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幼子戒奶瓶 米撲滿造希望

E-mail 列印
「妹妹你要用奶瓶嗎?」禾靖認真問道。「不要!」禾群果斷地回答,毫不猶豫。五歲班的莊禾靖小朋友,帶動三歲的妹妹——莊禾群,捐出奶瓶,兩姊妹一起戒奶瓶,存米行善,盡 顯多一人就多一份力。

馬來西亞分會在檳城州的四家慈濟幼兒園(檳城、峇六拜、北海和高淵),從2012年10月1日到10月22日,同時推行「奶瓶米撲滿」活動,募集總數七十四桶米撲滿,爾後 包裝成一小袋的米袋,用於籌募慈濟教育中心和洗腎中心建設基金的結緣品,也拿來義賣,募心募款之餘,同時向民眾廣宣「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理念。

◎粒米積撲滿 學習

一場大愛兒童劇場,老師們身穿緬甸農民服裝,生動演出緬甸農民辛勤務農,生活艱難,但仍堅持「日存一把米」,粒米累積成撲滿,只為了要幫助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緬甸農民的大愛,大大牽動臺下的幼童們,清淨無染的童心。平常活潑好動的他們,此刻全神貫注的觀賞,彷佛透過劇場,走入譽為佛國之境的緬甸,學習農民們的精神和善舉。

這齣大愛兒童劇場背後的故事,其實也串連著慈濟與緬甸的因緣際會,還有近期慈濟推動各種形式的「撲滿」效應;比如「水撲滿」、「電撲滿」等,鼓勵大家節能減碳之餘,從中省 下的錢,存起來,滴水成河,可以行善救濟。

◎重創後重耕 緬甸

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慈濟走入緬甸緊急救援,發放稻種。慈濟志工長期關懷和陪伴至今,農民懷抱感恩心,謹記並效仿慈濟志工分享的「竹筒歲月」理念,日存一把米,布施 「米撲滿」。

緬甸農民不因善小而不為,帶動慈濟人拓展一股創意存「撲滿」的效應,而也影響到馬來西亞分會四家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們,突發奇想,推行「奶瓶米撲滿」,實踐日存一把米。 讓孩子們捐出自己使用的奶瓶,也趁機讓他們戒掉使用奶瓶的習慣。因為對於幼童而言,奶瓶是自己的寶貝,但在推行「奶瓶米撲滿」善舉之後,四家幼兒園統計數,已有三十位小朋 友成功戒掉使用奶瓶的習慣。

每一個奶瓶的背後都夾帶著有趣的小故事,當中,五歲班的莊禾靖小朋友,帶動三歲的妹妹——莊禾群,捐出奶瓶,兩姐妹一起戒奶瓶,存米行善。小姊妹的父親歡喜笑言,「我家足 夠用兩個星期的米,在一星期內用完,存入米撲滿,因為孩子說要拿多一些,這樣教育中心和洗腎中心會快一些完成建設。」

◎克服慾望行善 懺悔

年紀尚小的莊禾靖,在戒掉奶瓶的過程中,偶爾會撒嬌、鬧彆扭,跟父親說想要用回奶瓶。明知自己承諾戒奶瓶,卻又抵不過內心的慾望,禾靖原以為證嚴上人遠在臺灣,不會知道自 己有無遵守承諾,實踐捐助奶瓶行善。

當她聽到父親說明上人可以透過大愛臺新聞的播出,從中得知有關她的行為舉動,禾靖慚愧向上人懺悔,「對不起!我以為您看不到我用奶瓶,現在我沒有用奶瓶,我用杯子了,奶瓶 拿去做米撲滿。」

在實踐與慾望之間百般掙扎之後,她最終成功克服,實踐「奶瓶米撲滿」。

◎姊妹齊行善 童真

「妹妹你要用奶瓶嗎?」禾靖認真問道。

「不要!」禾群果斷地回答,毫不猶豫。

兩姊妹嚴肅卻不失可愛的言談,兩姊妹瞭解「奶瓶米撲滿」是為了協助擴建兩座慈濟志業中心,禾靖說道,「因為如果它建不出來的話,弟弟妹妹就不能去教育中心讀書了。」

禾靖還有另一個可愛舉動,讓大家會心一笑,也看見她「捨我」和「惜福」的智慧。剛開始戒奶瓶時,只要一看到弟弟或妹妹奶瓶內,還有剩下的牛奶,禾靖就會理所當然地表示, 「弟弟妹妹沒有喝完的牛奶,看到覺得很浪費,我就趕快去惜福,把剩下的牛奶喝完。」爾後,有妹妹禾群加入陪伴戒奶瓶,禾靖很歡喜。

看到孩子的成長和改變,父親表示,曾經瀏覽網路醫學資料,長期使用奶瓶對孩子的口腔和牙齒發育影響,三歲的禾群也有相似的癥狀,而父親欣慰透過此次的戒奶瓶行善,除了可以 協助改善孩子口腔和牙齒的發育。

◎粒米瓶中裝 圓願

回收奶瓶米撲滿成果日那一天,幼童們一位接著一位,將奶瓶米撲滿中堆積的粒米,一一倒入學校的米撲滿,老師也引導幼童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實踐「奶瓶米撲滿」的過程與心得, 莊禾靖就是其中一位。

站在臺前,禾靖雖然有點羞澀,但她還是樂於和同學們分享,帶動妹妹一起戒奶瓶的過程。當然還有自己如何惜福,看到弟妹奶瓶內剩下的牛奶,她會主動要求幫忙喝完的趣事。

赤子童心發善願,一粒一粒放入奶瓶裡的米,滴水成河,幼童們樂於喜捨的愛心,見證教育知識與生活智慧的重要性,期待著慈濟教育中心和洗腎中心的竣工,撒播更多善教育的種 子。

圖左 : 戒奶瓶,存米粒,這對小姊妹難免會鬧彆扭,但仍勇敢克服慾望。[攝影者:莊濟智]
圖右 : 捨出奶瓶,莊禾靖(左)和莊禾群(右)日存一把米, 為籌募慈濟洗腎中心與教育中心建設基金投注心力。[攝影者:莊濟智]

圖左 : 一粒一粒放入奶瓶裡的米,滴水成河,孩子的善心在發芽。(圖左為莊禾靖、圖右為莊禾群)[攝影者:莊濟智]
圖右 : 莊禾靖戒奶瓶的過程中,也會掙扎、鬧彆扭,但她懂得為自己的承諾負責,還是捐出奶瓶,實踐存米。[攝影者:莊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