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1/10秒的錯誤 40年償不完

1/10秒的錯誤 40年償不完

E-mail 列印
「我十六歲時,在1/10秒間做了一件事。現在我必須為自己那1/10秒所做的事坐監四十年。」一位獄友對來訪的志工這麼說。美國監獄中二十歲年輕人的自殺率是全國最高 的,因為他們覺得與其受終身監禁或在獄中關上數十年,他們寧可結束生命……

◎人滿為患 全球監獄人口最多

聖地牙哥有位志工譚瑞欽多年來探訪加州獄友,以佛法膚慰迷途的心靈,並導引他們認知「人人皆可為善」。他在2012年向慈濟提及有一位蘭卡斯特教授(Dr. Lancaster) , 是他過去唸碩士時的老師,策畫在監獄內教授佛法,當時大家即希望蘭卡斯特教授來美國總會參訪,但因教授大半時間在香港大學教授佛學及指導韓國佛 教大藏經編纂,時間上一直無法配合。

2013年11月,蘭卡斯特教授在洛杉磯短暫停留,此時全美多處慈濟人正開始啟動「送靜思語入監獄」的計畫,慈濟美國總會文發室把握機會,邀請教授前來分享。11月 30日,蘭卡斯特教授在總會園區靜思書軒從目前美國監獄人口狀況,談到以佛法觀點看監獄關懷,深深觸動在場二十多位慈濟人,同時譚瑞卿的經驗分享,也更堅定美國慈濟人關懷 獄友的決心。

蘭卡斯特教授表示,美國是全世界監獄人口最多的國家;全美被監禁的人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五,而美國公民每年需為每個犯人負擔六萬五千元,這還不包括建築監獄的費用!加州共 有三十六所男性犯人的監獄,共監禁了十三萬人,現在已人滿為患,州政府解決的方法是把犯人空運到亞利桑那州的私人監獄。

數以千計的犯人早已被家人抛棄,幾十年來沒有收過信、沒有訪客,是「被遺忘的一群」。近二十年來,譚瑞欽每周日清晨三點半起床,開車三個半小時去探訪監獄,然後再開三個半 小時車回家。他目前共關懷五所監獄,每周輪流探訪其中一所。

譚瑞欽探訪的第一所監獄是卡帕翠亞(Calpatria)監獄,起初獄友都覺得簡直不可思議,竟有人每個月都來看他們,譚瑞欽去的日子,已成為他們整個月最盼望的事。蘭卡 斯特教授強調,關懷獄友絕不可以有頭無尾,必須持續、全心全力付出,因爲對獄友來說,那是他們生命中的大事。

2002年蘭卡斯特教授第一次跟著譚瑞欽去監獄探訪時,有人對他說:「這些人都是壞人,你幫不了他們的,去對外面的人行善吧!」也有許多人不明白蘭卡斯特教授爲什麼要為獄 友上課,問他:「你知道他們很多人都做了很殘忍的事,為什麼要為他們花時間?」有些稍具佛教知識的人說:「對罪大惡極的人付出,你們的功德一定不可思議。」然而,蘭卡斯特 教授對慈濟人強調:「不要為了功德而做,應為慈悲而做。」

1994年12月,譚瑞欽常去的寺廟接到一通來自Calipatria監獄的電話,要求派志工去關懷獄友,第一次與獄友接觸時,他最感訝異的是發現他們只是一群普通人,周 遭不覺有暴戾之氣。一位犯人說:「我十六歲時,在十分之一秒間做了一件事。現在我必須為自己十六歲十分之一秒所做的事坐監四十年。」獄中二十歲年輕人的自殺率是全國最高 的,因為他們覺得與其受終身監禁或在獄中關上數十年,他們寧可結束生命。

◎靜坐學習 覺知信任與愛

後來,一名比丘隨譚瑞欽一起去教獄友靜坐。學習靜坐的獄友有回教徒、有基督教徒,也有信佛教的亞洲人。蘭卡斯特教授學佛多年,但從未體會靜坐的功效竟這麼大!獄友們告訴 他,他們原本充滿憤怒、怨恨、幻想破滅,開始靜坐之後,他們平生第一次能夠精神專注,也開始真正認清自己,起初對他們而言這個認知非常痛苦;他們說:「我做了可怕的事,傷 害許多人,在這個世界引起極大的哀痛。」但當他們持續靜坐、持續思考時,他們終於醒悟:「我還可以贖罪嗎?我的過往這麼可怕,我要如何做人?」

原本獄友彼此間都不信任,現在參與靜坐的成員開始關懷、幫助其他人,這在監獄是非常罕見的。每所監獄參與靜坐的成員都成立了共修團,每個共修團推出一名團長,成員聚在一起 談話、互相幫助,有時還彼此擁抱。奇卡瓦拉監獄的成員把共修團取了很禪意的名稱「高原沙漠青蓮」。

