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愛的打底 富樂頓大學開慈濟課

愛的打底 富樂頓大學開慈濟課

E-mail 列印
美國教育體系裏,從小學開始就鼓勵學生去做義工。要進入好的大學,出色的義工經歷更為申請書加分不少。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的棟樑,因此教授們除了在課程上傾囊相授專業知 識,也灌輸他們要有健全的人格,對社會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任教於南加橙縣州立富樂頓大學的語言病理博士曹英嬌,非常讚嘆慈濟人付出無所求的人文及大愛精神。去年2013年春季,她在「銀髮族的溝通」課上,要求修讀學生到包括慈濟 在內的幾個被選擇過的社區團體做義工,然後把觀察心得寫成報告。2013年底,七位學生也到喜瑞都聯絡處幫忙打包冬令發放物資,瑪麗亞 ( Maria Barcenas) 及阿黑麗亞(Argelia Leon) 更協助志工在家訪時協助做西班牙語翻譯,而後也參加2014年1月初的英語志工培訓。今年5月三節合一典 禮,穿上灰衣的瑪麗亞幫忙做西語翻譯,她說以後會盡量抽空來當志工。

從學生熱烈和正面的回饋報告,曹副教授很感恩也很感動志工們用心陪伴,所以今年2014春季的學年度,她把她講授的一門課程選擇只和慈濟合作,讓班上五十多名學生參與慈濟 志業,要求至少在社區服務十五個小時,期望慈濟人文精神能啟發他們的善念和愛心,融入未來成為言語病理治療師的職業生涯,回饋社會。

◎ 投入社區獻愛心

慈濟提供的志工機會有:探訪「麥當勞之家」、老人院、食物銀行、社區義診,蒙洛維亞大愛幼兒園服務和環保回收體驗。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參與的項目,以完成課程所要求的社會服 務時數。

3月22日,十五位學生參加慈濟威明頓門診中心的健康展覽會。在健康與保健的攤位上,他們教導民眾牙齒保健常識,如何運動放鬆身體,認識飲料中的糖份和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幫忙檢測視力,並扮演示範角色,協助急難應變小組教育居民作有關災難的準備。

4月2日,志工和學生帶了晚餐、玩具來到「麥當勞之家」,這是一間讓來洛杉磯等待手術或治療的病童和父母暫住的機構。大家先飽餐一頓美味素食,然後陪孩子玩遊戲。學生蒙 娜 (Mona Taeidi) 以家鄉的傳統樂器Santoor彈奏波斯歌曲娛眾,她說原本不知道「麥當勞之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看到那些病童後,才驚覺知道自己原 來是如此的富有。

4月6日,七位學生早早就來到位於羅蘭崗的療養院,學生梅根(Megan Borak)說她之前曾隨志工到過食物銀行、社區義診,都是非常好的體驗,所以她熱切要來看看在 這裡又將能學到些什麼。學生們都很主動分擔各項工作,陪伴老人家玩遊戲,觀摩慈濟人怎樣噓寒問暖,為他們帶來歡笑。

4月8日,九位志工為學生上了一堂茶道課。首先播放沏茶的影片,然後志工為第一排的學生奉茶,由許意軒負責解說。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這種人文,她們笑說真不知如何禮貌回應去 接茶。接著由幾位學生替班上每個人奉茶,再教導他們該如何拿茶杯和喝慈濟三好茶的意義。接下來一曲〈愛與關懷〉的手語,也為這節課劃上句點。

◎身體力行做環保

二十三位學生到喜瑞都聯絡處做回收物品的分類、跟著志工們去賣,並且到社區環保志工馬真菊家,學習如何用心做環保。馬真菊除了帶著學生挨家挨戶到鄰居家收集可回收的瓶罐、 紙張,也到社區商家收環保物品。

此外,馬真菊更做了教學簡報及播放垃圾對生態環境危害的影片,希望大家減少資源浪費,延續物命,使用前再思考以及回收讓資源再生。另外一部影片介紹塑膠製品,依材質的不同 分為七類,每一類能夠回收再生的標準都不同。吳虹如準備了各種類型,為同學們作詳細的解說。

