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香港 國際學校綠課程 垃圾也能關懷蒼生

國際學校綠課程 垃圾也能關懷蒼生

E-mail 列印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環保,我很驚訝這裏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分類,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塑膠是有編號的。我覺得經過今次的體驗後成長了很多,因為環保對我來說是十分新奇及很 有價值。」一群正在拆解錄影帶的學生,把金屬和塑膠做分類。其中,一位來自韓國的Jenny Seol說出她親身體驗分類後的感受。

2014年1月10日的午後,港島區鰂魚涌環保教育站的志工熱烈歡迎來自越南、上海和香港國際學校的學生和老師,一行三十多位的師生,把環保站瞬間變成課外教室,上了一堂 綠色環保課程。

「我要來做環保,可是這是一個佛教團體!」香港國際學校是一所基督教背景的學校,由於慈濟志工朱曉眉常常到學校分享慈濟環保理念,長期帶動師生到環保站體驗環保行動,許多 老師和學生都被感動了,甚至接引家長一起重視環保的重要,並積極投入環保回收。

鰂魚涌環保教育站自2011年啟用不久,香港國際學校(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的學生、老師、家長,幾乎每個星期六都會結伴到環 保站來做環保,近三年來從沒間斷。

◎好事大家知 垃圾化力量

香港國際學校的老師不僅帶動在校學生,還向姊妹校──越南國際學校(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Hanoi)和上海國際學校 (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宣導這一項課不容緩的環保回收意義,正值聖誕假期的星期五下午,他們利用這個休假 日,選擇到環保站一起來做環保,親自體驗資源回收和分類的工作。

參訪的師生們邊享用志工做的蛋糕,邊聽朱曉眉分享她參與菲律賓賑災發放的心得,看到朱曉眉向大家介紹慈濟志工在災區發放的毛毯,就是利用回收的廢棄膠樽再製的,大家都露出 驚訝的表情,他們都不相信,這些丟棄的膠樽可以回收再利用,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學生們爭相著要觸摸這件毛毯,這讓他們明白到,一袋袋人們眼中的垃圾,原來可以轉換成一分疼惜大地和關懷天下蒼生的力量。

◎環保新思維 回家動手做

在這群人中,不單有同學的身影,還有一邊說笑一邊做環保的老師。來自越南國際學校的Mr. Patrick Frerking表示:「這次和學生來環保站是希望可以帶給他 們正面的影響,了解什麼是我們應該做,和怎樣去做會讓世界更好。在越南,我們都沒有做環保回收工作,只是把所有我們認為沒有用的物件都放到廢物箱內。至今,我明白環保可以 讓我們擁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因為循環再用可以節省更多的資源。」

另外,來自上海國際學校的Mr. Bob Bieniek認為,把一號和二號膠樽分類是一個較方便的回收,學生們都可以帶回家分類。他會考慮在上海帶動學生做這類型的環保 活動。

這天的參訪讓學生和老師體驗到如何做環保。學生們都表示:「經過這次的體驗後,我會在家中做環保。」看到大家帶著一張張笑臉離開環保站,朱曉眉表示:「希望他們不只學到表 面的環保,還學到心靈上的環保。」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棟樑,當地球上有限的資源正慢慢被消耗殆盡的同時,愛孩子,更要留一個乾淨的地球給下一代。當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天災來臨之前,人們有責任給孩子一個綠色 生活的生存環境,這也是慈濟環保帶給大家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環保新思維。

圖左 : 來自越南、上海、香港國際學校的三十位師生,前往港島區鰂魚涌環保教育站,進行一堂綠色環保課程。[攝影者:梁昌材]
圖右 : 慈濟志工朱曉眉(右)常常到學校分享慈濟環保理念,長期帶動學生和老師到環保站體驗環保行動,近三年來從沒間斷。[攝影者:梁昌材]

圖左 : 來自上海國際學校的Mr. Bob Bieniek〈右〉認為,把一號和二號寶特瓶分類是一個較方便的回收,他會考慮在上海帶動學生做這類型的環保活動。 [攝影者:梁昌材]
圖右 : 國際學校學生們好奇地研究,由寶特瓶回收而製作的絲線。[攝影者:梁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