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水懺入教案 佛法生活化
活動開始,先由「慈悲三昧水懺」之經藏演繹,揭開序幕,再由吳淑潔師姊帶領大家走入「慈悲三昧水懺」經文唱頌,從「序曲」一直到「果報障之至誠發願」,現場氣氛莊嚴,學員 們的心也慢慢地靜了下來,將法深深烙進心底。
菩提種子教案由全臺各區編輯團隊用心編輯而成,今年已邁入第三年,除了編輯中低年級、中高年級、中學生外,今年還增加幼教教案。希望透過教案的精髓及老師的創新思維,讓大 家善加運用,將法帶入社區及校園,也期勉更多人一起來耕耘「教育」這一片大福田。
宗教處余宛蒨師姊說:「完整的教材,來自於編輯團隊的用心,然『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所以完善的教材內容,需要講師到位的運用與傳授,更需要每個人能妥善利用。」
誠如九月份教案編輯重點,主題是慎初始——謹言慎行,誠正信實;法譬如水經文——蠢動含靈多樣,同生同息同眠;靜思語——行善要誠,處事要正,做人有信,待人要實。慈濟脈 動——序曲、一性圓明自然。教聯會周蘭鶯師姊表示,九月份是新學期的開始,所以要讓孩子先收心,回歸清淨本性。
此次設計教案融和了各教育團隊優點,如教聯會擅長靜思語教學,大愛媽媽擅長戲劇和講述故事,慈少、親子班擅長分站活動……等。整個課程規劃,以經文為主題、以靜思語為精 神、透過慈悲三昧水懺偈頌結合慈濟脈動。
◎除三障煩惱 拔王者之劍
「這是一部即將上映的強片『王者之劍』。製作目標是要讓孩子覺知三障的形成而懺悔過錯。」高季慧師姊說,因為孩子不容易瞭解三障是什麼,也很難做到不造業,所以教學觀摩戲 劇演示,要教孩子學認錯學懺悔。
傲慢不除智慧不生,心靈純淨的人才能拔出王者之劍。以歌劇方式呈現的「王者之劍」,主要人物有亞瑟小王子、黑魔法女巫、魔法師梅林、國王、王后等。關鍵的轉折是如何打敗貪 婪、恐懼、傲慢、無知、偏見、憤怒;而這些負面的思維,都是因為一念無明,煩惱覆藏本性,才會產生,當我們懂得懺悔,就能找回清淨本性,這個時候配上《法譬如水序曲一性圓 明自然》,顯得相得益彰。
透過戲劇呈現的方式,讓孩子瞭解經文意義,讓在臺南慈濟小學任教的鍾雅慧老師分享,感受特別深刻。她表示,自己去年參加水懺演繹後,每堂課上課前都會讓孩子念誦水懺經文來 靜心,但經文內容較艱澀,有時沒時間解釋,孩子不易理解而感到生澀。說:「將佛法經文變得很有趣、很生動,很容易理解,孩子學到了也會做得更好。」
分站活動中,第一站是水懺八大對對碰。以大懺悔偈頌為主題,教具是會轉動的九宮格紙板;將八句偈頌經文寫於板上加一句不相關的句子,一人一次只能翻開一句,下一位隊友要翻 出能配對的經文;配錯了兩塊板都要翻回去讓下一位重來,這樣可以訓練專心、用心、公平、公正慎初始。
傑尼爾幼稚園園長李銘鳳,感謝種子團隊用心,讓她學到了許多「寶」,會將這些寶帶回去學校應用在教學中。
靜思功夫遍行天下是第二站。將偈文內容結合肢體動作,手語、靜思語,讓學員邊律動,邊學偈文、靜思語;「靜思功夫,源遠流長, 一招半式,走遍天下」有七招功夫,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加上心聲共鳴。靜思語當中每一句都是「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若是遇到困難挫折就「有法度」。
第三站的因果粒粒分明,將紅豆、黑豆比喻為善、惡種子,透過靜思語培養正知、正見的理念。希望藉著動態遊戲帶給孩子學習興趣。
「今天的課程很清楚的將靜思語與慈濟的脈動結合,並環環相扣。也清楚提到每個月的主題,可以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內容,它是循序漸進有條理的,而用在大愛媽媽身上讓我法喜充 滿,可以更快吸收,讓孩子更深入生活中。」大愛媽媽鄭金滿的法喜分享。
◎慎初始 守住清淨心
第二天的課程是雲嘉南區大愛媽媽專題分享,臺南區李冬梅師姊以對內凝聚、對外接引做為她內修外行的成長方向。多年來凝聚了整個團隊善的力量,接引了多位大愛媽媽,又以王麗 貞師姊、盛楚雄師兄夫妻受證同行菩薩道為典範。
任教於臺南市歸仁區沙崙國中李惠卿老師說:「聽聽各區的分享,有了交流內心就會有激盪,可以學習他們的優點,因為教育功能整合後,現在的教案也都統整,有資源共享的優 點。」
教美術的惠卿老師將統整的教案帶入學校,靜態教學就給孩子環保概念,和孩子先做議題分享;動態教學則是把孩子帶到環保站,邊做分類邊將利樂包收集起來當教材,製作成提袋用 於日常生活中。
淨化人心還是要透過教育,配合靜思語宣導與運用,才能讓社會祥和減低災難的發生。編輯團隊用心編輯教材以水懺為主軸,將靜思語為精神來環扣水懺經文。二天的靜思語教案研 習,課程內容充實,而學員們的內心也充滿了法喜。
法譬如水從經文「慎初始」,希望孩子一開學就會照顧好自己的心念,不要隨境起心動念,才能一步步往菩提大道直的方向走。
圖左 : 靜思功夫遍行天下,有七招功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加上心聲共鳴。靜思語當中每一句都是「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若是遇到困難挫折就「有法度」。[攝影者:姜博松]
圖右 : 學員把握午休空檔時間參觀靜態佈展。[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 大愛媽媽鄭金滿分享:「課程很清楚的將靜思語與慈濟的脈動結合,並環環相扣。可以更快吸收,讓孩子更深入生活中。」[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 在臺南慈濟小學任教的鍾雅慧老師分享,去年入水懺後,在每堂課上課前都會讓孩子念誦水懺經文來靜心。[攝影者:蘇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