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陶惠如老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有關吸毒後,會有哪些症狀及不一樣的行為,更鼓勵孩子們要做自己生命的貴人。[攝影者:簡如瑾]
「煙毒」是台灣治安的毒瘤,它使犯罪率提升,導致社會不安。在這社會風氣開放、資訊發達、毒品亦是無孔不入,對青少年身心之戕害有著日益氾濫的嚴重性。
「人的心地就像一畝田,若沒有播下好的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來。」上人語重心長的提醒慈濟人,面對煙毒個案不要用對立的方式面對或排斥他們,而是要以戒慎不恐懼的心,做 好導善與膚慰的工作。由慈濟大學主辦「無毒有我」教育宣導活動,走入社區及學校,推動「無毒有我」的觀念態度及正確的知識,避免『毒』傷害人體與人心。
◎良師「消毒」盡心力
任教於漳和國中化學課程的教聯會和氣幹事陳仁傑老師,積極地和洪秀靜校長討論「無毒有我」的校園教育宣導,並與教務主任、班導師詳細規劃、協調上課時間,訂定於5/23至 6/8日共舉辦十二場次,九個班級參與,約計人數三百名。
曾是護理師的陶惠如老師與學生討論有關吸毒,會有哪些症狀及不一樣的行為? 陶老師表示:「感謝校方結合慈濟『無毒有我』的宣導活動,幫助老師對毒害多一份認知,讓老師增 加對孩子們行為的辨識,若確認孩子吸毒,應立即進行加強輔導。」
◎善惡拔河護學子
「國中學生正值叛逆期,將孩子留在學校,不被外界吸引,避免孩子在外遊蕩,是我們老師的責任。」林欣穎老師說:「國中孩子在校外接觸範圍廣而複雜。『無毒有我』教育宣導, 讓孩子預先知道吸毒的後果,是和過往的宣導方式有些不同;同學看到影片或圖像中,對吸毒前後之落差,都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宣導教育課程中,同學的回應是內容生動活潑,有幾位同學分享曾看過親戚朋友染「毒」的經驗。
陳信宏同學說:「自己雖然交友複雜,但能分辨善惡,由於看過『毒掛』的朋友吸毒時候會大聲說話、黑眼圈、臉是死白死白的,所以,我都會跟他們劃清界線。」
有一位同學曾經參與廟會,他表示在活動中會有人提供「安」來幫助提神;一位女同學敘述自己曾發現小阿姨有奇怪的行為,現在才知道,那是吸毒。
同學們看過影片後,都有很深的感動,男同學回應大部分是「腦部會受傷」,女同學回答是「會變好醜」。
◎「無毒有我」「有我無毒」
社會環境越是開放自由,父母在教育子女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不被外界誘惑是非常重要的課題;老師用愛心啟發孩子善良清淨的本性,引導學生了解毒害的可怕,遠離不當場所,建設 一個純淨的心靈世界。
希望藉由「無毒有我」校園教育宣導,能讓青少年們認識毒害、不吸毒、拒絕毒品和遠離毒品,來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更期待在父母師長一起努力下,共同打造「有我無毒」的 健康社會,讓孩子走向亮麗的人生。
圖左 : 中和區慈濟志工到漳和國中舉辦「無毒有我」校園教育宣導,讓孩子們認識毒害、不吸毒、拒絕毒品和遠離毒品。[攝影者:簡如瑾]
圖右 : 林欣穎老師表示「無毒有我」教育宣導,透過影片或圖像讓孩子預先知道吸毒的後果,也對吸毒前後之落差,留下深刻印象。[攝影者:簡如瑾]
圖 : 慈濟志工以手語歌帶動,期盼孩子們能遠離毒品,也都能有著一張清新幸福的臉。[攝影者:簡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