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家裡第一次亮燈 花麗達慶開齋

家裡第一次亮燈 花麗達慶開齋

E-mail 列印
單親媽媽花麗達艱辛撫養兩名孩子。透過助學金家訪,慈濟考量她的需要,補助生活費,為其裝電照明。穆斯林開齋節,花麗達家第一次亮燈,亞庇志工上門與她共慶佳節,讓她看見 人間的希望。

◎ 無燈的家 隱沒在黑夜裡

斗亞蘭位於距離沙巴亞庇市約四十五分鐘車程的市鎮,雖地處郊區,一般生活設備如水、電供應都不缺。到了斗亞蘭,車子駛入甘榜譚巴魯谷(Kampung Tambalugu),村屋家家燈火,星空下乍見如螢火蟲點點幽光,不留神無法察覺花麗達(Faridah Binti Jasnin)家就隱藏在黑夜裡。微弱光線下,伴 著縫紉機節奏式的「嚓嚓嚓」聲,花麗達專注幹活,掙多一分錢,生活既少一分憂慮。

指頭一按,頂上一盞明燈照亮了黑夜,對城市人來說,何等平常;但是對花麗達卻是夢寐以求的一件事。「她就用膠工在夜裡割膠時,綁在額頭當照明的大頭燈來縫衣。」志工張如春 將手在額頭作勢比一盞燈。

張如春在斗亞蘭一家小學執教,從不缺席每年新芽助學金家訪。去年來到花麗達的家,發現她帶著兩名孩子,棲身在一間無窗戶、無房間的祖屋。

「她曾說那盞燈戴在頭上,一、兩個小時後開始頭重重的。」張如春說道。約八厘米寬的圓形頭燈,裝上兩粒電池照明,花麗達晚上就可趕工了。「勞力輪不到我,白領更別指望,左 思右想只好替人縫衣服。」僅小學六年級程度、無一技之長的花麗達,縫紉謀生乃是最好的選擇。

靠人脈從縫衣廠掙來「工作」,苦幹實幹依舊捉襟見肘。一塊布料在花麗達巧手下變成校裙,僅換得馬幣塊半錢工資,月入寥寥數百令吉,勉強餬口。「時間就是金錢,少縫一件就少 賺塊半。」家中沒電,花麗達只好戴上頭燈、點起蠟燭趕工至深夜。

縫衣廠提供的工作不多,加上使用手動縫紉機,完成的數量總有限,花麗達善用空擋縫製卡達山族傳統服飾。「這個可以賣得不錯價錢,但成本高、耗精力。」她翻開一片十字繡布, 局部花邊紋樣已完成十分一,非常精緻。十字繡布一碼價格數十令吉,相等她整個禮拜的伙食費,她說:「好不容易才買得一碼,要趕快織完。」可再怎麼「心急」,花麗達無奈屈服 於暗夜無電。

◎ 單親媽媽 為兒辛勤振作

「母兼父職,肩上的負擔很重。」三十六歲的花麗達,三年前丈夫外遇,忍痛結束了十七年的夫妻情,攜兒投靠娘家。失掉了心靈、經濟支柱,幸其繼父愛屋及烏,對母子三人愛護有 加。上天的考驗並沒有停止,繼父在去年6月不幸溺斃,花麗達即被同母異父的弟弟逐出屋外,走投無路之下,她只能在這間祖屋落腳。

「家裡僅有四面牆,一件像樣的傢具都沒有,最值錢是那臺二手縫紉機。」如春老師形容當時家訪情況,地板兼當桌子亦是櫃子,衣服、廚具一律置在牆角。

面臨兩度打擊,花麗達也曾想自我放棄。「看到孩子的臉,告訴自己咬緊牙根撐下去。」她不想淪落到親友家乞討,寧願吃白飯配鹽巴,亦心安理得。2011年9月,慈濟開始補助 花麗達一家的生活費。

爲了節省開支,花麗達胡亂充飢,鹹魚配飯或幾片餅乾當一餐,結果精神不振。「我們常嘮叨她別老爲了省錢,亂吃東西。」張如春發現花麗達與孩子臉色蒼白,故叮囑她健康為要。 「現在臉色好多了,只是背痛無法根治。」長時間坐著縫衣導致背痛頻頻發作,疼痛難當下,花麗達才去給中醫看診。

「我有兩個孩子,不管怎樣要撫養他們長大。」想到孩子、想到自身坎坷命運,花麗達一時感觸掩臉哽咽起來。任何閒言閒語,甚至面對他人出言不遜,她將之視為動力。「只有志工 一直鼓勵我。」花麗達拭乾眼淚細嚼志工的殷殷叮嚀。「她們勸我振作,不為自己也得為孩子。」

