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 眾志成城 成就莊嚴道場
當然流傳已久的民間習俗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德州分會於8月17日下午舉行孝親祈福會及素食餐結緣活動。德州分會慈濟人,由十八位慈誠委員參與獻燈、獻花、獻果,十六 位加入入經藏手語音樂劇,二十位合唱團員與臺上慈誠委員臺下會衆合聲唱誦〈爐香讚〉,三十多位參與傳燈祈禱的帶動,還有許多幕後工作人員、香積菩薩、以及三合一團隊的投 入。志工的發心承擔,無非是希望成就圓滿這次祈福會活動。
活動共有三百五十位會眾參與,其中約有兩百二十位 華裔、越南裔、韓裔、柬埔寨、美籍人士社區大德。許多僑界與附近慈濟分支會所的師兄姊也來共襄盛舉、莊嚴道場。當天活動 在〈爐香讚〉的梵音鐘磬聲中揭開序幕。 前臺由六位慈誠並列捧燈, 十二位著旗袍的志工則是捧花捧果。 此外,活動中心的兩側由三十多位志工將會眾圍繞。相較戶外是超過華 氏ㄧ百度以上的高溫,活動中心裡卻顯現出一分清靜虔誠的莊嚴道氣。
如何能夠成就如此莊嚴的道場?無疑是透過活動前精心的準備,縝密的籌劃與反覆地練習與檢討。除了獻花果與捧燈的志工們自淨己心以誠心獻供佛法僧之外,兩字一步,右腳起步等 等的細節,說明了參與祈福會志工的用心。
此外,活動動線的規劃,更是從歷年活動中累積經驗。活動中心舞臺上的供佛臺設置了六尊宇宙大覺者。臺上臺下的互動,不但使會眾能清楚地跟隨志工們的動作誠心禮佛,更展現出 對宇宙大覺者的一份虔誠仰望,藉此縮小自己,以心香表達對佛陀的虔敬。
◎ 演繹跪羊圖 行孝要及時
祈福會的另一重點是跪羊圖手語音樂劇的演繹。音樂手語劇宣導孝道的重要,透過演繹表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裡片段,呼籲會眾行孝要及時。整個音樂劇由手語及三段短劇組成。「小 羊跪哺,閉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恭身體」由年輕夫妻演繹出對新生命降臨的滿足與喜悅;「人間孝道,及時莫遲疑,一朝羽豐,反哺莫遺棄」是敘述年輕孩子不能體諒父母辛勞 的反叛與忤逆;而尾聲的「多少浮雲遊子夢,奔波前程遠鄉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則是由年老的夫妻扮演對離家遊子歸來的殷殷期盼。 短短數分鐘,演繹出父母對子女 延綿不絕的關愛、憂心、期盼,以及年老時對孩子的深深的思念。
透過臺上的慈青留學生跪羊圖意境的演出,深深喚起臺下離鄉背景會眾的思鄉及感念父母的情緒。尤其是位於美國南部的德州分會,與臺灣有超過幾萬哩的距離,一句句的歌詞,都在 提醒著參與民眾行孝要及時的重要。
會後,許多參與民眾與慈濟師兄姊分享,即使身在他鄉異地,當雙親一年一年老去,親近孝順父母應該更加緊腳步,把握當下以免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對談中,不時顯現為 人子女不能常在父母身旁照料的遺憾與內疚。其實,不論是假期時定期回臺探視父母親,或是透過科技電腦網路上視訊問安,或者只是簡單地撥通電話跟雙親說說話等等,都是讓父母 親感受到子女關心陪伴的方式。
◎ 慈青發心投入 萌生菩提芽
德州分會藉由七月吉祥月的活動來啟發人人的孝親善念,及力行清淨在源頭的觀念。在眾多慈青中,陳君毓與年僅兩歲的慈濟寶寶一大一小的身影特別引人注意。在祈福會之前,他們 多次由兩小時外的卡城來分會參與彩排。陳君毓與先生因工作關係只能週末見面,她必須每天忙碌於課業及照顧孩子。但是,定期的「慈濟讀書會」、勸素齋戒的分享、手語的演繹, 她都以歡喜與虔誠的心投入。她同時也鼓勵德州農工大學慈青社多位慈青,前來參與跪羊圖手語的演繹,並加入素食護生的行列。手語演繹中有一幕是留學生揮別父母的場景,君毓回 憶自己當初離鄉背井的經過,不禁都紅了眼框,思念父母之情溢於言表。
年紀輕輕的陳君毓早在十多年前就與慈濟結緣。在還未來到美國之前,都僅限於「參與」,而未「投入」。來到美國後,由於校園裡一位臺灣留學生,因課業壓力自殺往生,重新觸發 她那份多年參與慈濟的「菩提芽」,著手進行「慈青社」創立工作,目的就是期待所有離鄉背井的留學遊子們的心能有所依歸。正如她分享的,慈濟是一個分享愛、傳遞愛的地方。
◎ 護生環保 人心調和大地安
祈福活動最後, 透過上人開示影片,清楚簡明地講述環保理念與節能減碳的觀念。讓七月普度回歸最原始的真正意義「護生護心護大地」。上人說:「環保概念是國際上一直在呼籲 的,『八分飽』培養慈悲心,不僅尊重生命還能保護自己的健康,是多麼好啊!生活不合宜的,要改變過來,改善我們的人生!」
活動中心前豎立了一尊宇宙大覺者供與會人士浴佛祈福、齋戒發願,將虔誠心香供奉於佛前。許多會眾發心加入一念心轉,護心護生的行列。一念心轉,透過人與人之間相互勉勵,不 要求他人,從自身開始,力行平安吉祥的環保簡樸生活。
圖左 : 自淨己心,以誠心獻供佛陀。各師兄姊展現出清淨虔誠的莊嚴道氣。[攝影者:吳育宗]
圖右 : 「小羊跪哺,閉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恭身體」由年輕夫妻演繹出對新生命降臨的滿足與喜悅。[攝影者:吳育宗]
圖左 : 誠心祈願。在齊唱祈禱的歌聲中,人人心香一柱,共振虔誠的善念 。[攝影者:周大鈞]
圖右 : 以虔誠心念化為行動,力行清境在源頭的觀念。[攝影者:吳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