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煙霧迷漫中,一籠一籠的發糕炊好、放涼,師兄師姊開始一貫作業,將二千多個發糕從蒸盤一個個拿出來,裹上保鮮膜,還要仔細品管,將最漂亮的發糕留作供佛,其餘的,細細包 好,做為伴手禮,以及裝入塑膠盒冷藏,留待後天蒸熱上桌。
文祥師兄擺放了一層發糕,繼而鋪上一張紙,再放一層發糕,看見箱子還有一些空間,他便沿著塑膠盒四邊擺放,才不致壓扁底下兩層發糕;想起第一年來時,他笑著說,什麼都不 懂,在常住志工指導下,才知道每種餐具的擺放位置,預計下午從地下室拿出餐具,隔天清洗後就能使用了。
「以前還跟大寮開會,看要出那些菜色,搭配那些餐具,這兩年有默契、都上手了!」文祥師兄提早回來,正期待著夥伴們一一回「家」共事,接續前緣,即使每半個月就放下自己的 廣告公司工作,回到醫院或精舍當志工,他還是謙虛地說,回來精舍,才知道自己做得少。
發糕尚在趕工時,文祥師兄看到精舍師父忙著拿組合屋剩餘材料做隔間,又上前幫忙,他拿起鑽頭,正要將繪有靜思食品的中空板釘上隔板,卻發現鑽頭已幾近磨平,他心疼地說,用 到不能再用了,精舍一向節儉。
為了讓滿載佳餚的推車順利進出大寮,去年在舖有連鎖磚的地面上加舖木板,今年則改換塑膠板,讓推車行進更加平順,也不怕雨淋;文祥師兄一邊釘隔板,一邊說道:「有了隔間, 出菜時,有個遮蔽,區隔餐廳與廚房,精舍總是在克難的條件下,做出人文。」
十多年的慈濟路,文祥師兄不忘第一次回花蓮慈院做志工,在志工早會上,聽到上人殷殷叮嚀,做志工要看人臉色,吞忍再消化,當時他聽不懂,心裡充滿疑惑,慢慢地,他才明白, 去看,才懂別人想什麼,知道自己該說什麼、做什麼,原來上人一句話就不容易做到。
文祥師兄希望以此為目標,做到上人教示,不要空過人生,還好有同修純嘉師姊幫忙,在上班時,播放《證嚴上人說故事》,在反覆聆聽的過程中,彼此逐步調伏心性,她歡喜地說: 「師兄做事求好心切,難免要求高,現在個性改很多。」
正和大家一起擺放三顆發糕成一列,再覆蓋保鮮膜,將剪刀從中裁減,加快包裝速度的純嘉師姊說,跟精舍師父做事,學到怎麼包得又快又美,先洗手、再消毒、戴手套,保持食品衛 生與新鮮。
精舍是法源,先懺悔,才能開闊心胸。菩薩道上,夫妻同行,緊緊追隨上人,找到生生世世的目標。


圖左 : 一籠籠的發糕炊好、放涼,準備裹上保鮮膜,留作供佛與伴手禮。[攝影者:曾美伶]
圖右 : 仔細包裝發糕與蘋果,再貼上福字,繫上緞帶,就是年味十足的伴手禮。[攝影者:曾美伶]
圖左 : 郭文祥、郭純嘉伉儷將發糕裝入塑膠盒冷藏,留待除夕當天蒸熱上桌。[攝影者:白如璐]
圖右 : 郭文祥師兄拿著角鋼,準備將繪有靜思食品的中空板,釘在以組合屋剩餘材料做成的隔板。[攝影者:白如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