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國中生 催促父母報名志工

國中生 催促父母報名志工

E-mail 列印
志工落實在每一個社區中,期盼能帶動左鄰右舍,發揮「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精神,讓人人心中充滿愛。5月27日臺中市清水靜思堂,來自清水、梧棲及龍井等地區,一百二十 多位發心的會眾參與「社區志工研習」課程,主題是慈善志業。

◎有心行善 速如高鐵

課程開始前,播放了「人間菩提」的影片,證嚴上人在影片中勉勵大家要像南非的志工,發揮竹筒精神,存小錢也能幫助別人。小小的煮食站,供食給窮人家的孩子,就像小螞蟻,只 要合心、協力也可以扛大餅。當地志工,以實際行動關懷,帶動人人的愛心,啟動愛的循環,慈善的腳步,無遠弗屆深入受苦難的地方,陪伴膚慰受苦難的人。

臺中市沙鹿區慈濟志工林雪珠精神奕奕、中氣十足,說起慈濟世界的緣起、竹筒歲月的精神,如滔滔江河,連綿不絕,令大家精神振奮。

林雪珠談及在花蓮靜思精舍發生的故事:「有一天,常住師父向慈濟基金會的同仁借膠水,上人正好看見,就說:『借要借整瓶的,還的時候也要還全新。』公私分明,誠正信實,這 是上人做慈濟的基本理念。」

課程中,播放「證嚴上人慈悲喜捨」影片,上人娓娓道來自己辭親割愛出家,以生命做慈濟的歷程與信仰。德慈師父表示,為達自給自足,從一人一天做一雙嬰兒鞋,包括上人在內, 六雙二十四元,到成衣加工、手工蠟燭等等,共做過二十一項。累時、苦時,上人就看著菩薩,堅定自己的心,依然繼續走下去。

林雪珠比喻早期剛開始做慈濟時,像是在走石頭路,她出來參與時,已像是高速公路,現在則像是坐高鐵,只要大家願意付出,學習機會源源不絕。雪珠勉勵大家,既然有心進入慈 濟,大家在菩薩道上要勤精進。

◎樂當志工的一家人

紀明興和太太陳春琴及就讀國中的大女兒紀于萱,一起來參與社區志工上課,從影片中,看到上人當初創立功德會的艱難,花蓮靜思精舍師父克苦克難的修行生活,明興感動地流下淚 水。

紀明興說:「加入守望相助隊十多年,本來就樂於當志工,這次能參與社區志工的研習,因緣相當特別。課程中,瞭解慈濟人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不但身體力行,且大愛 不分國界,以後只要時間允許,一定會多參加活動。 」

陳春琴剛開始接觸慈濟是在921之後,看到慈濟人無怨無悔的付出,她想要盡一份心力,於是在社區尋找慈濟人,捐善款助人。多年來偶有參與慈濟歲末祝福,隨著小孩慢慢長大, 也曾想出來為社會服務,但一直因緣不俱足。

直到有一天,在慈濟做志工的同事說:「我在整理慈濟的照片,看到妳和女兒參加歲末祝福呢!」於是同事邀請她要不要參與社區志工研習,春琴說:「好啊!」但報名表遲遲未填 妥,反而是就讀國中三年級的女兒紀于萱催促著媽媽趕緊報名。

紀于萱及妹妹雖然年紀輕輕,目前在社區圖書館當志工,于萱也想參與慈濟志工的行列,為人群付出。

另一位學員林享億讚歎:「上人為了蓋醫院,歷經這麼多困境,仍勇往直前,一個人的心念怎麼能堅持到這種程度,化不可能為可能呢﹖」享億去年(2011)有報名社區志工研 習,但不積極,加上時間不湊巧,沒有完成所有課程。所以,今年(2012)再度報名,她有信心克服困難,排出時間,一定要完成社區志工研習。

◎信守戒律 身心安康

國際賑災經驗豐富的慈濟志工羅明憲分享「慈濟十戒」,以亦諧、亦斥的口吻,當頭棒喝學員,應去除舊惡習,確實遵守十戒,並以佛法及生活中會遇到的事勉勵大家。「戒」是修行 之體,如渡海浮囊,不能有絲毫破損,破戒對慧命有極大損傷。其中,第一戒,「不殺生」是要大家長養慈悲心,鼻下一橫造就多少業,深深觸動學員游仁英的心。

游仁英早年習氣不好,抽煙、喝酒、賭博樣樣來。結婚後,才逐漸改掉這些惡習,為維持生計,養雞、殺雞、吃雞通通做。後來看大愛臺,受到大愛劇場「我愛美金」薰陶,並瞭解慈 濟人如何做環保,決定做環保當運動。因此改善了羈絆自己五、六年的恐慌症,做環保後身體也越來越健康。

2011年,在大愛臺看到《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深受感動,因而參加歲末祝福的經藏演繹。入經藏,瞭解到因緣果報的可怕,深深懺悔自己的業障,於是結束養雞的生意,不再殺 生。

當心得分享時,游仁英想起年輕時放蕩,又帶著重重的殺業,才會身體健康亮紅燈,不禁悲從中來。上人說:「有願就有力」,相信游仁英想要和弟弟一起當志工、種福田、回饋社區 的願望,一定能夠達成。

「社區志工研習」課程設計,深具啟發善念,教化人心,讓乾涸已久的心靈,找到活水源頭。重新定位人生方向與目標,讓生命更有廣度。

圖左 : 慈濟志工許莉珍(右)為八十二歲的爸爸許德文(左)別上課證,他是年紀最長的學員。[攝影者:陳榮照]
圖右 : 林雪珠師姊(立者)分享慈濟世界緣起、竹筒歲月,如滔滔江河,連綿不絕,令大家精神振奮。[攝影者:陳榮照]

圖左 : 在「學佛行儀」課程中,學員們學習如何問訊打手印。[攝影者:陳榮照]
圖右 : 游仁英(右一)因為看大愛臺開始做環保,並參與2011年歲末祝福經藏演繹,進而參加社區志工研習課程。[攝影者:陳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