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道救援中 燃起對生命的熱情

人道救援中 燃起對生命的熱情

E-mail 列印
「當有人需要幫助,我可以幫忙,我就去幫他們了!」這是我的人生哲學。3月10日在臺北東區新舞台的靜思書軒內有一場心靈講座,請來成大急診部外科主任,同時也是衛生署南 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副執行長的許以霖醫師,分享「人道援助—脫下白袍、走出醫院」。

3月了冷氣團仍一波波的來,星期六晚上溼冷的天氣,讓信義區的街道上顯得冷清許多,但一進入靜思書軒,感覺到的卻只有溫暖,絲毫不見寒意。

演講開始前,許醫師親切的邀請每位聽眾自我介紹並談一下為什麼來聽演講,今晚的會眾年青人居多,都是對許醫師走出醫院,參加國際人道救援相當佩服。

◎脫下白袍 走出醫院

許醫師說:「很多事情看來遙不可及,但其實都是可以做的!」他用圖片簡報和大家分享,自2007年到非洲馬拉威國際人道救助開始,又陸續參加孟加拉、印度卡林邦、台灣莫拉 克風災及海地地震等地區義診及救災;在這1000多個日子人道救援的經驗裡,他體悟「友情」、「尊重與信任」、「生命的尊重」,也發覺教育才是根本可以改善貧病的重要方 法,許以霖醫師語重心長的說:「其實在災難的現場,能做的不多,比在醫院急診室做的還少。」

許醫師說他不求加薪,不求減少工作時數,希望能依循利他的人生模式來走,除了把工作本分的事做好,也能用休假到地球的另一端奉獻自己的專長,他引述德雷莎修女所言,「醫療 不要只是發藥,而是能關心當地居民他們的心情。」在落後地區,當地人很多是罹患慢性疾病,義診是短暫的,援助需長期才能看得到效果,因此要教育及信任當地人,引導他們彼此 接引也才能真正落實社會關懷。

◎體悟人本醫療

許以霖醫師也鼓勵今晚參與講座的人,要有人生的夢想、熱愛生命,做對的事。這個過程中要有夥伴相互扶持。國際人道援助是一個學習經驗歷程,許醫師希望能在落後地區教導當地 居民們如何建立自己的預防系統,不只醫病對人要多一分的關心,醫療應回到「以人為本」的關懷,才能真正的安定人心,達到教育的功能。許醫師也相當肯定慈濟人醫會及醫療教育 系統對生命的尊重,他說:「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想,才能落實醫療人文。」因此在災區許醫師也學會什麼事都要做,發揮自身的價值。

一路走來,國際人道救援讓他對活著的價值有新的認識,幫助別人的熱情一次次被提升,見苦知福學會知足。

◎感動回響 珍惜所有

「我們已經很幸福了!」去年退休的金華國小江校長今晚帶著女兒一起來,江校長表示聽完許醫師的分享獲益良多,讓她能用更柔軟的心來對待孩子,珍惜所有。

今年參與南港區見習志工夏美玉及女兒蔡佩紋是第一次來聽講座,夏美玉說,她非常感動許醫師的付出無所求精神,讓她的道心更堅定。即將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的佩紋則說蔡醫師的分 享,使她知道人道救援的現實面,幫助別人要了解他實際的需要。

寒冷的週末夜,一場溫馨的心靈講座,透過交流,所有參與者對世界有更寬廣的視野。

圖左 : 一場溫馨的心靈講座,透過交流,所有參與者對世界有更寬廣的視野。 [攝影者:張智超]
圖右 : 去年退休的金華國小江校長(右)帶著女兒一起來聽講座。[攝影者:張智超]

圖左 : 南港區志工夏美玉(右)帶著女兒蔡佩紋(左)一起來參與講座。[攝影者:張智超]
圖右 : 年輕的聽眾對許醫師走出醫院參加國際人道救援相當佩服。[攝影者:張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