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分會 窮不能窮教育 助學金讓貧子有書讀

窮不能窮教育 助學金讓貧子有書讀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分會峇株巴轄聯絡處於2012年12月9日,在愛群國民型華文一、二校(S.J.K(C)AI CHUN 1&2)的陳華德堂,舉辦「2013年度育苗助學金頒發 典禮」。計有四十五間中、小學的三百零八名清貧學子受惠,頒發典禮共有二十四位校方代表及一百五十一位志工參與。

峇株巴轄聯絡處「育苗助學金」從2002年開始,至今已邁入第十一年,慈濟志工秉持證嚴上人殷殷叮嚀「取之當地,用之社會」的理念,回饋給當地有需要的人,讓清寒子弟能安 心上學。

◎品德教育從幼起 助學金減負擔

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慈濟志工走進社區暗角,首次參與助學金發放家訪的劉彩微表示,今日的社會,沒錢就不能好好讀書完成學業,貧困是造成孩子喪失求學機會的原因之一。

而孩子的品德教育要從幼兒開始,家訪時走進隔代教育家庭的劉彩微,體會到父母親為了生計將孩子留在祖父母身邊,間接引響孩子的心靈成長。

慈濟今年開始走進二所印度小學(SJKT SRI PELANGI , SJKT PELADANG YP),就讀五年級的印籍學生Punitha,在媽媽的陪伴下出席助 學金頒發典禮。Punitha的姊姊已嫁人,哥哥與家人感情疏離並失去聯絡,母女靠著父親往生後的補助金相依為命。

彬彬有禮又整潔的Punitha,長大後想成為一名老師,在媽媽心目中是一位乖巧好學的孩子,媽媽感謝慈濟的助學金減輕她的經濟壓力。Punitha非常高興能領到慈濟助 學金,打算把錢存起來買課業的學習用品。

貧困是孩子求學的絆腳石,為了讓孩子長大及接受教育,有些父母因子女眾多,將孩子交由親友撫養。印籍學生沙迪華仁(SATISHWARAN)就是一個例子,因父母不圓滿的 婚姻,孩子生下後就交由他人撫養,哥哥由姑姑領養,沙迪由爺爺奶奶帶大。

面對沉重的負擔,奶奶覺得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叮嚀孫子要好好唸書,才能改善生活。奶奶說,慈濟助學金有如及時雨,減輕她的負擔。

◎專款專用助學金 飲水思源回饋社會

心臟狀況欠佳的張爸爸曾一度有小中風,所幸及時察覺治療才不至於惡化,家裡子女眾多,倘有稚小,只能靠張媽媽領些車工來補貼生計。

張媽媽今年只帶家中最年幼的兩名孩子來領助學金,較年長的兩名中學女兒雖也獲推薦,但慈媽媽認為女兒已經有能力半工半讀,並能自給自足,請孩子把機會讓給更有需要的人。

兩名懂事的女兒在不影響課業的情況下,善用課餘時間,趁著週末或暑假到餐館打臨工,減輕父母負荷;張媽媽堅守專款專用的理財方式,管理家理的費用及慈濟助學金,即便生活費 不足,也不會動用慈濟助學金來補貼,因為那是孩子的求學費用。

新港華小校長黃南恩分享,品格教育的提升很重要,施恩於人要心存感恩,接受恩惠的人更要飲水思源。他希望慈濟能夠嚴格執行助學金的調查,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愛群一校副校長劉菀驊則表示,慈濟助學金善款來自資源回收及十方大德的捐款,得來不易,鼓勵孩子要珍惜。他同時鼓勵學生們用功讀書,努力求上進,成為有用的人,才不會辜負 善心人士的恩惠,他日事業有成,莫忘飲水思源回饋學校和社會。

◎努力上進報親恩 知足感恩獻己力

助學金頒發典禮在〈愛與關懷〉的音樂中進行。志工代表恭敬獻上祝福給學生們。學生們手中接獲「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紅包,紅包封內還有靜思語小卡好話一句,讓 莘莘學子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稍後也親手簽領助學金的支票。

當天,慈少同學及家長聯合呈現默劇《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子過」,慈幼小菩薩則呈現手語「跪羊圖」,藉此喚醒在座的每一位「父母恩情浩連天」,把握父母尚在時盡孝道。

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利用父母賜予的身體來做好事,為社會貢獻一分力量。而學生的本份事就是用功讀書,努力求進,做個聽話孝順的孩子,才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

圖左 : 來自四十五間中小學的三百零八名清貧子弟受惠。[攝影者:鄭吏評]
圖右 : 志工代表恭敬獻上祝福給受惠學生。[攝影者:何詠宸]
圖 : 志工們獻上環保餐盒給學生,內有愛心面包及水果,鼓勵愛護地球使用環保餐具,取代一次性使用的產品。[攝影者:何詠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