◎ 志工陪伴 歡笑膚慰傷心

志工張如春為人幽默,言談間,總能逗得花麗達笑聲不斷。「她總讓自己閑不下來,好沒時間去想傷心事。」多次互動,志工逐漸瞭解花麗達慣用「笑臉、積極」來武裝自己的哀傷與 脆弱。「用歡笑來關懷她是最好的方式。」志工選擇透過笑聲、短訊問候、風趣交談來溫暖受傷的心。

花麗達只念過小學,卻積極爭取該有的福利。常四處打聽何處有援助,好比申請單親全免費用的縫紉課程,除了自己受益,也轉告其他同遭遇之友人。

「她不會自私,若有援助金申請之類,她會多拿幾份表格,到村裡發給需要的家庭。」如春老師說花麗達有俠義心腸,鄉里找她修改衣服,她從不拒絕,也分文不收。

「我苦過,所以瞭解有人幫是那麼重要。」花麗達表示剛與丈夫離異時,連開飯都成問題,只好撿野果去賣。當有人給予援手,她深深感激,造就她亦願意向其他人伸出援手的態度。

「人能自愛方能愛人,花麗達確實做到一點。」志工張如春從花麗達身上看到一位母親的韌力與堅強,不找藉口沮喪,認真過活,短短數月,兩人已成為可以交心的朋友。

◎ 牽線點燈 用愛照亮未來

「這種華人拿來拜拜的蠟燭,比較耐用。」自從搬入沒有水、電供應的祖屋,花麗達與孩子夜裡伸手不見五指。只能點起蠟燭,孩子趴在地上寫功課,然後花麗達戴著頭燈工作,如此 生活持續了一年。「煮一頓晚餐要花三個小時。」花麗達爲了省錢,寧願少點幾根蠟燭,微弱的光線,往往靠摸索與記憶來做事,結果常摔跤或撞傷。

「家裡沒電,下午實在悶熱,孩子愛往外跑。」張如春發現幾乎每次家訪,孩子都不在家,不是去流蕩,而是回到外婆家。「他們去燙衣服、充電,或去打零工。」目前兩名孩子分別 就讀中學五年級與小學六年級,長子普特拉(Putra Bin Benson)乃校內田徑隊員,家中一角掛著十餘面田徑獎牌。「他們是我唯一的希望。」花麗達那麼拼,只希 望孩子們有出頭日。

普特拉即將參與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他希望升學到技術學院,學得一技之長。「花麗達不曉得普特拉的決定。」志工表示生活、心靈壓力導致花麗達常對孩子碎碎念,甚至大聲責駡, 孩子唯有以沉默、往外跑來應對。志工一邊當花麗達的聆聽者,亦不忘關懷與勸導孩子多體貼母親。

「有機器沒電,也無補於事。」年初,花麗達向政府爭取到一臺電動縫紉機,奈何無電無法操作。當下她想到志工,搖了一個電話給張如春,表示希望慈濟能替她家裡裝電,她願意十 個月不收慈濟補助金來抵償。

2012年6月30日,找來了承包商,從拉電、安裝,到正式有電供,志工陪伴與援助,讓花麗達多年來,第一次晚間不再摸黑做事。「心很開朗了,不再感到黑暗;現在有電燈 了,真的很開心!」從安裝那一刻開始,花麗達嘴角頻頻往上揚,難掩喜悅之情。「很感激慈濟,更感激他們給了我電供,不懂要如何回報,只有上蒼知道。」

2012年8月9日,正值穆斯林齋戒月,亞庇志工一行人,帶着美味餐點到花麗達的家中,與同是穆斯林的她歡慶開齋。當晚不止是花麗達第一次享用豐盛開齋,更是她家第一次亮 燈!志工的關懷如春陽,溫暖了花麗達的心,更看見未來人生希望。

最近一次發放,花麗達驚見志工的出現,她以為慈濟援助裝電後,十個月內就不再發補助金。志工告訴她慈濟關懷她的需要,沒有「抵償」這回事,當下花麗達感動得無法言語,她期 許以後能成為「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花麗達期待未來不久,她也能當一位手心向下人。

圖左 : 花麗達在三年前發現丈夫外遇,忍痛結束了十七年的夫妻情,攜兒投靠娘家。[攝影者:花麗達提供]
圖右 : 志工找來了承包商,從拉電、安裝,到正式有電供。[攝影者:楊秋鳳]

圖左 : 志工為花麗達在家安裝了電燈,從此她和孩子不必在黑暗中過日。[攝影者:楊秋鳳]
圖右 : 志工親切如家人般的關懷,溫暖花麗達受傷的心。[攝影者:楊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