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斯洛伐克廢棄物管理司長的Marcela Pokusova女士(左一)覺得台灣的老人家,投入時間體力做環保很有愛心。[攝影者:黃朝陽]
每年舉辦十二場到十五場研習班,培養友邦中階主管人才的「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於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在細雨紛飛中,由該會資深企劃經理張玉琪陪同,共 有十九國二十三個官員至內湖環保站參訪。此次參訪是延續6月2日至6月15日為期十三天的廢棄物管理研習班(Workshop on Waste Management)。「這個研習班是我國外交部邀請各國環保官員來台參加的專業訓練,環保是這次的研習焦點,我們希望呈現給友邦的,不只是讓他們知道我們國家政策是怎 樣,民間也有許多團體像慈濟也在做環保。」張玉琪解釋此次率團來訪的主因。
成員搭車前來,前往環保教育站巡禮與體驗紙類、瓶罐、寶特瓶、塑膠袋與拆解區,在第一站紙類回收區,導覽志工林正元指出,將紙類回收分類越詳細,可以增加紙類回收的價值, 並細說紙類分類。當詢問是否有問題時,一位學員詢問現場工作的人員,他們「有沒有薪水可拿?」,導覽志工以「現場都是志工,沒有收入的!」回答,他也以自己請一天假來當志 工為例,說明慈濟志業體背後的志工動力。
「如果回收物過多,會怎樣?」學員詢問,導覽志工回答:「會很快處理!」他接著解釋內湖環保站的運作。來自中南美洲聖克里斯多福(St Christoher and Nevis)、任職廢棄物管理的Karen A. Amory,一面聆聽導覽,一面用數位相機拍個不停,她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想要將這些留下紀錄,並做成報告。」其他 學員也是相機不離手,還有人用手機全程錄影。
◎斯洛伐克:台灣老人家很有愛心
在環保站有許多老人家做資源分類,一個星期前當上斯洛伐克(Slovak)廢棄物管理司長的Marcela Pokusova女士,看到十分羨慕,她表示在她的國家也有許 多老人,不過都在養老,跟內湖環保站老人家投入時間體力出來做環保完全不一樣,相較之下,她覺得台灣的老人家很有愛心。
「愛沙尼亞因為歐盟的法律規定,從2005年就開始做資源分類。」來自東歐波羅地海三國之一的愛沙尼亞環境部廢棄物處主任Peeter Eek指出:「紙類、玻璃瓶、塑膠 罐都是回收的範圍,目前回收率達百分十之五十,今年的目標是百分之七十。」他自豪地表示成果,對於此行參訪,他很希望多了解「寶特瓶變毛毯」的過程,以便把經驗帶回參考。
當參訪團離開拆解區緩緩走向巧藝坊,一量滿載二手電器用品的貨車駛入拆解區。來自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Kirbati)的污染防制官員Bweneata Kaoti女士, 趕忙放慢腳步,拿起相機拍下照片。她說:「慈濟這裡資源分類的作法,很值得學習,特別是電器類的回收拆解分類,我想透過照片紀錄,以後可以參考。」Kaoti提到該國目前 只有塑膠瓶回收,沒有其它資源回收,不過當她聽到寶特瓶可以回收製成毛毯,馬上快步走向毛毯製造區──巧藝坊。
◎哥倫比亞:環保毛毯是傑出作品
在巧藝坊,學員們聽著解說,了解寶特瓶製作的過程,還有點不感相信,一再摸著寶特瓶製成的毛毯;當導覽師兄詢問,一件毛毯需要多少個寶特瓶?有人回答二十個,有人說六十 個,最後知道是七十八個寶特瓶時,一陣驚歎聲響起。來自哥倫比亞(Colombia)環保部顧問Angelica P. Pennela Duarte ,悄悄地詢問身邊 的外語隊志工,慈濟賣不賣這些毛毯? 志工回答,這些毛毯都用來賑災的,Angelica還一再跟身邊的學員說:「這些毛毯,真是傑出的作品。」
本身是約旦品質工程師Mohammad Khaled Abuhammad 表示,約旦政府沒有做環保,只有少數的私人公司在處理資源回收,他認為將寶特瓶處理後,製成毛 毯是一件很棒的事,特別這些毛毯是幫助受災者,更是很有意義。
十一點,所有學員從巧藝坊走向佛堂旁的人文館享受茶點,並聆聽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董事長黃華德,分享「化腐朽為神奇」──寶特瓶變身毛毯的投影片與影片。黃華德以自己是志工 為例,並鼓勵大家加入慈濟,成為志工,在會後Q&A,一位來自墨西哥的環保官員舉手,興趣濃厚地詢問,如何可以成為慈濟會員? 導覽志工詳細解說;另一位來自西非撒哈拉沙 漠以南的布吉納法索環境調查局官員Adama Sawadogo,則邀請慈濟前往該國推廣環保,並分享資源運作的過程。
十二點多,一行人吃過以香積飯為主體的午齋後,帶著驚奇、開心的心情離開內湖環保站。
圖左 : 參訪團來到巧藝坊,希望多了解「寶特瓶變毛毯」的過程,以便帶回參考。[攝影者:黃吉和]
圖右 : 約旦品質工程師Mohammad Khaled Abuhammad 說,約旦政府沒有做環保,他認為寶特瓶製成毛毯,幫助受災者,很有意義。[攝影者:黃吉和]
圖左 : 來自西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布吉納法索的環境調查局官員Adama Sawadogo(中著白衣),則邀請慈濟前往該國推廣環保,並分享資源運作的過程。[攝影者:黃吉和]
圖右 : 培養友邦中階主管人才的「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由企劃經理張玉琪陪同,共有十九國二十三個官員至內湖環保站參訪。[攝影者:黃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