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加拿大 為感恩節 募食物添好心食材

為感恩節 募食物添好心食材

E-mail 列印
「勸募雖然不容易,但堅持對的事,做就對了!何況是為自己的社區付出。因這個活動讓週五晚上變得有意義了。 」慈青洪稚翔分享著。為增添感恩節的意義,「Thanks感 恩」與「Giving給予」加拿大滑鐵盧區慈濟志工挨家挨戶為食物銀行募心與食材。

北美的感恩節是歐洲人當年移民美洲的時候,感恩上帝賜予好收成。這個節日就如同華人的中秋節,或是端午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而食物銀行(Food Bank)這樣的慈善機 構,對於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來說,就變得很重要。

加拿大滑鐵盧區,距離東邊的密西沙加市還有一小時的車程,以社區志工的編制,屬於西多倫多聯絡處。在2013年5月,慈濟志工們第一次參與了加拿大滑鐵盧食物銀行 (The Food Bank of Waterloo Region)暑期募集活動,從此開啟滑鐵盧區第一個志工站。

2013年食物銀行感恩節募集食物活動,從9月30日到10月19日。社區裡許多社團也一起共襄盛舉,以各種不同方式協助募集食物。

◎做中學覺 知行合一

慈濟志工們商議先在社區發傳單,然後挨家挨戶敲門募食物。 因此,於10月4日志工們利用下班、放學時間兵分兩路,邊勸募食物罐頭,邊藉此因緣介紹慈濟與食物銀行。

志工洪士凱帶著三歲女兒,偕同父母親一起把握此機會參與,祖孫三代為勸募食物活動不辭辛勞,看著孫女小手拉著堆滿募集而來的食物拖車,滿心感恩的奶奶黃慮開期望這樣的勸募 活動,可以啟發孩子的慈悲心,讓善苗能深植其心中。

還在唸書的慈青洪稚翔分享著,「平常週五晚上不是去看電影就是上街吃東西,好好放鬆一下自己。而今有這麼有意義的活動,當然要參加,勸募雖然不容易,但堅持對的事,做就對 了!何況是為自己的社區付出。因這個活動讓週五晚上變得有意義了。 」

考驗的來臨,志工楊衛國帶領六位滑鐵盧大學的慈青社志工等一組人,在楊衛國的住家為中心出發。大家挨家挨戶地按門鈴,當志工說明來意後,有些屋主很感動並捐了很多罐頭食 品,還不斷說感謝;有些屋主竟與志工們聊天聊到忘情處,快忘了此行的目的;但有些屋主搖頭拒絕,甚至連門都不開;有些則以為是推銷員上門,不問青紅皂白送了一句「 不接受 推銷。」楊衛國安慰大家「要忍受拒絕,更要顧好慈濟形態。」

另一隊則以志工王贊維(濟峻)為一組,在住家附近發了將近二百五十張的傳單。「曾遇到一戶人家,才走近門口,狗已瘋狂地在裡面又叫又吼,在門上不停地抓。幸好狗是被關在屋 內,否則就會發生以前曾經聽過的郵差被狗追的故事。」他分享著此次出動的甘苦。

◎現代托缽 借事練心

王贊維一邊發著傳單,一邊就想著,晚上該如何去敲門募集食物?腦海裡突然間閃出佛陀當年要弟子們沿街托缽的景象,所以縱然會被拒絕,甚至吃閉門羹,也應以平常心自處。

佛陀當年托缽的規定是,一次只能到七戶人家去乞食,如果一家都不給,當天就得挨餓了。王贊維等一行人走了近百戶人家,僅有四戶人家非常感恩志工們的愛心,而捐了許多食物, 但有一半以上的住家沒有應門,如果是佛陀時代,志工們就要挨餓了。

這一次募集食物的經驗,體會到佛陀當年要僧團托缽的真正含義,一是希望放下我執,與人結好緣。雖然食物銀行已經行之多年,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食物銀行的作用,而慈濟在滑鐵 盧地區是一個新的團體,有待志工們與當地居民、社團結好緣。

另外,也是希望給大眾有造福的機會,供養是很大的功德,而慈濟的勸募,也是希望人人能發一份的慈悲心,人人能夠造一份福田。就如證嚴上人常常說的:「人人都是一部經。」去 敲門的時候,屋主們的態度,傳遞的訊息,無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都應當作是在教育自己。

上人告誡弟子:「頭頂人家的天,腳踩人家的地,要知道回饋當地。」在敲門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人給予鼓勵與讚賞,王贊維勉勵大家將別人的讚美當成是一種自我警惕,要更加倍努 力,回饋社區。

本次活動,慈濟志工一共募集七百五十八磅(約三百四十四公斤)的食物,感恩所有參與的志工,也希望能夠讓新進的志工,慈青們,以及所有參與的人都能夠體會到,佛陀的教育和 慈濟的精神。

圖左 : 林姵君師姊帶領(由左到右)新進志工洪稚翔,慈青溫建進,楊衛國師兄,和慈青蔡昀圻挨家挨戶募集食物。[攝影者:王耀明]
圖右 : 黃慮開師姊(右)和包麗夢師姊整理募捐袋。[攝影者:洪士凱]

圖左 : 英文流利的慈青孩子,主動向社區居民介紹慈濟和滑鐵盧食物銀行。[攝影者:洪士凱]
圖右 : 三歲小菩薩Ella由阿公(洪慶昌師兄)陪同,一路拖著滿滿罐頭的小拉車,從也不喊累。[攝影者:洪士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