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1970年余清香嫁到新社鄉東興村,先生任職於東勢鎮青果合作社,家中五位小壯丁相繼來報到,清香平日在家相夫教子,假日隨先生到葡萄園工作。
三十歲那年偶然進入托兒所任教,憑著家中帶孩子的經驗,當然無法勝任教學,於是從頭學習,彈風琴、練唱遊、做教具、練習黑板板書、苦讀幼兒輔導等等,萬事起頭難,數年後駕 輕就熟勝任愉快。
然而畢竟不是科班出身,於是進修幼兒保育科繼續深造,白天教書,晚上讀書,公婆和先生鼎力支持,三年來風雨無阻,辛勤往返新社、臺中,四十三歲拿到畢業證書,高興得淚如泉 湧。
清香並不以此自滿,經常參加教學研習觀摩,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教學上精益求精,贏得家長一致的好評。
因為陳明甄師姊的邀約,成為慈濟會員,1999年先生心肌梗塞過世,她雖悲痛萬分,但放下小愛成就大愛, 921賑災奉獻心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004年受證後,腳步踏遍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做慈濟走得勤快、吃得清淡、做得快樂是健康三寶,退休後全力衝刺做全職的慈濟人,「一日志工一輩子志工」。
◎花蓮尋根 發心立願
1996年昔日同事陳明甄師姊的邀約繳交善款,成為慈濟會員,從閱讀書籍、慈濟月刊開始接觸佛門;然而教職、家事、果園忙得團團轉,想進一步接觸慈濟,心有餘而力不足。
1997年搭慈濟列車回花蓮尋根,參觀靜思精舍,呈現眼前的建築物,有別於寺廟的人聲鼎沸熙來攘往,反而是莊嚴肅穆、儉樸靜謐讓人印象深刻。1998年再度拜訪精舍,感動 之下內心發願:有一天要成為慈濟人。
1998年參加新社農會舉辦的書法研習班,在書法名家劉易甄老師的指導下寫出興趣來,一有空就揮毫練習,勤練不輟,如今擅長書寫隸書,作品人見人誇。
◎痛失親人 化小愛為大愛
1999年大年初一早上,先生突然感到身體不適,整個胸部緊縮,呼吸困難,冷汗冒個不停,送到東勢鎮農民醫院,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緊急住院治療,不幸於第二天因病情加劇 而撒手人寰,事出突然,發生的令人措手不及。春節的歡樂氣氛剎時哀傷不已,如今每逢新年,清香總會憑弔先生一番。
同年的921大地震,新社鄉學校、房舍,倒的倒、垮的垮,死亡百餘人,清香再度體會到無常的傷痛,化小愛為大愛,921賑災奉獻心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希望為孩子種福 田,更期盼孩子將來也能回饋國家社會。
2003年培訓翌年受證,法號:明喜,因心靈有了寄託,所以日子過得更踏實。親子班隊輔、收善款、訪視看個案、人醫會、茶水、香積、助念、醫療志工、環保,以及各項活動, 腳步踏遍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親子班當隊輔 如魚得水
清香在托兒所任職三十多年,唱唱跳跳是她的拿手本領,哄孩子更是一把罩;把回收物品變成教具的功夫更是高人一等,美工高手加上書法專家,把廣告歌曲變成帶動唱,更是絕活。 只要接到通知要帶活動,提早準備,挑選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配的詞要切入主題,通常從慈濟月刊「這廂有禮」單元中找出來。自己先試唱,能朗朗上口再拿來配動作,既簡 單、好看又容易記住是她的標準,通常都大受歡迎,屢試不爽。
