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香港 學習做好人 浸會師生以慈濟為榜樣

學習做好人 浸會師生以慈濟為榜樣

E-mail 列印
為了讓學生學習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去「愛別人」,香港浸會大學客席講師陳偉江,安排修讀中國哲學史話課程的學生,一行十七人於11月10日下午慈濟香港分會。

◎慈濟世界人為本 珍惜資源省能源

礙於參訪時間有限,先由周玉蓮師姊為大家說明,慈濟從1966年證嚴上人在臺灣帶領三十位家庭主婦,發心每日存下五毫的買菜錢開始,逐步開展慈濟志業至全球五大洲,目前已 有四十七個國家地區設有分、支會、聯絡處,援助超過七十七個國家地區。

在四大志業的介紹中,周玉蓮師姊著重講述了醫療志業,上人如何從一攤血開始發願籌建醫院,到現在慈濟醫院的人文醫療已然成為典範,各地醫療團體紛紛前往觀摩。醫院裡設置的 心蓮病房,不但提供重症病患家屬休息室,甚至規劃了各種宗教的祈禱室,只因上人說大愛無國界、無宗教之分別,一切以人為本,尊重生命。

「為了我們的後代子孫,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珍惜有限的資源,不要再肆意開發浪費。」吳萬里師兄則與大家分享「日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理念,他以養一頭牛所需的資 源為例,提醒大家滿足一時口欲的同時,無形中耗費了多少的地球資源。

除了數據資料,吳萬里師兄又播放了一段影片,透過這一年來世界各地所發生的災難影片,提醒大家大自然已經開始反撲,藉此讓大家反思,控制自己的物欲,多吃蔬菜少吃肉,以實 際行動響應節能減碳,否則,當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最終受害者正是人類自己。

◎重新認識佛教 盼能回饋社會

看完影片後,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熱烈地交流討論,林曉南同學感慨地說,本來他對佛教的印象是遠離人群,躲在深山修煉的,今天才發覺,原來佛教的理念,可以融入現代的社會並做 出貢獻,這次的參訪讓他對佛教多了些新鮮感及認知。 李顯為同學覺得香港人比較注重物質的環境,以致心靈方面比較匱乏,他說,聽過師兄姊的演講,自己獲得很多啟發,例如在待人接物方面,每個人只要跨出一小步,一切就會好很 多。

本來以為此次參訪會跟以往參訪其他機構一樣,只是到處走走、聽聽講解的焦穎欣同學,這才發現慈濟志工是如此用心的準備,從進門口開始,志工彎腰遞鞋袋,到桌上香積志工精心 準備的果盤跟甜點,以及兩位志工分享的豐富內容豐富,這一切都令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不知道大家將來的道路會怎樣走,但希望在行有餘力的時候,能夠效法慈濟人,為社會盡自己的一分力量。」陳偉江深刻感受到慈濟的各項工作,正是把佛陀的大愛一一實踐在 現實生活中,因此期勉學生們也能培養一分感恩心,將所學所能回饋社會。

圖左 : 吳萬里師兄分享「日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理念,呼籲大家珍惜有限的資源,不要再肆意開發浪費。[攝影者:盧志德]
圖右 : 浸會大學客席講師陳偉江認為慈濟人是一個非常好的典範,為了想讓學生學習怎樣做人,以及怎樣去愛別人,因此促成這次的參訪。[攝影者:盧志德]

圖左 : 林曉南同學有很深的感慨。本來他對佛教的印象是遠離人群,躲在深山修煉的,今天才發覺原來佛教的理念,可以融入現代的社會並做出貢獻,這次的參訪讓他對佛教多了些新鮮感及認知。[攝影者:盧志德]
圖右 : 焦穎欣同學感受慈濟人的熱心接待,這一切都令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攝影者:盧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