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十五歲的一家之主 三兄妹勇渡逆境

十五歲的一家之主 三兄妹勇渡逆境

E-mail 列印
“如果沒有慈濟的幫忙,我想孩子可能真的得輟學工作了。”三十八歲的單親媽媽羅米雅蒂感懷說道。儘管生活再困苦,她都守著丈夫沙利夫的遺囑:“一定要讓孩子受教育,改變未 來!”

◎回饋雪中送炭 貧中之富不忘恩

2009年6月中旬,從事膠工和打零工的沙利夫因盲腸炎入院動手術,意外地被院方發現他罹患末期血癌。十二歲的長子拉西曼見媽媽羅米雅蒂要到醫院照顧爸爸,於是放下學業代 替媽媽割膠,賺取家用。

當時,馬六甲中央醫院福利部了解到他們經濟陷入困境,將個案轉介給慈濟,由慈濟補助每月的生活費及醫藥費;拉西曼學校的校長哈倫先生也推薦他和弟弟、妹妹接受慈濟助學金, 讓原本交不出學費的三個孩子,得以繼續求學。

9月17日的開齋節前夕,沙利夫病情惡化,沒錢就醫。當時他們的銀行戶口僅剩下馬幣六十令吉,當時慈濟志工戴金龍到訪,所致贈的開齋節禮籃是他們唯一的過節禮品。在得知一 家窘境後,志工決定另外送上應急金,以解一家燃眉之急。這個舉動,讓沙利夫一家謹記於心,他們當下認領竹筒存小錢,行大善。

10月1日,沙利夫不敵病魔,撒手人寰。往生前,他叮囑妻子羅米雅蒂莫忘慈濟的恩情。慈濟志工上門拜訪時,得知沙利夫往生噩耗,處於悲傷中的羅米雅蒂聽聞慈濟志工解說慈濟 善款來源後,仍下定決心成為慈濟會員,每月繳交馬幣五令吉,完成丈夫想要回饋的願望。

丈夫往生,三個孩子尚年幼,羅米雅蒂學習割膠維持生計,但膠價會因為天氣多變,致使收入不穩定,慈濟決定繼續補助她的生活費。

沙利夫生前說過:“如果孩子不獨立,只會消福,不會吃苦,以後我們也辛苦。”經濟獲得稍微改善,羅米雅蒂和孩子還是堅持“我們有手有腳,一定要學習獨立”以勞力換取生活所 需。

◎孩子懂事 正向態度值得學習

今年十五歲的拉西曼,因出生紙問題,延至五年級才入學,自小就由父親調教,在小六政府檢定考試(UPSR)中考取不錯的成績。父親病重時,他除了割牛草,還帶著弟弟、妹妹 撿拾回收物變賣賺錢。父親往生後,他努力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曾因為不捨母親辛勞而萌生輟學的念頭,他說:“讀書要好多錢,我不會讀,讓弟妹去讀。”但羅米雅蒂堅持要 兒子完成丈夫的遺願“至少讀到中學畢業”。

拉西曼坦言沒有想到自己, 他說:“在我的生命中,只有家人最重要。”他只想快點畢業成為職業軍人,因軍人有良好的福利制度,若是媽媽生病,也可以有保障。

當別的孩子在課餘時間玩耍,拉西曼則到牛棚工作,一個月可賺得馬幣一百五十令吉。一年內,除了少數假期或意外受傷,他幾乎天天得去清洗牛棚、放牛吃草,回家還要兼顧功課。

十四歲的妹妹喜達雅,會幫親戚孩子指導功課;十三歲的弟弟拉西丹則會幫忙餵牛、掃漆、在婚宴中打手鼓來賺取微薄收入;三人所賺的錢,都分文不取全交給媽媽。

“現在的孩子,大多經不起考驗,像拉西曼兄妹這種在逆境中仍然正向的孩子真的不多,值得讓其他的孩子學習。”孩子的孝順和乖巧,全看在一路陪伴的慈濟志工戴金龍及黃秀萍眼 裡,於是這對夫妻倆極力推薦拉西曼獲取今年慈濟新芽獎學金的“品德獎”,而學業不斷進步的弟弟、妹妹被推薦為“學業進步獎”。

