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芙蓉志工送愛寄宿生 毛毛蟲蛻變蝴蝶

芙蓉志工送愛寄宿生 毛毛蟲蛻變蝴蝶

E-mail 列印
慈濟馬六甲分會迎接10月以來第八團的學生參訪;八十二位來自波德申中華中學的寄宿生,男的短髮,女的紮辮子,白褲搭配深藍或灰色上衣的制服,看來精神飽滿且亮麗。

亮麗外表下,他們曾是讓人戴上“有色眼光”看待的學生。舍監柯藹笈老師說,這群十二到十八歲的學生,兩成以上曾是被先前學校退學,多半來自單親或曾經面臨家暴,或是父親欠 下龐大賭債,為了子女安全而送至學校寄宿。在缺乏大人引導下,他們無法自理,學習態度也不好,宿舍更是垃圾處處,衣服成堆,環境嘈雜。

◎ 慈濟志工化身慈母

今年3月,柯藹笈老師初到波德申中華中學任職,心懷大志,設下各種條規,例如不使用保麗龍等,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導回正道;不料引起他們反彈,還做了更激烈的事。就在心灰意 冷的那一刻,行李箱掉下證嚴法師法照,促使他想到慈濟,因而聯絡上慈濟芙蓉聯絡處,希望志工一個月一次到學校來分享人文課程,實則用愛感化學生。

“志工7月4日第一次來,我不敢抱著太大的希望,沒想到學生反應熱烈;第二次有更多志工過來,學生主動開口叫‘師姑’(年輕孩子對女眾志工的稱呼),我知道慈濟志工的關懷 在孩子心中起了效應。”柯老師在心中竊喜。

人文課程的第一個月講述“竹筒歲月”小錢行善的故事,開始有學生將零錢存起,第二個月再捐出來,第二次志工分享環保與素食。柯老師說,學生開始拒用保麗龍、帶著便當盒去打 包素食,令茶餐室的老闆娘都感到驚訝!

還有一位學生在宴會上看見爸爸使用保麗龍,一直勸說使用它對健康不好,爸爸拗不過孩子的堅持,改用玻璃盤,孩子很高興地告訴柯老師:“爸爸終於肯聽我的了……”

於此,舍監柯老師扮演嚴師、慈濟志工化身慈母,一起來關心這群寄宿生。每當柯老師實施一項條規,學生無法理解時,慈濟志工也不說什麼大道理,就只是聆聽、分析及鼓勵,每次 過來還特別煮了幾道佳餚,暖和他們的胃。

相信是這一分關注、這一分愛,學生變得乖巧,不時還會問柯老師:“師姑今天有沒有來?”聽到志工會來,他們趕快把房間收拾整齊,志工一句讚賞或鼓勵的話,就讓他們的眼睛亮 了起來。

為了讓孩子們更有自信,柯老師還效仿慈濟的培訓制度,將寄宿生的制服分為灰色和深藍色兩種;當言行舉止、態度方面尚在初步見習階段,就換上灰色服,一旦學會承擔、或行動上 有更大改變時,將再進階到深藍色,最後是別上名牌的“受證”幹部。

◎ 十一月的最後一堂課

孩子們經常從志工口中聽見“靜思堂”,好奇地問柯老師:“什麼是靜思堂?可不可以帶我們去看看?”

柯老師見孩子們近五個月來行為舉止都很乖巧,少有機會出門,加上接近學校假期,於是組團來個文化之旅,參訪慈濟馬六甲分會靜思堂。

就在出發前一天,一位孩子跑到網咖去玩,柯老師生氣了。沒想到全體學生站起來向老師保證:“老師,我們幫您看著他,以後只帶他去書店,不去網咖,好嗎?”從前只會推卸責任 的孩子,今讓他看到了他們勇於承認錯誤及承擔,柯老師的欣慰不在話下。

2012年11月4日早上,一群孩子們在慈青哥哥姐姐帶領下,進行志業巡禮。令他們感到好奇的是,當時慈濟園區裡泊著很多車,可是走入裡頭卻是靜悄悄?柯老師笑說:“是 啊,慈濟人走路都沒有聲音,哪像你們,八十多人用餐,卻好像八百人用膳一樣嘈雜?”

課程中,許多孩子對《赫曼的晚餐》影片感到動容。初中二的王杰祺說,看到他們撿食垃圾堆的食物,覺得自己很幸福;和杰祺同齡的丁照軒說,當他想要一些高科技產品如手機卻得 不到時,常常會羨慕他人,看了這影片,他不會對父母不買的決定感到不愉快了。

也是中二寄宿生陳奕妤,經常覺得老師管得太多,後來才知道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她們好。每當用餐,吃不完倒掉的時候,食堂的阿嫂總是會念說:“太浪費!煮得少學生又嫌少, 煮得多學生又浪費……”聽在奕妤耳裡總覺得囉嗦:“吃不完是我們的事啊……”今天看了赫曼家庭在垃圾山討生活,她知道自己不該再浪費。

波德申中華中學八十二位寄宿生,亮麗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顆敏感的心,就像奕妤說的:“師姑關心我們,給我們鼓勵,要我們做好,不要讓人看不起……”

毛毛蟲需經過一段時間努力掙扎,方能蛻變成蝴蝶,這句話在這群學生開始看見成果。慈濟人文課程在波德申中華獨中11月是最後一堂,但這不會是結束,柯靄笈老師希望這群孩子 未來的日子能繼續與慈濟接軌:“畢竟一個月只有一堂人文課是不夠的,未來更希望他們在慈濟環境薰陶下,學會擁抱自己的爸爸媽媽。”
圖 : 波德申中華中學寄宿生組團到馬六甲,來一趟文化之旅,首先參訪的是慈濟馬六甲分會會所。[攝影者: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