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分會 有愛不苦 九年陪伴讓手心反轉向下

有愛不苦 九年陪伴讓手心反轉向下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蘭卡威擁有清澈的海水及沙灘,是一個免稅的購物天堂,更是享譽國際的度假勝地。在這旅遊業蓬勃的小島,其實也有陽光照射不到的暗角處。慈濟志工於2005年開始走 進索麗莎因病而貧的家庭,九年來的陪伴關懷,感動了這對患有多種疾病的夫婦,開始手心反轉,學習付出。

◎夫婦兩人雖病痛 貧窮布施不覺難

跟著志工的腳步走進索麗莎(Solisah)的家進行家訪,索麗莎走到門口迎接志工的到來。蘭卡威慈濟志工於2005年接獲投報後,就開始關懷這個個案。

索麗莎夫婦都患有多種疾病,太太本身有高血壓及糖尿病;身為退役軍人的丈夫則罹患皮膚廯、關節炎、免疫系統退化等進而影響到脊髓及心臟,導致六十歲的他必須安裝心臟起搏器 (Pacemaker)來維持生命。雖然夫妻倆有三位兒子,但孩子們的收入不多,無法補貼家用。慈濟給予的生活補助金,舒緩了他們生活上的窘境。

四十九歲的索麗莎因為手指關節疼痛而無法工作,她在家裡經營不需要太多勞力的零食小買賣。然而,平均一天只有馬幣兩塊錢(約臺幣十八元)的收入,並不能維持夫婦倆的基本生 活需求,但是抱著一顆回饋的心,她每天還是堅持投進竹筒。「如果有生意我就會投二十仙,生意好的話就投多一點。」

某一次的家訪中,慈濟志工與索麗莎夫妻分享慈濟的「竹筒歲月」,告訴他們小錢也可以行大善,啟發了兩位老人家的善念,開始投竹筒。他們甚至自製竹筒,就是為了要行善。

這一天,志工曾秀金帶來索麗莎當初自製的竹筒,告訴他們這竹筒一直都珍藏在慈濟蘭卡威聯絡處會所。曾秀金對著兩位老人家說:「這竹筒很重要,是蘭卡威聯絡處的歷史之一。常 常我在會所看到,都會帶給我很大的精神鼓勵。」

索麗莎的先生則表示:「如果有人需要幫助,我也可以付出,因為我也得到大家的幫忙,這就是我想投竹筒的原因。」

◎人苦我悲同理心 雙向付出增慧命

志工們常常在家訪的時候,帶上影片或《慈濟月刊》與他們分享。得知菲律賓海燕風災的災民無家可歸、敘利亞難民為了取暖而捱餓,頓時讓兩位老人家也感恩自己其實是幸福的,更 加堅定了他們想要付出的決心。

慈濟志工無私的大愛,感動了索麗莎。以前撿拾回收物都是為了補貼家用,現在她卻把回收物全都交給志工,回饋大家的愛心。每當外出,只要看到路邊有被隨地丟棄的回收物,她就 會撿回家並且做好分類。每當慈濟志工前來家訪,就會讓志工把回收物帶回環保點。

索麗莎夫婦知足感恩的精神,也成為志工曾秀金鼓勵自己要精進的力量。「做慈善是沒有掌聲的,不是說一百巴仙的幫助,照顧戶他們都會回饋。雖然是遇到挫折,但是每一次,看到 他們這兩夫妻這麼發心,我就會給我再一次的鼓勵,又再向前走。」

九年來的陪伴,讓原本手心向上的索麗莎夫婦也有反轉的機會,把點滴愛心匯入功德海。

圖左 : 慈濟志工曾秀金(右)告訴索麗莎夫婦,他們自製的竹筒一直都珍藏在蘭卡威聯絡處的會所,是歷史的一部份。[攝影者:尤靜蓓]
圖右 : 索麗莎因為糖尿病而導致視力模糊,即便這樣,她還是很認真閱讀志工帶來的《慈濟》月刊。[攝影者:尤靜蓓]

圖左 : 索麗莎的丈夫因為心臟問題而必須安裝心臟起搏器(Pacemaker)來維持生命。[攝影者:尤靜蓓]
圖右 : 以前索麗莎撿拾回收物是為了補貼家用,現在卻是捐給慈濟行善。[攝影者:尤靜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