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有鑑於現代父母對教育孩子非常重視,小小講堂招生的對象是兩歲到七歲的小朋友,而且是親子一起來參與的課程。志工們希望運用靜思書軒的著作為教材,引導孩子們學習做人做事 的道理,也藉由課程來接引父母進入慈濟大家庭,亦是「人間菩薩大招生」。
承擔籌劃者之一的志工董壽梅(心壽)表示:「小小講堂是以三個月為一期,主題是感恩;第一個月是以「親恩」為主軸,希望藉由一個半小時的體驗課程,能讓孩子跟父母都能體悟 『孝順的孩子最有福』,進而知恩、感恩、報恩。」
◎讓孩子揹重物 體驗懷孕時的辛苦
靜思書軒的志工們分成兩組,一組負責小小講堂的課程進行;另一組則是服務前來書軒的客人。在結帳櫃臺旁,志工請兩位小志工承擔工作人員,叮嚀她們該注意的事情。
「等一下分組的時候,小朋友還小,妳們要幫忙照顧;掃地的範圍就在這個區塊,不要超過這裡。」志工說。
「所以,工作人員和家長要不要打掃?」小志工勤幃如想問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事情。
「沒有、沒有,工作的時候只有小朋友;等一下小學員分成三組,擦玻璃、掃地和補貨,妳們在旁邊協助和注意他們的安全。」志工將工作細節說明清楚。
五月是感恩月,為了讓親子們都能了解行善行孝不能等,課務團隊安排親子不同的課程。雖然已身為家長,但也都是父母的孩子,同樣要做到孝順;於是播放了〈蘋果樹〉的影片,拉 回家長們的記憶,回想著過去,父母的呵護,現在正是報恩的時刻,自己也要做行善行孝的部份。
為了讓孩子體驗媽媽懷孕的辛苦,志工準備了十二本慈濟月刊,約三公斤(一個出生孩子的重量)的小包包讓孩子們揹在胸前,同時也視孩子不同年齡來分包包的輕重;之後,帶著孩 子們進行打掃、補貨的工作。
「孩子認為父母就像提款機,應該滿足他的需求;他們不知道媽媽的辛苦在哪裡?今天讓他們體驗,原來肚子裡有一個寶寶是不方便的,還要工作就更辛苦了。」董壽梅表示,希望透 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能懂得感恩父母。
背著重物工作,有的小朋友在揹的時候,就已經不舒服了,嘴裡嚷著不要背了;有的孩子緊緊抱著包包,深怕一個不小心給掉了下來。
五歲的林旻萱(圓圓)動作俐落,瞧她拿著抹布穿梭在書軒的櫥窗裡,認真的擦拭著玻璃,一手護著包包,還要注意腳下,不可以動到櫥窗裡的展示品。「我今天學會擦玻璃、還有手 語。」受到志工們的疼愛,圓圓很喜歡在書軒裡幫忙。
◎孩子的特質不同
完成工作之後,在志工的引導下,孩子們小心翼翼端著茶盤,走到家長前面,恭敬的奉茶。住在聯絡處附近的郭慧玲,每天都會帶孩子來這兒走走,請購書籍和CD回去;當她得知有 小小講堂的課程,原本只是想讓四歲半的女兒李柚晴來參加看看,結果,課程卻讓自己覺得物超所值。
「孩子或許說不出她學到什麼?卻在我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自己該怎麼樣對待父母,也知道怎麼樣讓孩子有空間,我覺得蠻好的。」郭慧玲從其他父母身上看到怎麼跟孩子相處。「雖 然我生了兩個孩子,但是孩子的個性不一樣,所以就是等於從零開始;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
得知郭慧玲的公公、婆婆也陪著他們來參與活動時,志工端來茶盤,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郭慧玲與先生恭敬地向雙親奉茶。「非常謝謝慈濟給我們有這個機會,讓孩子學習成長;也謝 謝公公婆婆今天陪我們一起來參加。」已經身為父母的家長,對父母奉茶,以最好的身教來教導孩子。
小小講堂是靜思書軒針對學齡前的孩子所舉辦的活動,希望運用書軒的教材來引導孩子們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藉由這樣子的課程,與社區民眾做良性的互動。
圖左 : 雙和聯絡處內,靜思書軒小小講堂課程開始前,志工董壽梅(心壽)與職工再次確認流程。[攝影者:林文質]
圖右 : 在志工的引導下,孩子們小心翼翼端著茶盤,跪在家長面前,恭敬的奉茶。[攝影者:林文質]
圖左 : 住在雙和聯絡處附近的郭慧玲,原本只是想讓四歲半的女兒李柚晴來參加看看;沒想到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從別人身上學到不同的教養方式。[攝影者:林文質]
圖右 : 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郭慧玲與先生恭敬地向雙親奉茶,以最好的身教來教導孩子。[攝影者:林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