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說我所做」 馬六甲同仁交流

「說我所做」 馬六甲同仁交流

E-mail 列印
星期六的工作天,慈濟馬六甲分會包括南馬的麻坡、居鑾、哥打丁宜、芙蓉和淡邊,共六十四位職工,暫時卸下工作,在2011年12月3日的同仁營上精進一日。透過現身說法, 彼此惕勵,提升功能為良能,合和互協為淨化人心的慈濟志業付出。

◎聽志工的生命故事

每個人都是一部經典,他人的故事可以作為自己的借鏡。同仁營上邀得志工陳庥禎、陳炳煌、王玉蘭分享各自的人生際遇;志工江新慧談有關「空間」的課題,帶出做人處世的道理, 有助於職工解決工作上遇到的瓶頸。

有人問:「妳做慈濟的動力來自何處?」

想了好久,陳庥禎只能這樣回答:「我做慈濟就像吃飯、睡覺、呼吸一樣的自然,是生命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1995年走入慈濟,四千多個做慈濟的日子,因為孩子的需要而遷至吉隆坡而暫時停止。那段與慈濟斷了線的日子,心境的煎熬與折磨直讓她無端端地病倒入院。

努力把握空檔的時間去付出,社區志工的服務稍解她對慈濟的情意結。爾後,與雪隆及馬六甲分會期刊同仁取得共識,每天下午兩點上skype協助潤稿,再度與慈濟接軌,她不再 有失落感。雖然無法走出家門做慈濟,但突破原有的框框,她在家裡也可以做慈濟。 第二位分享者是陳炳煌,少年不識愁滋味的他,在中學即思索「人生幾何?」的問題,也因而接觸了佛法。道理懂得多,卻沒有去落實,他再度尋尋覓覓而接觸了慈濟。做了十多年的 慈濟,最近卻因一場毫無預警的病痛而頓悟:「要做的、該做的、快做去。」了悟生死是自然法則,他以身示教:無常擋不住!

從志工轉換職工的身份,王玉蘭則常常忘了自己該扮演的角色而出口傷人;有人從旁點醒:「妳是聞聲救苦的菩薩,發了脾氣就火燒功德林。」一句話當頭棒喝,從此她努力做好自 己。十多年的歲月,年華老去,容顏不復當年的青春,不變的是那顆「佛心師志」。

年前再度病倒,醫生預言只有幾個月生命的玉蘭,奇跡似地活到今天。她深信:「老天爺要我活下來自有祂的意義。」她不是躺在床上倒數自己還有多少日子,而是:「我的時日不 多,要快點來做;做一天,賺一天。」抱著病體的她天天跟著同仁上班下班。病情時好時壞的玉蘭在今年敢敢發願:「明年,我要來個大承擔。」

過去曾在靜思精舍小住,目睹一位資深的老菩薩穿戴整齊,端坐在靜思堂的某個角落。有人來,老人家就說說慈濟事,沒事呢?就打打盹兒。看在玉蘭眼裡,她由衷地說:「她是我的 典範,也許有那麼一天,做不了慈濟時,我也要像她一樣,坐在哪兒給大家看。」

三位不同的人生際遇,啟示同仁們:不領薪的志工因為慈濟,讓生命更豐盛。

◎孩子教會老師的事

各志業部門就各自的功能組織「說我所做、說我所得」,是這次同仁營的特色。

幼教團隊的老師們從「經師」到「人師」,師生相互激蕩成長。許秀珍的一個善念成就一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 讓孩子真正入法。馬永珍導讀歌詞,以身教帶動孩子們勇於認 錯,「對不起!」「請你原諒我!」常掛孩子口中,整個校園掀起一股懺悔風。何玉蘭老師再把這股風氣帶回家裡,一家和樂融融。

孩子們演繹《法譬如水》持素的堅持,令挑食的張嘉豪慚愧:「孩子們可以做到,身為老師的我怎麼做不到?」從此棄葷從素。天天哭著來學校的女兒,令也是幼教老師之一的蘇錇婷 有苦說不出,嘗試以家長身份與女兒的班老師取得默契得以改善問題,她說:「一個小菩薩教會了兩個老師。」