當親子班的隊輔是如魚得水的工作,本身喜歡小孩子及律動中的唱跳,加上慈濟人做事務實的方式,上課前熟悉流程、研究教案、要試教、開檢討會等等。「教學相長」讓自己持續成 長,將教學模式帶進托兒所讓家長耳目一新,更大受歡迎,越教越歡喜,也和眾多家長成了好朋友,是當初清香料想不到的事。
◎察言觀色 稱職醫療志工
在花蓮、大林、臺中等慈濟醫院都當過醫療志工,對待病患一如教學要「因材施教」,不同的病患不同的對待,不是千篇一律的話語,懂得察言觀色,膚慰、安撫打動心坎,正面的引 導才是志工的天職。
在人醫會中,跟醫師往診是余清香的最愛,能增進很多的醫藥常識,也見識到大醫王視病猶親的大愛精神。她對蔡文芳醫師更是敬佩不已,病患的無理取鬧甚至口出髒話,蔡醫師一樣 的溫文儒雅對待,無微不至的關懷,更以專業、敬業、樂業的態度使對方心悅誠服,到很期待、很歡迎蔡醫師的到來,清香常想:「如果有天使走過人間,這位天使就是蔡醫師。」
服務中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所以重視養生,運動、飲食與情緒管理等,做慈濟人最大的好處是:走的勤快,吃得清淡、忙得充實又快樂,非常符合養生要件,所以余清香越做越歡 喜。
她擔任社區志工見習隊輔,常和志工們打成一片,從活動中,吸收了很多優秀人才,一次次不同的講師、不同的課程,讓自己精進,時常撼動於教材中的真人故事,越想知道慈濟人的 好、慈濟人的努力,而激勵自己更要加倍付出,才能好上加好。
◎以智慧超越困難
如今五個孩子個個獨立,老大在汽車修配廠服務,老二在學校教育英才,老三服務於新社鄉公所清潔隊,老四老五是雙胞胎,一個就學一個上班。孩子大了,余清香才能在教學之餘, 全力衝刺慈濟。
2011年從杏壇退休,目前是全職的慈濟志工。臺中慈濟醫院設立「共乘車」後,馬上加入東勢線承擔「隨車志工」,會眾從東勢聯絡處及各定點上車後,一一的招呼,幫忙寫掛號 單。原本就會暈車的她,車子行進中寫字很困難,如果人多時間緊迫,就會手忙腳亂,一緊張暈的更厲害。一年多來每週一次的服務,完全進入情況,駕輕就熟,而且不會暈車了。每 當把會眾送到診間待看診,余清香感到非常欣慰「能做就是福。」
2012年3月份接下東勢和氣醫療幹事,隨即遇上困難瓶頸,派班找不到人就自己前往,而自己遞補了,又遇上有人臨時不能前往的,找人找得焦頭爛額,急的跳腳。花蓮慈濟醫院 一次八天的班,往往派不出班,加上一個月如果有五週的,大林慈濟醫院也要派班,讓余清香深切體會到分身乏術的困難。
靜思語:「等在半路中,比走到終點還要辛苦。」清香常以此告誡自己「不要停頓」,證嚴上人創造出這麼廣闊這麼好的福田,一定要戮力勤耕,如何突破瓶頸,正是考驗自己,「心 不難,事就不難。」相信終究能圓滿達成任務。慈濟是自己的第二生命,當然要做到最後一口氣為止。
李正芳師姊是余清香師姊的好搭檔,兩人合作無間。她非常高興看著清香持續的成長,不斷的超越自己,樂業、敬業的態度令人敬佩,樂在學習又貢獻所長,實屬難能可貴,時時口說 好話,讚美別人更是她的特色。

圖左 : 余清香師姊(前)參與2007年社區歲末祝福。[攝影者:孔憲芝]
圖右 : 余清香(左一)為川緬地震在新社鄉協成國小募款。[攝影者:孔憲芝]

圖左 : 坪林人醫會義診,醫生陳文德(左)余清香師姊(中)協助患者翻譯。[攝影者:傅雪珠]
圖右 : 余清香師姊(左)陪伴東勢成長班學員劉亞青,教導食的威儀。[攝影者:劉宜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