◎神奇的小冊子 孩子主動做家事

2012年,慈濟馬六甲分會將“新芽助學金”轉型為“新芽獎學金”,學生被推薦在品德、全勤,課外活動特殊表現、學業優異和學業進步獎等;期待將孩子的優點放大,改善弱 點,發掘在逆境中仍能進取、或在各領域有進步的優秀學子,予以表揚與鼓勵,作為其他弱勢孩子的典範。

今年2月,志工舉辦獎學金說明會,3月向八十間學校進行宣導,並請校方回傳推薦名單,再附上新芽手冊給被推薦的學生,作自我檢視記錄;接下來師長及慈濟志工再持續追蹤並評 估,11月進行審核,邀請學生出席12月的頒獎典禮。

“為何其他部分都填滿,只有‘節省’欄位是空白呢?”這天,志工黃秀萍拿著妹妹喜達雅的新芽手冊,好奇問道。她誠實回應:“因為那天剛好學校有活動留下來,我肚子餓了,沒 有把零錢省下來。”秀萍笑著回答:“不是只有節省錢喔,省水,省電也是節省的一種方法啊。”喜達雅點點頭。

“恭喜你,這個月有進步哦,請繼續加油。” 小冊子上記錄著每一天孩子們是否落實準時、節省、負責等習慣,每到月底,級任老師和慈濟志工會在檢閱後,給予回饋。

為生活打拼,孩子們原本無暇照應日常小細節。自從有了這本神奇的小冊子後,孩子們感受到自己被關注,開始改變態度。羅米雅蒂訝異,原本從不下廚的喜達雅,竟然會自動煮晚 餐,讓工作疲憊不堪的她,感動不已。“我們都吃光光哦!”羅米雅蒂喜滋滋說道。女兒還會主動把衣服摺好,小兒子也自動自發學習呢!孩子小小的改變,讓羅米雅蒂開心地與志工 分享。

除此之外,慈濟志工也贈送孩子們一台二手電腦,方便他們完成電腦作業。因為新芽獎學金的關係,志工每月固定拜訪,加強對孩子的注意,願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適時糾正惡習, 陪伴他們走上人生正道。

◎用大愛做小事 小錢也能行大善

“雖然獎學金需要更長期的追蹤,但我們樂見其成。”戴金龍及黃秀萍及一起關懷這家人的慈濟志工,工作雖然忙碌,但他們仍然用心陪伴羅米雅蒂一家:“我們希望不僅慈濟志工為 孩子付出,也期待帶動師長一起來投入。”

2012年9月30日,慈濟志工邀來曾造訪羅米雅蒂一家、為他們申請助學金的前校長哈倫先生,為即將參與初中評估考試(PMR)的拉西曼,給予鼓勵和祝福。哈倫先生心疼拉 西曼的半工半讀,但看到羅米雅蒂一家過得充實而知足,他讚歎慈濟志工:“幸好有你們。”並囑咐拉西曼來日有成就後,一定要懂得回饋。

哈倫校長在聽聞志工講述,慈濟是一個以小錢行大善的佛教慈善團體,讓他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間學校,也請學生將大家用不著的一分錢,捐給學校,結果竟然累積了一筆不小的 數目!”

每個人也許無法在人間做大事,但可以用大愛做小事。誠如哈倫校長所說,每個人一點小錢,累積有成,成就的是不僅僅是一個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期待透過學校、慈 濟、家長緊密合作,培養出能為社會奉獻大愛與關懷的子民。

圖左 : 2010年,羅米雅蒂(右三)在慈濟志工的帶動下,帶孩子們參與慈濟的歲末發放,感受新春氛圍。[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 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拉西曼在課餘時間,到住家附近的牛棚工作。[攝影者:楊秀麗]
圖 : 2012年的開齋節,羅米雅蒂一掃喪夫陰霾,邀請慈濟志工前來歡喜共慶佳節。[攝影者: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