自身參與經藏演繹後,方能感同身受孩子練習時的緊張;孩子看不懂難解的歌詞,卻能朗朗背誦,黃慈琳警惕自己要「多用心!」

孩子的童言童語,教會了幼教老師們好多好多事,陳為好讚歎:「孩子是老師們的老師。」

◎裹足不前到勇猛前進

上人用整合的方式,帶領大家建立永恆的制度。

「制度一旦成立,就不要節外生枝。」過去的十年,故步自封讓當年是財務主管的李敏珠裹足不前。整個作業流程與慈善志業組的協調有著混淆不清的掙扎。但「改變自己是自救」的 觀念轉變,而生起「讓照顧戶及早拿到補助金,我也在救人」的念頭。

放開我執,她才知道制度讓慈濟永續經營,誠正信實的作業才能讓自己輕安自在。慈濟善款得來不易,堅持繁雜的作業,確保善款點滴不漏入慈濟基金會,那種戰戰兢兢的心境不足為 外人道。

◎二分鐘邁向二十四分鐘

從二分鐘的新聞報導邁向二十四分鐘《大馬慈濟情》的影片製作,是五位馬六甲影視同仁的一大突破,更是一大挑戰。

沒有足夠的人力、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沒有器材,各項不利條件下,五個人撐起各自頭上的一片天,以非專業人做專業事。

抱著「不做,也沒人做」的心理,學會計的吳曉虹和鄭慶濃,在期刊部同仁羅秀娟和楊秀麗的跨部門支援下,以淚水、口水和汗水,完成一集又一集的《大馬慈濟情》影片製作。

影視與期刊合而為一,期間的磨合,羅秀娟心情的起承轉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秘書室「一站式」服務

秘書室是臺灣本會、分會與志工的橋樑,它必須有高度的公信力。秘書之一的鍾玉雲牢記志工提出的問題,且給予解決的方案,掌握各志業體的運作和訊息,她要為志工提供「一站 式」的服務。

志業的推展靠的是團隊的力量。曾因申請助學金發放手續的繁瑣起煩惱,社工組的葉桂蘭最後採納別人的意見,使事情進行得更順暢。把「我」拿掉,她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對於「暫時無法在馬來西亞成就醫療志業」一事而耿耿於懷的黃婉琦一直在思考:「我能幫上人做什麼?」、「我如何改變目前這種狀況?」、「我的責任在哪裡?」這些心中的問號 成了她努力的目標。

◎展望來年更用心負責

慈濟已躍上國際舞臺,馬六甲分會緊跟本會的腳步,建立「整體的慈濟」體系。各志業體部門主管展望2012年,不只是行政品質的提升,還有的是團隊整合運作,作業的系統化、 展現職志合一的精神,人人表裡如一。

哥打丁宜職工徐佛賜說,往後的路也許不好走,不過還是要往前走;馬六甲總務鄭文興則發願在其崗位上,好好服務大家,確保園區內大大小小的物品物盡其用。

十年的職工生涯,居鑾林秀鳳四大志業走透透;天天面對志工一籮筐的問題,時時提醒自己對「法」的吸收;也當了十年的麻坡職工陳美琪自覺麻坡的幾位同仁並不孤單,每個人頭上 的那片天都有美麗的彩虹。

慈濟馬六甲分會執行長林慈恬回顧十八年的慈濟路,職工從無到有,欣慰而今終於有這樣的一個陣容,讓慈濟會務的運作順暢無阻。她感同身受職工要做的事繁雜且瑣碎,但能在慈濟 工作卻是很有福報。林慈恬勉勵大家用心在各自的崗位上,「踢到鐵板」時除了「自我膚慰」,若有信願行,力量將會泉湧。

上人的期待,是真正「負責」的弟子。希望人人不只在慈濟的志業體中工作,且能用心投入慈濟志業,變成名符其實的「慈濟人」做「慈濟事」。

圖左 : 文字志工陳庥禎接近十四年的慈濟志工生涯,讓她覺得:「我做慈濟就像吃飯、睡覺、呼吸一樣的自然,是生命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 從二分鐘的新聞報導邁向二十四分鐘《大馬慈濟情》的影片製作,是鏈接期刊部及影視部同仁們跨部門合作的突破和挑戰。[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 來自不同據點的同仁們,紛紛在課程結束前,分享心得。圖為來自麻坡的陳美琪師姊分享十年同仁心路歷程。[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 主管級捧著餐食,準備慰勞辛勞了一年的同仁們。[攝影者: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