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12年11月9日這一天,來自臺灣的曾裕真老師及教育團隊一行六人蒞臨慈濟馬六甲分會。把握這殊勝的因緣,慈濟特安排臺灣教師與本地的正副校長溫馨座談。大雨並沒有澆 熄來賓們的熱情,共八十六位來自馬六甲、芙蓉及居鑾的督學、正副校長、學校董事及家教協會代表共襄盛舉。
◎ 教之以禮 育之以德
曾裕真老師與眾分享慈濟的教育理念及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的緣起。她說道:“證嚴上人曾對我說: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不能急,但學生的學齡有限,也不能等。”對學生教之以禮 不能等,育之以德不能急,裕真老師豁然開朗,為何之前教書教得不快樂,因為不能急的時候她很急,不能等的時候她怠惰。
裕真老師強調,老師要在孩子年幼,尚有影響力時,給予正向的教育,並且要向下紮根,才能向上茂盛。
她呼籲有心的校長老師們加入慈濟教聯會,因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同一件事,將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呂美雲老師幽默的分享,也讓在座嘉賓精神為之一振。
“我常穿錯兒子的拖鞋,有一天,兒子問我:媽咪,您為什麼老愛穿我的拖鞋?我反應很快回答:因為我愛你啊!兒子接著說:您愛我就不要把我踩在腳下。”一段有趣的溫馨對話, 帶出了師長們對孩子、學生愛之深,但卻沒辦法讓他們了解心中的愛。
呂美雲老師的班級經營有趣又富意義,她常帶入“見苦知福”的活動,在節慶中穿插感恩環節等。她很感恩學校的校長支持她在校園推動靜思語教學,也希望在座的校長給予有心的老 師們支持。
她以種種實際例子與眾分享。真誠地愛孩子,給他們信心、鼓勵、讚美,她見證孩子即便遭遇挫敗,因為擁有這分愛,也可以很有智慧和勇敢地去面對。“靜思語教學是千變萬化的, 唯有老師要先內化,要學生聽話,就不再是神話。”美雲老師以這句話作為總結。
◎ 教學上另一個春天
柔佛居鑾縣華校督學黃秀南曾經是老師,卻在教書多年後遇到瓶頸,因此今年接下督學重任,希望能夠尋獲另一個春天。
“我從臺灣老師的分享中獲得啟示,就是要用心去做。我們會遇到瓶頸或者不快樂,是因為不夠用心。”黃秀南督學也表示,校長是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只要他願意踏出第一步,教 育就有希望了;校長帶動老師及學生,也將會影響學生回家帶動家長,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芙蓉小甘蜜華小校長王金忠認為,如果老師們願意深入去了解學生的心聲,真誠的給予關心,一定能夠幫助孩子。“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進度都不一樣,我們應該去探討他們真正面 對的問題是什麼,再對症下藥。”
“我們要先改變自己,才能影響別人。身為師長,要以身作則,用好榜樣來引導學生。”森美蘭古打靈華小校長周健才打算在週會上帶靜思語,希望潛移默化的力量,讓學生有好的影 響。
顏淑專今年剛轉到敦化小學當校長,在以前的學校,有大愛媽媽來帶動學生靜思語,她覺得效果很好。因此,來到這間學校任教,她希望把靜思語介紹給老師們,進而引導學生向善。 顏淑專校長本身是一位基督徒,但是她認為靜思語完全沒有宗教色彩,反而是很好的教材,因為靜思語提倡一些做人的道理,而且淺顯易懂、很生活化,學生較容易吸收。
“一個學生的內涵比他的成績來得重要。不管一個大學生畢業了有多好的文憑,但若他不懂得待人處事,他根本不算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所以我們教育孩子應該是以品行為主,而不 是只著重學識。”她打算把當晚結緣的靜思語海報帶回去,張貼在教室,讓學生們多接觸好話。
培風中學副校長黃雪萊在學校教導資訊教育,總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應該要給學生最新的資訊與知識。可是,資訊越多,年輕的孩子們卻無法很有智慧地過濾。
今天聽了臺灣老師的分享,她找到了教育的核心思想。“我覺得應該要回到人的根本,教導他們待人處事的道理,讓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黃雪萊副校長說道。
圖左 : 敦化小學顏淑專校長(右一)認為靜思語完全沒有宗教色彩,反而是很好的教材,因為靜思語提倡一些做人的道理,而且淺顯易懂、很生活化,學生較容易吸收。[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 曾裕真老師與眾分享慈濟的教育理念及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的緣起。[攝影者:楊秀麗]
圖左 : 柔佛居鑾縣華校督學黃秀南從臺灣老師的分享中獲得啟示,就是要用心去做。[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 共八十六位來自馬六甲、芙蓉及居鑾的督學、正副校長、學校董事及家教協會代表,出席與臺灣老師的溫馨交流。[攝影者:吳雅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