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不識字 能說能做 信心十足

不識字 能說能做 信心十足

E-mail 列印
年紀已經七十八歲的許王木先阿嬤,未進慈濟之前是個單純的家庭主婦,每天負責煮全家十五人份的飯菜,還要洗衣服、帶小孩。由於生活在大家庭裡,人多、事雜、煩惱也多,做事 常會與人斤斤計較和比較。自從進入慈濟,她將上人的法深植入心,行於日常生活當中;每當與人分享慈濟事,她的臉上總是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 無常示現 把握因緣

一九八九年,木先的小兒子在帶團旅遊途中,不幸因車禍而往生;本來身體狀況就不是很好的先生,因悲傷過度而相繼過世,留下孤獨的木先沉浸在喪子與喪夫的悲慟中,久久無法釋 懷。「人生真的好苦啊!」憶及當初的心情,滿頭白髮的木先忍不住又哽咽了起來。

一九九O年十一月,木先因朋友的勸募而成為慈濟會員。當年剛好證嚴上人在鼓勵人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提倡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利用。因此,在師兄、師姊的陪同下,木 先投入環保志工的行列,迄今不曾間斷。

「許太太,你為什麼出來撿紙箱?是沒錢過生活嗎?」木先回想當時的情景,在先生往生沒多久,街坊鄰居都以為她環境不好,沒錢過生活,才出來撿拾資源變賣維生。

「這些東西可以賣錢捐給慈濟救人呀!」她一面彎腰撿拾紙箱、瓶罐,一面向鄰居作解釋。木先沒讀過書,不會寫字,也不會說大道理,但只要有空,她就打開收音機聆聽上人開示。

剛開始做環保,由於沒有規劃,憨厚的木先只知道做回收,卻不知道要如何載去賣?「我常常自掏腰包請人來載,有時所賣的錢都還不夠支付運費呢!」木先談起當初「賠本」做回收 的情形,她得意的笑著說:「當初大家知道我在做資源回收是為了幫助人,街坊鄰居們不但主動幫忙,還會將回收物送到我家門口。」她秉持上人「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的精神 理念,努力不懈地在做。

一九九三年,她跟著慈濟師兄、師姊及會員搭乘五部遊覽車到花蓮參訪靜思精舍。回程時不巧遇到颱風天,大雨釀災造成橋斷,大家慌成一團不知所措。當上人獲知消息後,馬上殷切 地關懷,並叮嚀附近地區的慈濟人為五部車的人安排住宿,總算安了大家的心。當下讓木先深受感動:「上人的慈悲,讓我當時下定決心:回到臺南以後,我一定要勸募更多的會員, 一起來做慈濟志工。」

◎ 發心立願 把握當下

加入慈濟二十餘年來,木先逢人就說慈濟,而且信心十足:「雖然我沒讀過書,但是我知道慈濟都在做救人的工作!」

每憶及九二一地震當時,看到上人因不忍災民受苦難而憂心忡忡,她覺得很心酸!當全台慈濟人投入災區賑災時,已經六十七歲的木先毅然加入賑災行列,煮熱食、膚慰災民……她能 做的絶不輸給年輕人。因為她看到很多災民悲慘的遭遇,也感受到上人說的「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句話,能夠付出,真的很感恩!

在慈濟大林醫院啟業後,木先首先登記要做醫療志工,「因為我很愛上人,不想讓上人憂心,我發願,每個月都要到醫院做志工。」經過長年的志工服務,木先有滿滿的收穫和心得。 提起在洗腎中心服務了三年,除了用心學習,還會幫忙帶領新進志工們,教他們如何照顧病患、換床單、被單等。她由一個完全不懂衛生保健常識的志工,變成醫生、護士、人人稱讚 的好幫手。

在醫院裡,她看盡了人生百態、生老病死的苦,更了解「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的道理。雖然已經七十八歲了,她要把握分分秒秒生命的使用權,每個月的醫療志工,她從不缺 席。在大林慈院建院十周年慶時,木先獲頒醫療志工服務奬的殊榮,她的服務點數高達三三九三點,是大家學習的好典範。

圖左 : 王木先每當與人分享慈濟事,她的臉上總是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攝影者:黃威然]
圖右 : 王木先加入慈濟二十餘年來,逢人就說慈濟,而且信心十足。[攝影者:黃威然]

圖左 : 在慈濟大林醫院啟業後,王木先(中)首先登記要做醫療志工。[攝影者:黃威然]
圖右 : 七十八歲的王木先(中)每個月的醫療志工,她從不缺席。[攝影者:黃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