身影,教職退休的張芳瑩師姊表示:「希望此行能讓孩子學到資源分類,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的分類法,在家裡做好分類。不但要環境環保也 要心靈環保,隨時攜帶環保杯、環保筷、多步行。」

教育首重力行,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環保從自身做起,要家庭化、教育化。懂理還要解事,人人力行就能愛護我們居住的環境,留一個「心」乾淨的地球給後代子孫。

圖左 : 二十多位向上國中慈少社的學員,戴口罩、著手套,在二位老師及十幾位慈濟志工帶領下,到向上環保站做資源分類、回收。[攝影者:閔聰]
圖右 : 學員以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3、5、7】做為歸類依據,忙著在堆積如山的回收物中分類。[攝影者:閔聰]

圖左 : 學員們三五成羣分散,或在踩踏歸類好的保特瓶,或蹲坐在小板凳,轉開分類保特瓶蓋、剪瓶環。[攝影者:閔聰]
圖右 : 指導老師潘美娟說:「在丟置回收餐具、飲料瓶,記得先沖洗乾淨。」[攝影者:閔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