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推動無形的教育在社區

推動無形的教育在社區

E-mail 列印
慈濟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從1997-2012年成立已15年,全球有十八個教育推廣中心,草屯地區在旭光高中成立也有九年了。社區大學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慈濟人文帶入 教學中,讓學員學習到生活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展現美善的人文素養。

為了本學期即將開學做準備,2月18日在慈濟草屯聯絡處,舉行社區大學講師暨教育志工座談會,司儀許昆龍校長為開學會務,做了簡單的佈達,如本學期預計開十四班,目前報名 人數一百二十七人。

◎人人身體力行

今天邀請慈濟花蓮教育推廣中心主任,曾漢榮教授蒞臨授課。曾教授一開場就將上人與花蓮人文教育志工座談做分享。上人慈示在座的教育志工,上人說:人文教育學者,不要只將 「法水舀給別人喝,自己卻不喝。」值得大家省思,懺悔。

這句話讓曾教授省思到,自己教學中曾發生過的一則故事。當他們用「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的靜思語教學生,後來卻被學生改為「君子量大、老師氣大」, 這意味人文教育者若沒有身體力行,光說不練,再好的法水,再好的理念,是無法令人信服。再多再好的法水也無法流入別人的心裡。上人期許人文教育者,要身體力行,才能感化他 人、教育他人。

在會場中,曾教授以一片蕭菊貞導演拍攝的影帶「渡」讓志工觀賞,內容紀錄:上人與弟子的對話、災區行腳等等,以及資深委員在早期如何推動慈善及籌建醫院的艱辛過程。

影片裡,上人的一段話令人感動說:她也是凡夫,內心也有交戰的時刻,精神有疲憊的時候,也有情的堪忍、事的堪忍、苦的堪忍,也有身體病苦的時候,在這堪忍的娑婆世間,如果 無法忍耐,就會讓人無法活下去。她辭親割愛出家,應是最無牽掛的,但她滾入紅塵,建立了慈濟 ,與慈濟有一分情在,慈濟的志業日趨龐大,肩上的重擔如此沉重,而大家都用生 命在做慈濟,如果一直叫別人做,自己卻不做,是很不好意思的。這就是上人以身作則來帶領弟子推動慈濟志業。 看完「渡」的影片,與會的教育志工,都深受感動,許多教育志工更頻頻拭去眼角的淚水。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在課程快結束時,曾教授讓在座的教育志工做分享,李彩屏老師語帶哽咽的說:這部「渡」的影片,自己雖看了數遍,但每次還是深受上人的精神與悲願感動不已。彩屏老師分享,她 是游秋過老師引入慈濟教聯會,在學校用靜思語教學,學生受感動,而舉辦靜思語教學社團。

由於先生工作在大陸上海,所以她也前往大陸上海教學三年,在上海學校也用靜思語教學,當地學校反應相當好,讓學校招收更多學生,受感動的校長老師說:原來我們也可以服務人 群,服務社區。

彩屏師姊接著說:「在臺灣的慈濟人很幸福,可以隨時見到上人,在國外的師兄、師姊要見到上人不容易,必需回臺灣才見得到。」所以每當播放「想師豆」的歌曲時,當地的師兄、 師姊都會淚流滿面,到國外才發現自己是如此熱愛慈濟,也更珍惜慈濟因緣。

在回臺灣後,更積極投入慈濟活動,社區人文教育,除了讓人學習多樣知識領域,內含慈濟人文,啟發人的善念,淨化人心。所以上人說:「來上課的學員有福報,身為教育學者更有 福報。」曾教授也期勉教育志工,抱著非常有福報的感恩心,來深耕人文教育這塊福田。

最後,曾教授以一首慈濟歌曲「問心」來做為今天座談會的結束,歌詞寫著:「要經歷多少風和雨,才能找到自性,如今走進了慈濟的大門,我願意在靜思中勤學習,學習追問自己的 心......學習找回自性。」有形的教育在學校,無形的教育在社區。
圖 : 參與教育志工座談會的學員們認真聆聽慈濟花蓮教育推廣中心主任,曾漢榮教授授課。[攝影者:黃裕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