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幼兒向大自然學習
米是亞洲人的主食,每餐必要的穀物之一。馬來西亞也是稻米出產國之一,主要在吉打和玻璃市這兩個州屬出產較多的稻米。
農夫辛苦地耕種稻田,對於時下的小朋友而言,他們是無法了解的,但是經過這次的體驗,北海慈濟幼兒園邢峻戬小朋友,覺得長大後選擇不要當農夫,因為當農夫太辛苦了,還要在 大太陽底下割草耕種。
「這些稻穗,你們可以去聞聞看,摸摸看,數一下看有多少粒稻米。」老師除了讓小朋友遠距離觀看稻米的形狀之外,還鼓勵孩子們走入稻田中,觸摸飽滿的稻穗、聞聞稻米的芳香。 北海慈濟幼兒園學生除了在課本抽象的學習,今天總算可以親近大自然,透過接觸,更具體了解植物。
◎感恩農夫辛苦付出
接觸稻米之餘,農民叔叔也一一向讓孩子們介紹常用的耕種道具。了解整個過程後,小朋友便動手學習篩選稻米,把能好的稻榖分類好。
北海慈濟幼兒園家長陳月娥表示:「我喜歡親自體驗那種稻田,這樣才能真真接觸大自然,不然只是站站看看,還沒有那種感覺。真正了解稻米,會感恩農夫辛苦種稻米。」
北海慈濟幼兒園小朋友葉益傑感恩地說道:「我要感恩農夫叔叔,因為他每天晚上、早上做工,他要種米榖,米榖給我們吃。吃的時候不要掉飯粒,要惜福。」
從了解到體會,北海慈濟幼兒園這群小朋友,除了了解稻米的種植過程,也體會到農民的甘與苦,讓他們更懂得珍惜盤中的每一粒米飯。


圖左 : 北海慈濟幼兒園師生到稻田體驗田野生活。[攝影者:陳月娥]
圖右 : 孩子們走入稻田中,觸摸飽滿的稻穗和聞看稻米的芳香。[攝影者:林凱旋]


圖左 : 陳植軒觸摸稻穗,感受一番。[攝影者:林凱旋]
圖右 : 孩子們了解農夫們常用的耕種道具。[攝影者:陳月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