學生尼克楊(Nick Young)說看了影片才知道處理垃圾的過程不只污染水源,也破壞環境。他覺得我們應盡力尋求解決之道,如重覆使用物品,不浪費,自備購物袋以減低 垃圾量。泰勒(Taylor Hurst)表示會將學到塑膠瓶分類的觀念與家人、朋友分享,落實做到回收所有可用的物資。卡莉美(Karyl-Mae Luna) 也認為 我們都要減少過度消費資源,盡量做到零垃圾以減少地球污染,讓下一代有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除了參與環保,學生也在4月4日慈青月會上分享在家做環保的學習心得。有人受到啟發,上網找了更多的資料與大家分享;有人收集了僅僅兩個星期的購物塑膠袋,滿滿一大包,才 驚覺在日常生活中原來我們竟然用得那麼多;有人身體力行,在公司將合約的字體縮小,以減少列印要用的紙張,他們都將感動化為行動,投入做環保的行列。

◎ 永續發展研討會 分享心得

學期快要結束,學生參與慈濟在社區的服務也已完成。因為學校在過去幾年都在四月地球週舉行永續發展研討會(Sustainability Symposium),4月 17日研討會上,曹英嬌副教授及志工曾文莉介紹慈濟給會場觀眾,學生們也一一作口頭報告,分享他們的體悟,並展出由五十一位學生聯合製作的十二張海報,每張都講述了那些令 他們感動與難忘的的體驗。不勝枚舉的句子包括有:

「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布施和分享的精神,瞭解到不是富人才能慷慨大方,你不需要有好心情才能微笑。」

「作為未來的醫生,我們理解有毒的廢物及塑料所引起的疾病和壓力是影響或促成口吃的原因。」

「如果你以自私、競爭、貪婪去過日子,最終雖會很有錢,但你不會與人有親密和諧的關係和真正的幸福。」

「一旦開始參與社會服務,你就不想停止。」

曹英嬌教授的課程是人際交往/溝通障礙,她希望學生透過與志工互動,能夠學習到謙卑和慈濟人文素質,並經由社區服務,理解要堅持維護社會正義和承擔全球公民的責任。她深深 感激志工無私地奉獻和支持她的學生,她說慈濟帶給學生的是跨越種族和宗教,幫助其個人或專業上的成長,讓他們有自信與來自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溝通,也讓他們看到人性的 希望,能夠突破心防去與陌生人互動,對人恢復信心,感激自己所擁有,喜歡去幫助別人。她說其實早在2月4日志工來向學生介紹慈濟時,他們己經忍不住馬上回去和家人及朋友分 享。她也引述了一些學生的報告感言:

「邁出第一步去幫助陌生人很難,慈濟教會我愛所有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比起付出去幫助別人,我得到的是更多。」

「我學到了怎樣以愛心和耐心去關懷他人,並把這些寶貴的經驗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我的服務學習經驗給我帶來的啟發是了解到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幫助別人。」

「慈濟志工觸動了我的心,讓我恢復了對人性的信念,看到他們不期待任何回報,只想為這個世界做點好事,讓我也學會了要有更多的同情心。」

「我學習到以尊重的心態和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人互動,從慈濟人身上,我獲得的知識不僅是關於環境,而且是怎樣去待人。」

曹英嬌副教授非常感恩志工全力護持,提供所有的支援,把愛的種子灑播在學生的心上。她說:「很多事要配合協調,但因為慈濟人每天都在做,所以才有這麼強的行動力。學生經過 一次又一次的參與,感動越來越深,相信他們將會是慈濟很好的生力軍。」她期望學生將來能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回饋社會。

圖左 : 健康展覽會上學生教導民眾如何運動放鬆身體。[攝影者:鄭三榮]
圖右 : 學生在療養院與老人家同樂。[攝影者:李錦明]

圖左 : 放下病苦憂慮,大家聞歌起舞。[攝影者:何慧]
圖右 : 學生學做回收物品的分類。[攝影者:黃婉玲]
圖 : 穿上灰衣的瑪麗亞幫忙做西語翻譯,引導群眾。[攝影者:葉富山]