十年前就有獄友說:「我們對佛教一概不知。」「我們會一點靜坐,但不知道它的起源。我們想知道更多,能教我們嗎?」蘭卡斯特教授等人努力了十年後,終於在2013年首次提 供頒發大學學分的課程,讓兩所監獄的獄友選修,位於墨西哥邊境帝王谷 (Imperial Valley) 深谷内的卡帕翠亞監獄是其中之一,另一所是在南加州高原沙漠的 奇卡瓦拉谷 (Chukawalla Valley) 監獄。這兩所高度保安、監禁森嚴的監獄總共關了七千多人。在「高度保安」集的監獄裡,犯人什麼都不許做──不能在廚 房幫忙、不能自己洗衣服,任何可能用來充當武器的東西都不許碰。這裡的獄友說:「我什麼都沒有,但有得是時間。」蘭卡斯特教授把他在西來大學教「佛教入門」的內容錄成光 碟,讓獄友根據光碟學習,年底已完成了這相當於一個學分的第一門課。

◎從「最後一英里」 到「幸福校園」

蘭卡斯特教授認為,去監獄探訪,自己學習了很多。他說:「他們(獄友)什麼都沒有,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説,有種奇怪的純樸,他們不需要和顏悅色有禮貌,不需要戴有色眼鏡看 世界,所以,有時候會直言不諱,問的問題非常直接,完全沒有粉飾與客套,真的會迫使你重新思考;你不能給他們一套標準答案,必須認真考慮要如何作答。」

「他們迫切想明白『業』是什麼、如何作用、怎樣可以扭轉業報等等。他們也想知道『湼槃』是什麼,『覺悟』又是什麼。他們直指核心探討他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有名譚瑞欽陪伴 了很多年、被判終身監禁的獄友說:「我明白,這是我的業,我是監獄菩薩。」他在監獄裡的角色就是幫助其他犯人。

蘭卡斯特教授也曾和北加州一個叫做「最後一英里」的機構合作。「最後一英里」在舊金山的聖坤亭(San Quentin)州立監獄教導兩年内將假釋出獄的人學習電腦。監獄 内不讓犯人有手機、電腦或任何能與外界接觸的東西,在獄中二、三十年,獄友從來沒接觸過電腦或手機,也不知道什麼是電子郵件。

發現頻道(Discovery Channel)協助製做了些光碟,讓這些人可以透過光碟學習寫電腦程式、使用電腦。當他們兩年的課程畢業時,「最後一英里」會邀請多位矽 谷電腦公司的執行長來參加畢業典禮。聽了畢業生發言後,執行長們往往當天就邀他們出獄後去公司上班。到目前為止,從這個職訓班畢業的人沒有一個重返監獄。

蘭卡斯特教授曾造訪其中一家公司,公司的執行長說,當員工知道他要雇用曾犯重罪的更生人時,都很害怕。「但是他辛勤工作,非常賣力,向大家證明他也是人。現在没人覺得他是 重刑犯了。」蘭卡斯特教授接著找這名更生人談話,這位現年二十八歲、在獄中度過十二年的年輕人說:「我一生中,第一次有人給我機會,一定要把握!」

然而,「最後一英里」的職訓班一年只有二十五個名額,監獄裡卻有五千名犯人,許多人都想參加,因為如果出獄後沒有人幫他們至少得到面試的機會,他們往往找不到工作,也就無 法恢復正常生活,最後淪落犯罪而重回監獄。因此,蘭卡斯特教授認為,應該有更多人關懷獄友和更生人,才能降低社會成本、讓社會更安定。

譚瑞欽讚歎美國慈濟人的「幸福校園」計畫,幫助低收入社區的學校,輔導學生;因為家境清寒的孩子,沒有父母督導,整日在街頭晃蕩,就是監獄生涯的溫床。「幸福校園」計畫是 擋在地獄門的根本之道。慈濟在臺灣讓獄友接觸佛法,譚瑞欽希望在美國有更多志工參與監獄和更生人關懷,他說:「慈濟的力量很大,希望我們能一起努力,拯救更多人。」

圖左 : 志工譚瑞欽分享監獄關懷]經驗[攝影者:張智萍]
圖右 : 志工周天`祥與蘭卡斯特教授交談[攝影者:張智萍]

圖左 : 志工譚瑞欽分享監獄關懷經驗[攝影者:張智萍]
圖右 : 座談會現場[攝影者:張智萍]
圖 : 蘭卡斯特教授(Dr. Lancaster) [攝影者:張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