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見苦知福且惜福
活潑的團康之後,志工黃朝南播放非洲等貧苦地方的投影片,隨著一幅幅悲苦的畫面,他邊說:「你們看,這位媽媽已經沒有奶水可以餵她的寶寶,唯一可以做的事是在地上挖好一個 洞……」全場學生們安靜地睜大眼睛,看著離他們好遠好遠的另一個世界角落。學生劉巽言大聲地說出心中的感動:「我感覺自己很幸福!」
呼叫妙博士——〈明天,我們吃什麼?〉的影片中,小記者與妙博士以活潑的對話探究糧荒問題,全球正因吃的人多、災難多、氣候災變多而使得糧食產量愈來愈少。接著,志工林怡 君介紹花蓮精舍師父為了急難救助與國際賑災的方便性,研發了香積飯。
◎感念師恩親恩深
慈濟志工也是教聯會老師莊惠秀,輕聲解釋著今天所準備的三樣茶食的意義:「奉上一口飯糰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蘋果祝福平平安安、大紅豆祈願健康長壽。」接著請學生們單腳跪下 敬奉茶食給師長和家長。
六年七班學生劉佩菱想到自己有父母照顧很幸福。對於自己有時因為情緒無法控制,對父母口氣很差,她露出淺淺的笑容靦靦地說:「現在我知道要試著以大人的角度想,情緒不好的 時候我會先去洗澡或洗碗,等心情緩和下來以後再好好跟他們說。」因父母上班無法出席,她代表全班敬奉茶食給導師康桂英,感謝老師在學校就像母親般開導她,替她排解紛爭。
歐紀汝媽媽則是微笑著輕輕摸著兒子的臉龐,認為這個活動將成為一段溫馨的回憶,並對級任導師康桂英的用心讚歎不已。前不久跟兒子發生爭執,一氣之下跑去公園哭,然後收到兒 子歐承濰用手機傳的簡訊:「媽媽,對不起!我會好好唸書,也不會亂花錢讓你生氣了。外面很冷回家吧!中午一起吃午飯好不好?」說著說著,紀汝眼眶泛紅地說:「當時我好感 動,當下就原諒他了。事後兒子跟我說是康老師教他的。」
◎母親倍感欣慰
「從孩子那麼小抱在手上,一直照顧他長大,到現在小學要畢業了,今天是兒子第一次端茶給我喝,覺得好感動……」學生家長員慈青感動得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哽咽地說不出話 來,雙手不停地拭著淚水。
學生陳俞惠為媽媽柳燕儒奉茶食後,媽媽趕忙彎身撫摸女兒的膝蓋,隱忍多時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憶起孩子從小因白血病歷經三次化療與死神搏鬥,心中充滿不捨,連說:「她吃了 很多苦!」
認為要讓學生實際做才會有感受的林奇輝老師表示,平時父母師長為他們做得太多了,今天藉著活動引導學生們將心中的感恩說出來。他語重心長的說:「我們老師能做的就是在學生 心中播下善種子,何時會發芽茁壯不一定看得到,不過這就是我們要盡力做的事。」學生們從活動中感受師長們無所求的付出,由見苦知福,啟發了感恩之心;如同手語歌詞:「感謝 天,感謝地……感謝萬物不論大和小,感謝天地的一切。」
圖左 : 慈濟教聯會老師林美珍(左)與李秀鳳(右)於活動一開始,帶動團康活動《五善之歌》。[攝影者:林宗賢]
圖右 : 志工以香積飯做成一口大小的飯糰,再讓學生親手包上海苔,做成茶食點心。[攝影者:林宗賢]
圖左 : 六年七班學生劉佩菱(右一)藉奉茶食祝福導師康桂英(左一),也經由此次活動感念父母養育之恩。[攝影者:林怡君]
圖右 : 校長陳瓊雲(左一)感謝慈濟志工無私的奉獻來舉辦這次活動。[攝影者:林宗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