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志工行 增加生命寬度深度

志工行 增加生命寬度深度

E-mail 列印
「如果沒有加入慈青社,剛畢業的大學生,是沒有機會參加『國際環保志工營』,更不可能和頂尖的國內外同齡學生學習。」正站在臺上、身著灰上衣白長褲的吳世軍,手持麥克風, 侃侃而談。他很感恩慈濟志工的陪伴和照顧,大學四年裏,讓他體驗生命的寬度和韌性。

吳世軍曾是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慈濟大專青年聯誼社(慈青社)的會長,六月剛畢業,在10月8日高應大校本部六樓的交誼廳,所舉行的期初茶會上,以慈青學長的身分,對著約三十 名社員,以「年輕人讚請來」為題分享。

◎見苦知福再造福 勇於承擔不退轉

「臺灣是美麗之島,四季如春,『福爾摩沙』之美譽,名不虛傳。」沒離開生長的臺灣,不知臺灣的美麗。當吳世軍隨著營隊到海外時,思念臺灣之情,油然而起。

面對山林遭受浩劫的臺灣,只要連續幾個小時,兩三百公釐的超大豪雨,一些低窪的地方,因宣洩不及而成災。雨停了,積水漸退,勘災和救災的工作積極展開。漸漸地農作物復耕, 大地甦醒,又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吳世軍透過簡報,一一介紹他在大陸的所見所聞。「長江綿延好幾省,大水患周而復始,潰堤、溢堤,氾濫好幾個省份。」他分享著當「洪峰」過後,分不出道路、田園和村莊,實在 慘不忍睹。每個人都像「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但慈濟人深入災區,更動員在地志工,協助發放。雪中送炭、寒風送暖,感動了當地村委幹部,化阻力成助力的加入發放的行列。

災民迎接身穿「藍天白雲」服裝的慈濟人,如同家人久別重逢,對他們訴說著過去、未來和希望。當志工結束發放,準備離去時,災民們依依不捨的列隊歡送。先是輕搖一隻手,再 見。車子慢慢啟動,變成兩隻手猛搖,而後追著車子邊跑邊呼喚。真摯的情感流露,車子裡的志工也很不捨,噙著眼淚,頻頻揮手再見。

新上任的慈青社社長郭宜珍,站在舞臺旁,認真地聽學長吳世軍的分享。以前有學長在的時候,學長都會提醒辦活動的重點,和應注意的細節。現在學長畢業了,什麼事都要試著自己 承擔。「籌備活動的過程是很辛苦的,還好有玉英媽和師姑師伯們的適時協助。」

郭宜珍很細心,也很貼心,當她知道負責錄影的人文真善美志工王敏德生日時,她帶頭唱起〈生日快樂〉,祝福他生日快樂,讓在錄影中的王敏德,不得不暫離鏡頭,揖手稱謝。

郭宜珍也感謝慈青社裏的工作夥伴精進、人文、美宣、資訊,相互補位。高應大有「信心」、「毅力」、「勇氣」三大家族,既然進來,就不輕言退轉,分秒不空過。

◎藉由活動來傳承  實踐三不廣招生

無獨有偶,高雄三民區寶興社區的人文真善美團隊,利用出班記錄,也再做傳承。,錄影志工林錦標陪伴著新進的志工林志明、黎俊雄、王敏德、李文益,現場實作,輪流運鏡,相互 觀摩。

林錦標是骨捐幹事,也是人文真善美錄影剪輯的講師。他表示基本上錄影和照相的原理相同,錄影的作品,呈現的是會動的影像。每個場景,還是要有大景、中景和特寫,交互運用, 讓鏡頭說故事,而且更要說出委婉和動人的故事。

他從開機、關機、白平衡到取景;從借位、跟拍、轉場到低角度、特寫……無不傾囊相授。林錦標表示,百聞不如一見,實際出班最重要。

一直陪伴著慈青社的慈濟志工江玉英,看著在同一個活動裏,有人文真善美團隊的傳承,慈青社也同樣有人在陪伴,讓她很感恩、也很感動。

「念力動力相結合的磁場,一定能激出火花,現在社會很需要有知識、有智慧的青年。」江玉英並勉勵大家,精進的道路永遠不停頓。並殷殷叮嚀慈青,記得實踐「三不」:第一不怕 吃苦、第二不怕吃力、第三不怕流汗。大家一起同心,邀約更多有志者,共同投入。

圖左 : 高雄三民區寶興社區的人文真善美團隊,藉由活動也在做傳承。錄影志工林錦標(中間者)陪伴新進的志工林志明(左一)王敏德(右一)現場實作。[攝影者:呂建忠]
圖右 : 慈青帶動大家做團康活動,讓會場氣氛熱絡起來。[攝影者:呂建忠]

圖左 : 慈青社的指導志工江玉英(持麥克風者)叮嚀慈青,要實踐「三不」:第一不怕吃苦、第二不怕吃力、第三不怕流汗。[攝影者:呂建忠]
圖右 : 前任會長吳世軍(中站立)請同學分享,在大學四年裡,除了學業還有可以學到甚麼?[攝影者:呂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