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日本 下田除草 日本慈青學分辨稻與稗

下田除草 日本慈青學分辨稻與稗

E-mail 列印
七月中旬本該炎熱無比,然而當日本慈青們與慈少們到達稻田時,頭頂上空中的暖陽就好似母親用那柔軟的雙手撫慰著孩子的面龐,眼前吹來的一陣陣涼風帶起一片片稻田裏數不清的 綠手,這無聲的呼喚感動著在場每個人的心。

◎自然農法 呵護大地

2013年7月21日,慈青繼上次插秧活動後,再次來到位於山梨縣大月市的猿橋町,歷經一個多月的風吹日曬又雨淋,這裡的秧苗已茁壯成長到膝蓋位置。

安排這次活動的川路先生,與兩位共同農耕的好友栗城昭司先生、坪內健治先生,因為推崇「自然農法」,在十七年前尋遍日本大小土地,總算在這裡尋到一片寶地。在三人無數的汗 水付出後,今天才有給慈濟青年們的體驗機會,他們也承擔了解說工作。

栗城先生原本是電腦程式工程師,說明所謂的「自然農法」,是指讓每個植物順著地球上的生物鏈自然生長,不依賴現代的化學農藥或先進的農作機械。他也介紹了猿橋町雖然山清水 秀,還有條桂湖的分支流「葛野川」,初夏有許多人來垂釣,可是卻很少有人願意來此做農活。他說:「上一次慈青們來此種稻,周圍路過的村民們都說,很高興見到年輕人農耕,而 且也很羡慕我們能招攬來一批年輕人下鄉耕田。」

當地農民大多數是上年紀的老人,很難得見到年輕人在假期不遠千里來此,不怕髒,不怕累下田工作。栗城先生表示,看著慈青們用滿滿的愛心,去疼惜這些土地,當地人都非常高 興,還有人送了一袋自家種的四季豆給慈青們。

◎農耕青年 歡喜大地

正式體驗前,青年們站在稻田邊排成一列,靜聽坪內先生講解今日的工作內容。坪內先生對慈青們解說道:「世界上所有動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種稻就像生養孩子。每個人在人生路上 都會遇到許多挫折,在它們長大前還不懂得如何面對困難時,父母要適當的幫助孩子一把,好讓它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這些許久不見的『孩子們』,現在周圍長著許多雜草,它們在分享本該屬於孩子的養分。若是爹娘不幫忙把雜草除去,孩子們會營養不良,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會死亡。」慈青們認真 聽完坪內健治先生的說明,很快地捲起褲管,戴上手套,腰綁塑膠回收袋後下田。

休息時間,坪內先生還講述除草的意義和介紹各種常見的雜草。他說:大致稻田會有四種常見雜草,分別是鴨舌草、野慈姑、水竹葉、和紫穗稗 。對於慈青們而言,除草最困難的便 是區分稻苗和紫穗稗,因為還沒完全成熟的紫穗稗無論高度還是形貌都和稻苗有九成相似。

第一次參與農耕的年輕人之中,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現在就讀高中三年級的陳宇航在稻田裏摸索一個上午,終於「摸」出了區分紫穗稗和稻苗的方法。外表瘦弱的他說:「紫穗稗和稻 苗外表雖然很像,但是只要用心去摸,去感受,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大差別。」此時川路先生和栗城先生非常贊同地點頭。

此次,除了有新的慈青夥伴參與外,還有一對恩愛無比的夫妻。他們是志工榆井春菊和小笠原久美雄。兩位年過半百的長輩們跟著慈青下田,有困難互相扶持的場面,羨煞周圍志工。 榆井春菊說:「第一次和慈青們一起活動,看著這些年輕人就倍感無限能量,年輕人的朝氣時刻感染著我,使我也年輕了,幹活也更賣力了。」小笠原久美雄還表示:「雖然一直重複 彎腰、抬頭、扔雜草入回收袋……長時間下來腰會有些酸痛,但是真的很開心,很幸福。」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對年輕人來說,下田體驗農事後,相信更能體會這些話的道理了!

圖左 : 坪內師伯叮嚀慈青們要注意觀察,切勿把秧苗當雜草。[攝影者:李沈娜 ]
圖右 : 除草也似修行。去除心里一切雜念。無聲埋頭,做就對了。[攝影者:李沈娜]

圖左 : 坪內師伯手拿『田地生物圖鑒』的書在和慈青分享常見動植物[攝影者: 張公羽]
圖右 : 現就讀于鹿島學園高中三年級的慈青陳宇航道,“注意看用手摸就會發現紫穗稗和秧苗還是有差別的[攝影者: 張公羽]
圖 : 志工們在太陽下聆聽從坪內師伯(右一)安排工作。[攝影者: 張公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