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對父母思念轉為愛心 鄧如柏投入老人院服務

對父母思念轉為愛心 鄧如柏投入老人院服務

E-mail 列印
毅慈康寧苑(Oak Tree House)位於列治文,是一所私人的老人院,十多位列治文慈濟志工每個星期六下午二點到三點半在這裡陪伴老人家。我曾經在去年的聖誕節前 夕,帶著列治文人文學校的低年級小朋友和家長來到這裡和老人家歡度耶誕節。今年11月21日和28日我又來到老人院,再度以志工的身分陪伴他們。雖然不是很陌生,志工們也 都在人文學校相識,由於是第一次進行團康帶動,深怕在言行舉止上失去分寸,所以眼觀四方,耳聽八方,認真地向其他資深的志工們學習。

老人家們很活潑,開開心心地跟著志工們做遊戲、玩賓果。我和師姊陪著一位楊奶奶玩賓果和接球,以及夾彈珠的遊戲。她是一位八十四歲健康的老太太,其實不說她的歲數,我倒是 看不出來,頭腦清楚,四肢矯健,讓我這位中年太太深感汗顏。我也陪伴一位九十多歲的奶奶,這位奶奶非常可愛,和我話家常,玩接球時還很調皮地採聲東擊西法,逗我們開心;她 在夾彈珠時,好俐落,既快速又準確,比賽時毫不含糊,非常認真。在遊戲時,我反倒想:到底是誰在陪著誰玩呢?

我也趁機觀察其他的老人家,由於大多數是老太太居多,歲數都很大,但是他們很健朗,笑咪咪地,很慈祥。有幾位老先生似乎比較內向,對於我們的遊戲或是運動表現得有些害羞, 但是也感受得到他們也喜歡熱熱鬧鬧得氣氛。其中有一位老先生,拄著拐杖安靜地坐著,即便是年紀很大,但非常紳士,對我們這些後生晚輩表現極度的有教養和禮貌,讓人如沐春 風,想必年輕時一定是一位受人歡迎的男士。

我曾經在多年前帶領學生去溫哥華的小山老人院探望老人家,學生們還表演節目,那是我第一次踏進老人院,完善的設備和服務讓人很放心。但是我卻在參觀的過程中觸景生情,在分 享時淚水盈眶,難以自持;我知道我想念在台灣的父母。雖然當時父母有兄長照顧,但是我卻因為一直無法時常陪伴他們,深感愧疚,所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而我為 了理想離開家鄉與年邁的父母,每年一次的探望,對父母而言是何其殘忍啊!但是反過來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這份對父母的思念轉為另一股愛心,陪伴另一群老人家們,我 想在台灣的父母應該也會感到安慰吧!

在毅慈康寧苑擔任志工的師兄師姊們非常用心陪伴老人家,每次都要設計一些活動讓老人家動一動,讓我很感動。這些志工也都在五十歲上下,苑裡的老人家就像自己父母一樣的年 紀,我在陪伴的過程中不斷地反省自己:「我孝順父母嗎?」「年邁的父母如何面對他們寂寞的晚年?」「父母是否也和這些老人家一樣,渴望親情,渴望子女的陪侍呢?」每當我離 開老人院後,心中更想念父母,迫不及待想打電話給他們,聽聽兩老的聲音。

每一個人總是要面對生命的老年,走過精采的青年和中年後,也可以在健康的身體允許下去做志工,就像在台灣一些老菩薩,只要在體力好的時候,把握分分秒秒,到輕安居做環保志 工,用心付出,他們說:「與其在家裡唉聲嘆氣,怪子女不孝啦,不如出來做志工,不只精神好,身體也健康許多。」這些人生智慧之言指引著我,學習老菩薩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 做的精神。

感恩慈濟給我這塊福田,讓我看見更多人間菩薩,雖然每周只是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心靈的法水卻如湧泉般不斷地滋潤著我。我誠心地祝福老人院裡的老菩薩快樂健康,因為他們讓我 慧命成長,也讓我對人生有更深的體悟和感恩。
圖 : 投入老人院服務,鄧如柏(中)見識長者風範。[攝影者:黃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