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不畏艷陽揮汗 只愛環保新家

不畏艷陽揮汗 只愛環保新家

E-mail 列印
2012年6月2日下午兩點的中台灣,又是一個紫外線超標的夏日午後。六○位慈濟志工集合在南屯區建功路二六○號整地清掃,志工們保護措施十足,防曬、防塵樣樣不缺。這樣 的裝扮像極了南台灣酷日艷陽下,揮汗耕耘的農夫農婦啊!這群人的確是耕耘福田的人間菩薩,今天耕耘的這塊大福田叫做「環保出坡」。

南屯位於大台中郊區,大肚山台地的斜坡面,土地肥沃,良田萬頃,是許多在地人熟知的地理景觀。隨著社會進步,土地成為昂貴的商品。曾幾何時,土地重劃的腳步一步一步逼近, 一條一條筆直的重劃區道路,整齊地在土地上刻畫出田字方格。但這田字裡不再有風吹稻浪,白鷺鷥劃過的美麗身影了。

住了數十年的老房子無力挽留就不說了,慈濟志工黃敏家中院落有一棵美麗的玉蘭花樹。這棵樹聽得懂黃敏的祈請,每年都會努力開出無數無量的香花朵朵,讓她拿到市集換成可計數 的金錢,再投入無量無邊的功德大海中;住家旁閒置的空屋仍有大用,是環保志工堆放物件的所在。樹被徵收了,空屋也被徵收了。志工張莉珠和許多環保志工一起幫忙撤站,清空屋 子的那一刻,淚水汗水夾雜啊!

大環境變遷是同步的,因為土地因素導致環保撤站不只這一起,半年內南屯區幾個點都面臨同樣困境。這畦不(能)耕耕別畦(台語),慈濟志工並未喪志,環保腳步從未停歇,仍在 運作中的環保站路途再遠,年紀大的環保志工坐公車也要繼續。

「甚麼時候,咱南屯才會再有環保站」這是許多環保志工的心聲。「咱南屯閒置的土地那麼多,有沒有發心的人願意提供出來做環保?」張莉珠開始逢人便問。誠意方殷,上達佛聽, 終於有人回答了招喚。

「可以來我家呀!」黃慧美是張莉珠的客戶,當她聽到這樣的問句時,當下如此回答。黃慧美返家後,和妹妹黃慧君商量後,得到妹妹大力支持。因為他們的土地繼承自父親,由五個 兄弟姊妹共同持有,目前大家都有很好的發展,黃慧君積極聯絡後,兄弟姊妹一致同意,將這塊土地無償提供給慈濟作為在社區的環保教育站。

相識多年,張莉珠卻不知黃慧美的家有多大,心想,只要有小小院落提供出來,環保站便有落腳處。拜訪黃家後,張莉珠才真正知道這塊土地大到近千坪而且方正。位於中間是黃家老 父親生前住持的聖瀾宮,宮內奉祀媽祖,隨著老父大去,香火不再。宮廟前的牌匾書寫著「護國祐民」「澤被庶民」仍可遙想往昔這裡是地方上的精神信仰中心,宮廟旁辦公室、洗手 間等設施齊全。

千坪的土地,當年已有完整規劃。土地四周,大樹成蔭。有會開花的玉蘭、櫻花; 有會結果的芒果、百香果;還有帶香氣的樹蘭。今天會同整地的志工,心中已有一幅圖畫,大樹下 做環保,人間美善又一樁。

「我們家都看大愛台」,黃慧美雖然還不是會員,卻對慈濟非常熟悉。「這個辦公室整理好,可以做人文教室」,大愛台淨化人心的功能值得肯定,讓剛和慈濟連上線的黃慧美,也能 擘劃社教藍圖。

「這塊土地鄰近春安國小、嶺東中學、嶺東科大,環保站設立後,可以充分發揮教育功能。」南屯區慈濟志工田細嬌,也是慈濟教聯會的退休老師,深知環保教育從下紮根的重要性。

「我八十五歲,得到國家社會的恩惠太多,我也要天天做環保回饋社會。」張清民伯伯是老榮民,他今天也在志工隊伍中,鋤草整地一點都不輸年輕人。一樣滴下汗水付出的年輕人是 羅文楷,學校功課遇到挫折,十七歲暫時休學的他卻很樂意跟著阿嬤做慈濟。「做環保很好啊!可以愛護地球」;「看到堆積如山的寶特瓶 會少喝一點飲料」,環保淨心,也能靜 心,相信年輕人在實做中可以找回人生的方向。

日照西移,照出長長的志工身影。夜即將降臨,南屯慈濟人的環保故事才要開始書寫呢!

圖左 : 老榮民張清民伯伯說:「我八十五歲,得到國家社會的恩惠太多,我也要天天做環保回饋社會。」[攝影者:賴明坤]
圖右 : 慈濟志工張莉珠開始逢人便問:「咱南屯閒置的土地那麼多,有沒有發心的人願意提供出來做環保?」誠意方殷,上達佛聽,終於有人回答了招喚。[攝影者:賴明坤]

圖左 : 南屯區慈濟志工田細嬌師姊,也是慈濟教聯會的退休老師,深知環保教育從下紮根的重要性,環保站鄰近春安國小、嶺東中學、嶺東科大,設立後,可以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攝影者:賴明坤]
圖右 : 「可以來我家呀!」黃慧美師姊(右)當她聽到慈濟環保志工在尋覓環保站時,當下如此回答。[攝影者:賴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